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浅】最近打开小米汽车官网的消费者会发现,SU7系列的智能驾驶系统名称出现了微妙变化——“Xiaomi Pilot Pro”改称“小米辅助驾驶Pro”,“Xiaomi HAD”变成了“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这场看似普通的文字游戏,实则掀起了智能汽车行业的命名革命:特斯拉FSD更名“智能辅助驾驶”,比亚迪“天神之眼”化身“驾驶辅助系统”,就连小鹏的NGP都悄悄摘掉了“自动导航”的帽子。
当车企们集体在命名簿上“改作业”,这场由工信部主导的行业正名运动,正在揭开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进程中最为戏剧性的一章。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公告》,其中明确规定车企需停止使用“自动驾驶”“智驾”等模糊表述,统一采用“辅助驾驶”或“智驾等级+辅助驾驶”的命名方式。
这就像突然要求所有奶茶店把“芝士”改叫“奶盖”,整个行业都在手忙脚乱改菜单。早在上海车展开幕前,车企的智驾营销就集体上演了一场“连夜改PPT”的剧情。有工作人员甚至透露,为了规范语言,几乎全部的宣传物料都曾争分夺秒地被修改和重做。
不过,看似突然的政策调整,实则酝酿已久。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统计,2023年全球涉及L2级辅助驾驶的事故中,超70%因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导致。
最典型的案例是,近年来,某些车主开着“全场景智驾”功能在高速睡觉,结果车辆未能识别施工路障,这种对智驾的过度信任发生了不少事故。但真正让官方下场的导火索还是今年3月,一辆启用NOA功能的小米SU7在安徽高速发生的爆燃事件。
很快,监管部门的雷霆手段下达,车企们也开始在智驾宣传上变得“沉默寡言”。不过,被迫摘掉“智驾”光环的车企们,却也摸索出一套新的“摩尔斯电码”。
当前,多数车企门店不再强调城市NOA覆盖范围,不再突出“脱手驾驶”卖点,更多销售人员转而介绍空间表现、座舱舒适度和娱乐系统等基础配置。
即便是此前主打智驾卖点的小鹏与华为鸿蒙智行也“收敛”了不少。据悉,小鹏销售人员仅在用户主动询问时解释导航辅助功能,并同步说明“需保持注意力”。华为鸿蒙智行则明确标注“高阶智能驾驶仅支持高速场景最长90秒脱手行驶”。
与此同时,各车企门店开始注重对硬件参数与技术细节的凸显。例如,理想L6将激光雷达线数从128线升级至192线,并标注为“环境感知增强版”;小米SU7 Max强调双Orin-X芯片算力叠加,突出“端到端架构”的OTA升级潜力;特斯拉宣称系统学习里程突破100亿英里,小鹏强调用户贡献5.6亿公里训练数据。
这种转变让智能驾驶技术从“玄学”走向科学。就像手机评测从"流畅体验"转向"应用启动速度测试",消费者开始获得更直观的技术认知坐标系。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时代,消费者也需要掌握一套“命名考古学”:“Pro”大概率有激光雷达,“Max”通常双芯片,“Ultra”必定配置拉满。
同时,描述中的“覆盖95%用车场景”实际指“不包括城中村、无标线道路和雨雾天气”;“支持200种障碍物识别”可能漏了“中国式过马路”。
此外,当车企说“接管率下降30%”,要追问基数是多少,“学习100万公里数据”需确认是否包含中国复杂路况。
某汽车博主总结的新购车口诀颇具玩味:“叫‘辅助’的未必弱,改‘系统’的可能强;别看名字看参数,硬件软件都要防。”
当小米SU7 Max车主启动“端到端辅助驾驶”时,车机屏幕上的命名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激光雷达正在扫描前方弯道,神经网络在预测隔壁车道货车的意图,芯片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做出决策。这场被迫摘掉“智驾”帽子的运动,反而让我们看清了智能汽车的真实面容。
2025上海车展成了增程大舞台,各种增程概念车、增程量产车、增程技术纷纷亮相。作为曾经的“落后技术”,增程到底香在哪?又为什么有些车企坚决不做增程呢?今天这个视频帮你搞清楚。
【英俊的车车报道】当电竞的激情碰撞文旅的魅力,一场属于全民的狂欢盛宴在荆楚大地璀璨绽放。5月2日-4日,2025王者荣耀电竞派对暨第十一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总决赛在湖北孝感盛大举行。这场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全民电竞赛事,跨界融合“电竞+音乐”双舞台、沉浸式互动剧场、千......
5月6日,为期6天的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沈阳国际汽博会”)圆满闭幕。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展会展出总面积近13万平方米,吸引了120余个汽车品牌参展,展出车辆达1000余台,现场召开新车上市发布活动20余场,共吸引省内外观众达59.32万人次。展会......
近日,倍耐力P Zero系列作为保时捷911全系车型的标配轮胎,如今再为保时捷首款混动车型911 GTS提供量身定制版本,搭载于保时捷911 GTS,采用倍耐力研发中心模拟器开发的P Zero R轮胎,显著提升了这款创新混合动力车型的性能表现。
小米SU7全系“智驾”更名“辅助驾驶” 此举为更精准的功能描述
拆解全球车企财报:高负债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智能技术不应削弱驾驶乐趣,而应成为它的放大器。
随着近日车企陆续发布2024年财报,有媒体整理国内车企高管年薪,结果发现根据已有财报,目前收入最高的是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达到了惊人6.39亿元,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仅有167.7万元,不到前者的3%。
央企总裁亲自下场卖车!消费者会给面子吗?
合并之后,极氪的失败固然可怕,但领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从丰田到日产,再到接下来的大众,合资车要开始比国产车更便宜了。
零跑真的实现领跑了
高阶智驾降温!车企“连夜”改名,夸大宣传已造成消极影响
近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33.SH,02333.HK,82333.HK;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4月销量数据。
电车问题:理想智驾再次失效?险些酿成大祸
采埃孚推出新型商用车电动空压机
石油之国遇上柴油猛兽:成功汽车角马沙特版全球首发
沃尔沃4月全球销量下滑11% 纯电车型销量骤降32%
6.4亿元年薪震惊车圈!新势力车企高管薪酬差距悬殊
东风奕派究竟如何做到与年轻人同频共振,诠释 “派生无限” 的品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