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

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

汽车品评 1676浏览 2025-04-03 IP属地: 未知
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


文 字 | 汽车品评内容中心

设 计 | 胡   旭

监 制 | 陈梓萱

言可畏,但真相无畏。


当碎片化信息以秒速刷新认知,当情绪化表达不断挤压理性讨论的空间,我们处于的“后真相”的时代,而不自知。

于是,我们开始渐渐迷失在宏大叙事之中,迷失在伪善的信息流之中。当键盘成为审判锤、流量化作行刑台时,真相如何似乎开始不再重要了。

这并不是一个对的方向,也不应该是被提倡的。

从古罗马广场上的谣言传播,到社交媒体时代的"热搜审判",在舆论场的惊涛骇浪中,我们依旧希望为真相保留一块不被淹没的高地。

是不是这个时代病了?

4月1日上午,一则关于"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新闻虽然频频被下架,但还是被披露出来。接近中午,小米公司发言人通过微博发布事故情况说明及相关细节,相关话题随即冲上热搜榜首。


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


网友发布的事故车辆

而整件事情的起始就是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铜陵枞阳高速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大火带走三名年轻女孩的生命。

  小米公司的回应  

根据小米公司公告,确认了这一事故的发生: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

并且对于此次事故也进行说明:“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


而关于修缮路段,相关高速管理部门也有所证实,“路段当晚九点开始施工,设有警示牌”

同时小米公司还披露了目前所知的车辆数据摘要: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月29日 22:47:15 调配120成功

3月29日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NOA于22:44:24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22:44:25 NOA被接管,但在22:44:26-28之间就已经发生了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也就是说NOA发出风险提示到驾驶员接管仅间隔1秒的时间,到碰撞发生最多也不过4秒的时间。

这样的反应时间对于一个拥有丰富驾驶经验的老司机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后续的操作更是需要稳定的心态,在紧急的情况下是存在着忙中出错的可能,也暴露着目前的智驾系统依旧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

因此,小米SU7车辆在NOA状态下未能对事故给予及时的反应,也引发了不少用户的质疑。当车企自信满满宣传智驾系统,在面临真正的车祸的时候,实际的作用却没有营销时的光鲜亮丽,之间的落差感确实也令人感到心寒。

当然事故车型为小米SU7标准版,没有激光雷达配备,夜间视觉反应肯定是是要弱于激光雷达,也就是说更需要驾驶人员提高警惕意识的。

事实上,翻开小米SU7用户手册,明确写明“智能驾驶功能为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需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系统无法替代人类判断,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当然这里回应的也只有NOA过程中的问题,其他关于电池爆燃问题、车门到底能不能打开问题、135码AEB等主动安全功能是否触发问题,在这个事故说明中都没有所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3月29日,恰好就是小米SU7正式量产交付一周年的第二天,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当天稍早些时候出席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时曾经回顾了小米汽车这一年来的发展,并且表示“来得刚刚好”。

而在4月1日小米公司发布事故说明之前,小米汽车的微博还发布了一份销量数据:2025年3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2.9万辆,并表示目前产能提升进展顺利,有信心达成35万辆的全年交付目标。

  事故家属的回应  

从家属视角来看,女儿一定是开启智驾时发生的事故,而在小米公司的事故说明中这一点确实也被证实了。

在事故舆论爆发以后,事故车辆驾驶员死者罗某的父亲告诉媒体,在湖北上大学的女儿此次的行程是和2名室友前往安徽池州,准备参加次日的事业编考试,不料遭遇事故,车内3人不幸身亡。

家属也在对媒体的沟通中,表示她曾与女儿驾驶这辆SU7从深圳去往武汉,这1000公里的路程里,女儿多次告诉她智驾“方便、安全”,她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而在4月1日21时28分,遇难者家属微博“诗雨370491153”对于不少网络质疑做出了回应,其中也提到了“我女儿于22年7月份拿到的驾照”、“车辆是我女儿男朋友买的,提车以后主要是我女儿在开”。并且对于车门打不开问题,也表示了“车门完全紧闭,然后AB柱什么都是完全没有变形的,车门是打不开的”。


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


至于网络一直流传的车主问题也在双方的发言中得到进一步证实,也就是事故车辆的车主与事故驾驶员为男女朋友关系,车辆是男方送给女方的“毕业礼物”。

而从13:42分的发布微博来看,家属也对小米的处理方式表达了不满:“小米发布通告说会成立调查组,但是从事件发生到现在,小米从来没有人联系过我,也没有给我来过一个慰问电话。”


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


与此同时,遇难者家属对于“为什么车辆在撞到护栏后会自燃?为什么车门会锁?”等提出疑问,希望得到小米的正面回应。

关于车门开启的问题,虽然发文时没有官方回应,但是在小米SU7用户手册中存在着这样的提醒:“当全车上锁后,如车门内解锁按钮失效或遇紧急情况需要开启车门时,您可以拉动车门内应急机械拉手,应急开启车门。”

这些在小米汽车客服的相关回应中也有所体现,但在实际使用中,有多少消费者会使用智能电动汽车车门内的应急机械拉手,也是一个未知数。

而小米公司的事故说明中也提到了“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一个“将”字也说明了还未与家属取得联系。

  小米汽车的再度回应  

4月1日的22时15分,小米汽车官方微博也就“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再度发文。


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


对于“网上传闻,安徽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为什么不联系家属?”、“车辆发生事故后为什么会起火?”、“事故后,车门是否能打开?”等6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网上传闻,安徽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为什么不联系家属?”问题的回答中也提到了,“3月31日,在警方指导下,我们尝试于4月1日下午与家属会面。截止此次答网友问发出时止,我们仍在等待会面通知。我们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而剩余的几个问题中有一个关键点被反复提及,就是“我们尚未解触事故车辆”,并且强调了小米SU7 标准版有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 (FCW) 和紧急制动 (AEB) 两个子功能,“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雷军也在推文发布的几乎同一时刻发布了微博,“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并且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小米SU7事故发生以后 我们需要关注的究竟是什么?


而对于雷军的发文,遇难者家属也表示:“鲜活的生命已经离世了,希望公司能给我们一个更详细的做法”、“我们现在的诉求,是希望把更多事实告诉大家,也希望能对外详细通报车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免后续再发生悲剧,如果不吸取教训的话,后面还是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希望能因此有所警示。”

  结语  

截止到发文时分,警方通报仍未发出。

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当中,而其中可以得到明确的是,这是一场存在着重大伤亡的交通事故,尽管很多问题各种被媒体以各种视角放大,它仍只是一场真实存在的交通事故,小米汽车只是其中那个操纵流量,却被遭到不小反噬的企业。

我们想说的是,敬畏安全的企业才能够走得更远。汽车安全从来都是汽车行业中绕也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电动汽车以近乎病态的节奏崛起之后,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被发现,关于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血淋淋的事实背后,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可能是我们对年轻生命逝去的悲伤与哀叹,绝不应是当事企业的回应态度,难道只因为这台出事故车辆是流量担当小米汽车?当真可笑之极。

当汽车行业激进地推进着智能化浪潮奔涌,关于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是所有企业,所有品牌都应该放到首位的。事实上,智能驾驶的安全边界至今也没能完全被界定下来,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普及更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一步登天对于智能驾驶发展而言很难,不只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关乎这生命安全与伦理道德上的统一共识。而很多数汽车企业,有些正有意无意的模糊着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定义,“高阶智驾”也不应该只是营销上的噱头。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如何构建更有效的风险告知机制,以及企业、用户、监管三方该如何共同筑牢智能驾驶的安全防线,这是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至今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对于行业而言,发展过速不一定总是一件好事。回顾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安全技术进步的背后,都背负着深刻的血泪教训。

进入到2025年,全民智驾的号角被疯狂吹响,但是这一次小米SU7的事故,也应该敲响许多汽车企业的警钟了,尤其是智能驾驶领域,还有太多的问题、太多模糊的真空地带需要去被解决、去挖掘清楚。

在奔向技术创新的路上,也请汽车企业时刻保持着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安全的敬畏,关于智能驾驶的这条路从来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多点耐心、多点认真是不会出错的。

我们希望,用文字表达我们的理性与悲伤,尽力把完整的事件还原出来,让更多的人可以用深度思考的方法,来应对这喧嚣的世界。而我们对于此次事故的后续进展,也将持续关注着。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品评 1.3万粉丝    6498作品 关注 致力于传播和传承卓越的汽车文化和汽车文明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