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比亚迪就高调宣布开启“全民智驾时代”,本以为今年车市内卷的桥头堡将从简单粗暴的价格竞争,转化到高阶智驾领域的技术竞争上来,从各新势力品牌发布会的趋势和重点营销的内容上来看也是如此。
只是没想到小米SU7事故发生后,直接让智驾系统陷入到信任危机中来。到了4月份,工信部更是直接给智驾踩了脚“急刹车”,明确表示要整顿目前的智驾乱象。
人均智驾第一梯队乱象早该终止
用“蒙眼狂奔”来形容近几年国内智驾的发展再合适不过,为了增加营销噱头,各大车企在宣发层面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诸如高速NOA、城区NOA、高精地图、无图智驾、端到端、车位到车位等,这些车企宣传的高频话术,既是技术演进的重点,也是竞争的核心。
一开始在智驾领域的竞争大家都还比较克制和谨慎,随着车市内卷加剧,车企在营销层面也变得愈发奔放,什么解放双手、零接管等词汇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多,似乎所有智驾系统都处于第一梯队,没人知道智驾第二梯队会是谁。
需要认清的是,即使车企在营销层面将自家的智驾系统吹得天花乱坠,但目前市面上所有智驾系统都是处于L2级智能驾驶辅助阶段,并不等于自动驾驶,因车企对智驾系统夸大和虚假宣传造成的衍生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小米SU7事件也只是导火索罢了。
所以,国内的智驾乱象早就该终止了。宣传用词方面,车企不仅不能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这类本就敏感的词汇,甚至连“智驾”、“高阶智驾”这些普遍使用的词汇,也被列为了非合理话术,需要避免使用。
但对于早已习惯吹牛的新势力来说,想要立马改变营销套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犹如当初余承东“遥遥领先”的金句,被华为高层禁止使用后,每逢发布会余承东“遥遥领先”这几个字都到嘴边了,就是不能说出来,别提有多难受了。
最为典型的就是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往年的车展智驾系统一直都是车企炒作的焦点,从“L4级自动驾驶量产”到“激光雷达标配”,口号越喊越响,参数越卷越高。但在这届的上海车展,新势力都不约而同地玩起了花儿活,李斌坐在乐道L90前备箱上展示钓鱼,理想高管用大力摔门展示MEGA Home电吸门的静音闭合等,都默契地对智驾闭口不谈,可谓是丑态百出,归其根本就是工信部对智驾的叫停。
不吹智驾新势力还能吹什么?
不仅仅是上海车展上车企对智驾系统闭口不谈,上海车展结束后车企对智驾的宣传愈发收紧,线上产品介绍页通通“雪藏”智驾,更换为辅助驾驶的描述。在很短的时间内,小米、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完成了辅助驾驶介绍调性的对齐。车企高管们,也尽可能不在公开场合和视频内容里提到“智驾”二字。
但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如果不吹智驾系统,能谈及的领先维度似乎并不多,未来所考验的就是营销逻辑的深层变革,或许回归“卖车”本质才是车企所应该正视的地方。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将“智驾水平”作为首要购车因素的比例已经从2023年的34%下降至19%,续航真实度和售后服务体系以及二手车保值率等务实指标,反倒成为了购车用户关注的重点。
这也就意味着,新势力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就必须重新拾起造车的基本功,当技术营销的泡沫被戳破,产品力就成为了唯一的硬通货。那么,该如何打造出产品力更强的车呢?
其实想要回答这一问题并不困难,背后的核心就是堆料降价,一台车产品力高不高,看的就是在同样价位下车企是否舍得堆料,这也就涉及到了造车成本的问题。说白了,内卷的本质并不是卷所谓的智驾,消费者最看重的还是价格。
另外,安全问题也是车企最不应该忽视的地方,很多新车发布会要么是在大篇幅地吹嘘智驾系统,要么就是在吹嘘所谓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反倒是最应该被重视的安全问题被一笔带过,这才是行业最大的悲哀。
写在最后:
当行业不再依赖夸大其词的营销噱头来吸引眼球后,才是一家车企造车实力的真实体现。未来的汽车江湖也不再是PPT与口号的狂欢,而是硬实力的比拼,短期的流量噱头终究换不来最后的胜利。
2025年5月8日,一场聚焦新能源皮卡未来的重量级沙龙——《双擎新动力 引领新变革》在北京拉开帷幕。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余卓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副秘书长谷国全、车壹条/好车推荐官总编辑杨小林等行业权威,与吉利雷达CEO凌世权同台论道,共同描绘新能源......
比亚迪“电”亮罗马尼亚,30+销售点布局提速!
在上个月,工信部一纸新规为智能驾驶行业按下“急停键”,实际上相关规定不仅对车企关于智驾宣传有了更严格要求,也让驾驶辅助系统在应用和推广方面,更为规范和“理性”。而在五一期间,一些车企已经“悄然”对智驾“改口”辅助驾驶。
日前长安汽车发布了4月的销量快报,从数据来看,4月长安总产量为19.43万辆,同比下降6.77%,而销量为19.07万辆,同比下滑9.27%,成为品牌近五年来单月最大跌幅之一
致敬经典 传承信仰 一汽奥迪携强大阵容闪耀2025金盏速度节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
尽管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充满挑战,中国汽车股依然表现出了较强韧性。
车界速报—京东注册“Joyrobotaxi”商标、LG展示可拉伸显示屏
2025年4月,一场由工信部主导的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推进会,彻底改写了车企的营销剧本。小米连夜将官网“智驾”表述替换为“辅助驾驶”,华为余承东在科普视频中刻意避谈“智驾”,小鹏则在发布会PPT中标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这场集体“改口”源于监管层的铁腕整顿: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禁用......
4月轿车销量丨朗逸、轩逸未进前三,小米SU7成市场黑马
本届赛事的万人跑者中,还有银发跑者、国际跑者、时尚奶奶团、辣妈潮爸、宝贝团们参与其中。
在双碳战略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皮卡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2025年上海车展上,十余款新能源皮卡集中亮相,标志着这个曾经被燃油车统治的细分市场正式步入电动化深水区。
【韩系动向1576】艾尼氪 6被英国评为最佳电动汽车!
一次野外对谈:星际X与福特Ranger游骑侠,谁更配我的周末生活?
降价5万仍难卖!这些合资车型是产品力欠缺还是价格战失灵?
丰田全球电动车年销量不到15万辆,但不影响赚大钱。
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计划,到2030年将海外销量提升至总销量的50%。
最近众多车企开始发布2024年的销量成绩单,2024年汽车企业的竞争又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白热化的程度,逆水行舟已是非常艰难,但是很多车企还是迎难而上,创造了高速度的增长和历史之最。
陪妈妈跑 向爱出发 2025长城汽车智慧工厂半程马拉松燃情开跑
本田4月销量太惨了,只有CR-V破万,新能源车才卖几百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