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传祺向往S7对比理想L6,谁才是家用20万级大五座SUV的终极答案?

传祺向往S7对比理想L6,谁才是家用20万级大五座SUV的终极答案?

汽车通讯社 0浏览 2025-04-21 IP属地: 未知

在燃油车时代,汽车市场的品牌格局已基本定型,各大传统车企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渠道布局,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在有限的几个知名品牌中进行选择,市场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的转型期,以广汽传祺为例深耕汽车制造多年的品质大厂与新兴造车势力的竞争已演变为两种产业逻辑的深刻碰撞。

支持新势力的观点认为,智能化与用户生态构建是未来核心壁垒;另一方则强调,汽车作为复杂工业品的本质未变,安全冗余、供应链管控与规模效应仍是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这种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是新势力短期内难以复制的,依托新势力在营销、科技领域的新视野打造出更完美的产品,既有新势力的可取之处,同时守住自己难以复制的优势。

前段时间刚上市的广汽传祺向往S7便是最好的佐证,而传祺向往S7与理想L6的对比,恰为这场博弈提供了具象化样本。前者依托近20年造车经验与全栈自研能力,将30万级高端配置下沉至20万市场;后者延续场景化产品定义策略,通过“软件订阅+硬件迭代”构建差异化体验。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两款车的产品力。

真正的科技平权 是让出行更得心应手

如今的汽车市场,是否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直接决定了一款产品能否进入用户的预购清单,本次对比首先从这方面展开。

传祺向往S7 180km Ultra四驱激光雷达版和理想L6 Max的价格虽差5万,但却是传祺向往S7的硬件配置更高、实际使用体验感更好!

具体来看,传祺向往S7 180km Ultra四驱激光雷达版在感知硬件部分,搭载1颗126线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含800万像素高清双目)、3颗毫米波雷达及12颗超声波雷达在内的27组车规级传感器,激光雷达可实现200米超远距离探测,三维建模精度达厘米级,复杂场景识别能力远超纯视觉方案。

反观理想L6 Max,毫米波雷达仅1颗,硬件冗余度明显不足,意味着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更多依仗于视觉感知方案,需要更好的建模和更大的数据和更可靠的训练模型。加上理想L6采用的是传统分段式算法,需依赖高精地图,且范围有限,需等待后续无图方案开放。

而传祺向往S7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采用由广汽与业内公认第一梯队的Momenta共同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其模型的训练量以及成熟程度、进化速度,相较于单打独斗的新势力,明显更具优势。通过对场景的多维度精准感知,充分释放算力的全部潜能,并且基于广汽更大的数据量,让驾驶过程的判断和风格更接近人类的习惯。

传祺向往S7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稳”,不光是判断、执行决策更稳,更是整个车身在行驶过程中同样很稳,给乘客带来更舒适的车内体感。从实测表现来看,它足以面对各种复杂路况场景,覆盖城区环岛通行、窄路会车、人车混流等35类主场景以及357类子场景等复杂城市环境,整体表现游刃有余。

购买传祺向往S7激光雷达版本,城区辅助驾驶功能作为“终身免费权益”标配,无需额外付费订阅。更关键的是,高速辅助驾驶和城区辅助驾驶功能交付即可用,避免消费者出现类似购买“期货”的困扰,购车后还需长时间等待功能真正落地启用。

无论是高速的轻松惬意,还是城区拥堵路况下的从容应对,相较于理想L6,传祺向往S7一出场便能为用户带来更得心应手的出行体验,通过“硬件普惠+算法成熟”的路径,达成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平等享有。

真正的空间革命 是20万级吊打30万体验

“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盛行,一定程度上是新势力带起的风潮,但真要论理解,广汽传祺凭借供应链整合与工业化经验,在舒适性上实现“越级对标”。真正的空间革命,是用20万级别价格带来甚至远超30万的体验。

首先在娱乐配置方面,传祺向往S7搭载17.3英寸3K超清吸顶屏打造“移动影院”,配合22扬声器杜比全景声系统(7.3.4声道)构建出多维立体声场,通过智能声场分区技术实现前后排独立音域控制,配合莱茵低蓝光护眼认证,让每位乘员都能在旅途中享受“IMAX级”视听盛宴。相较于理想L6仅配置单一副驾娱乐屏的局限性设计,想要实现后排娱乐需额外购买iPad支架。而传祺向往S7全舱沉浸式影音系统真正实现“全车无差别娱乐”,后排专属观影区、全车立体环绕声场与健康护眼科技的组合,让家庭出行从“主驾独享”升级为“全家共享”的移动娱乐空间。

在智舱硬件方面,传祺向往S7的车机引进行业工艺最先进的高通骁龙8295P芯片为算力保驾护航,运行内存达32GB、存储空间高达256GB,不仅运行内存上优于理想L6的24GB,实际存储容量更是达到理想L6的两倍,直接带来的更多APP的加入以及更流畅丝滑的体验。

而在空间体验上,传祺向往S7二排支持137°无级调节,配合79.6%得房率,腿部空间达同级最优;行李厢容积扩展至2050L,可容纳折叠双人床。此外,座椅采用超柔NAPPA真皮+15mm慢回弹海绵,右后座标配电动零重力脚托。反观来看,理想L6后排座椅最大调节是125°,传祺向往S7后排比其多出12°黄金仰角差,让全家人出行能更舒适,降低长途乘坐疲劳感。

在座舱内饰用料上,传祺向往S7针对全车720°均用了大面积软包,座椅与人体直接接触的部分采用了柔软、细腻的超柔水润皮,触感细腻度比理想L6的普通皮革更舒适。

毋庸置疑,传祺向往S7在舒适性上带给用户丝毫不输新势力的全新体验,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为用户及其家庭营造出宛如在家中一般的舒适感受。与理想L6相比,从细节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再加上传祺多年来在豪华座舱方面天然拥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真正的用车成本革命 是全域全场景使用成本降低

在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趋势下,用户对于养车成本的敏感度几乎到了极致。

传祺向往S7搭载的GMC总成最高传动效率98.4%,电机系统综合工况效率92.3%,配合上广汽成熟的内燃机技术,传祺向往S7的WLTC馈电油耗仅5.7L/100km,四驱版本也仅为6.5L/100km,而理想L6采用第三方供应发动机,馈电油耗为6.9L/100km。

也就是说,以每升8元的油价来计算,一年跑一万公里,完全当“油车”来使用,传祺向往S7仅需4560元(两驱版),而理想L6则需要5520元。理想L6加95号汽油,传祺向往S7加92号汽油,用车成本明显更低。

不仅如此,理想L6单一的增程模式还意味着其如果常年处于馈电状态下,高速再加速能力的打折,也将直接带来体验的降级,而传祺向往S7所搭载的“一车双模”黑科技,通过‌硬件重构+软件定义,给用户带来插混+增程双重模式体验。日常通勤优先选纯电模式,一周不充电,绿色文明出行;近郊出行开启超级增程模式,即便在馈电状态下,也可由发动机介入驱动,以保障动力的一致性,不会有明显的动力打折现象;长途开高速使用插混模式,发动机直驱,规避高油耗,燃油高效利用。

增程也好,混动也罢,它们的盛行,核心在于燃油车时代的用户苦“动力与油耗成正比”久矣。然而,若从对动力系统与能耗控制的认知维度进行审视,历经传统内燃机技术迭代与市场验证的大规模成熟车企珠玉在前,新兴造车势力短期内想要追赶上绝非易事。

传祺向往S7不仅展现更多元的动力模式,更为强劲的动力性能,还具备更为卓越的能耗表现。即便用户以极其精细的方式计算每一分花费,也能从其脸上看到满意的笑容。

真正的豪华底色 是把“安全冗余”做到极致

不管是主流品牌还是豪华车企,近两年都在反复提到安全性,想必类似于“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这句话看官们没少听。

对比其他产品维度,传祺向往S7的安全性才是最大的隐性优势所在。以传祺向往S7的电池安全为例,其搭载的广汽自研新一代弹匣电池技术,通过超国标安全验证体系: Z型对折、暴力锤击、360°扭麻花等极限工况验证,可实现断电隔离,达成全域短路防护与零热失控安全标准。

在整车安全领域,传祺向往S7采用行业领先的笼式盾甲车身结构,乘员舱关键结构均采用热成型超高强钢,强度达到核潜艇级别,配合多达53项整车碰撞试验,构建多维立体防护体系,以豪车标准,军工安全,给用户稳稳的安心感。

广汽传祺的隐性优势还包含造车经验、品质保障。作为积淀深厚的中国汽车工业代表,广汽传祺依托体系化制造实力,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品控标准:传承广汽制造标准,集成最先进的测试设备、最严苛的测试标准、全工序自主制造能力及全生命周期QDR质量管理模式。

相较于新势力品牌,其优势不仅在于零起步风险的产品可靠性,更体现在对用户全周期用车体验的承诺——从研发验证到生产制造,从交付使用到售后保障,每个环节均通过工业化体系的严谨管控,为消费者提供无需妥协的安心保障。

这种基于全产业链自主能力的体系化安全背书,绝非是浮于表面的口号或噱头,而是历经无数市场考验与行业打磨后,所铸就的坚实护盾。这种将安全理念深度融入每一次测试、每一条线路、每一道工序的严谨态度,正是汽车工业领军者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其区别于新兴势力,彰显深厚底蕴与大厂品质的独特标识。

写在最后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会进行多方面的细致比较。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上,传祺向往S7既能与以往百万豪车比顶级配置,还能与以智能见长的新势力论便捷;座舱上,贯彻传祺多年对豪华座舱的深度理解;用车成本上,符合当代家庭消费观,降低日常生活支出成本;安全上,既是豪华车一般的超高标准打造,又兼顾全新能源形式带来的性能、能耗并存。

与同级别相比,传祺向往S7价格亲民,如激光雷达版(四驱版)比理想L6 Max版价差5万。

传祺向往S7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出众的产品实力,展现出与30万级别新能源SUV比肩甚至超越后者的性价比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购车选择。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通讯社 1.8万粉丝    4375作品 关注 汽车资讯领域的彭博社,提供权威的全球汽车资讯及案例分享。
推荐作者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