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需要的不是更多“邓承浩”,而是一场彻底的组织基因革命。
作者|义文
编辑|毛毛
出品|车道漫谈
5月22日,深蓝汽车即将迎来成立三周年的重要节点。三年,在新能源市场的厮杀中,对于一家传统新势力而言,既短暂到不足以验证商业模式的韧性,又漫长到足以暴露其基因缺陷。
近日,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因“购车送离职”的言论深陷舆论漩涡。在内部活动中,他突发奇想抛出员工购买G318可离职两个月的想法,美其名曰让员工体验诗与远方,却因未能充分考虑工龄清零、社保断缴等风险,被网友戏谑称为变相裁员新套路。
闹剧背后,不仅是高管个人决策的草率,更暴露出深蓝汽车作为央企转型样本的深层矛盾。一边标榜“技术为王”高举高打,一边却在市场压力下妥协于短视营销;一边试图效仿互联网公司的灵活机制,一边又难逃体制思维下的流程僵化与信任危机。即使邓承浩在微博长文中反复强调此事非其本意,但深蓝G318今年前四月仅4568辆的惨淡销量,早已将这场流量狂欢的反噬写进了现实。
高高在上的云端决策
5月14日,深蓝汽车三周年活动上,CEO邓承浩在内部发言中表示:“买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给大家离职的机会,出去野一下,野完之后深蓝汽车再把大家召回来。”这番言论迅速被解读为“买车送离职”,登上热搜后引发全网哗然。
邓承浩事后解释,不少员工曾向他表达想开着亲手打造的车走完G318国道的愿望,但常规年假难以支撑长途旅行需求,因此“突发奇想讲了视频中的这段话”。
邓承浩有此一言,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可以先将目光调向主角深蓝G318这款车,正因为其主打“诗与远方”的宣传定位,因此被官方冠以无忧穿越的理念,希望用逃离都市、探索自然的生活方式打动用户。从这一点来讲,邓承浩没有错。
但遗憾的是,邓承浩不该将“诗与远方”的理念与员工管理制度相关联,就像网友调侃的一样,开着公司车去西藏洗涤心灵,回来发现工龄归零、社保断缴,这才是真正的“职场穿越”。
邓承浩的“突发奇想”,其实是典型的高管认知茧房,更进一步,可以细化为央国企高管的认知茧房。他在发言之前,一定没有提前与法务、人力部门认证“离职去浪再返聘”的可行性,同时,也没有想到工龄接续、返岗再应聘对于普通打工者的影响。这样的发言不禁让笔者想起此前宣称员工带病坚持开工的智己汽车CEO刘涛,一旦车企高管沉浸于奋斗叙事的自我感动,就很容易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选择性失明。巧合的是,刘涛也是一位“传统新势力”的典型高管代表。
深蓝汽车或许的确无意裁员,但邓承浩的草率言论已触犯到职场打工人敏感神经。在年轻人普遍担忧“35岁危机”“工龄断档影响落户”的当下,要求员工以离职为代价换取两个月假期,无异于饮鸩止渴。邓承浩提出的方案,既未承诺返岗职位不变,也未明确工龄连续计算规则,反而将购车作为休假前提,这种将员工福利与产品促销捆绑的做法,彻底消解了劝说员工离职言论的正当性。
摆脱不了的体制陋习
深蓝汽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22年4月,当时它以长安深蓝的名字首次亮相,背靠着拥有央企背景的长安汽车。但是很快在2023年3月,长安深蓝匆匆更名为深蓝汽车,能够看出品牌急于独立、至少是在品牌调性上独立的迫切之情。
但这场更名毕竟无法带来实质性的改变,除了仍然依托长安汽车的背书外,深蓝汽车的整体管理思路和模式,仍然沿袭着体制内的种种套路。除了日常营销之外,深蓝汽车甚至大手笔的投入创办了深蓝驾驶学院,以赛道营销手段强化用户认知。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董事长王孝飞透露每年10%的研发投入。按照2024年372.2亿元的营收计算,深蓝汽车全年研发费用不足40亿元。相比之下,同为新势力的理想汽车研发投入达到111亿元,是深蓝汽车的近三倍,蔚来更是高达130.37亿元,也有数倍之距。
眼熟吗朋友们?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套路,是许多央国企通病,公司在推广新产品时常常依赖于大规模广告投入以及频繁的市场活动,而不是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之中。即使是长城汽车这类传统民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都成为工厂内随处可见的标语,可见其对于开支费用的重视与审慎态度。
能够看出,在民企以技术突破换取传播势能的当下,央国企正在试图用营销预算填补技术短板。
邓承浩的种种言论,再次印证了这一事实。不久前,他对外坦承,深蓝汽车“上热搜如过年”,并且表达了对小米汽车的羡慕之情,称其“一天过好几次年”。这其实也是国企高管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误读。小米SU7的热搜效应之所以高效,在于创始人与用户的深度共情,而邓承浩的失误营销,其实是陷入了自说自话的陷阱,同时缺乏对传播场景碎片化的敏锐感知。
当然,现在的雷军同样尝到了过分共情后的流量反噬。热搜固然可以帮助品牌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曝光,但如果缺乏强有力的产品支撑,那么再多的热搜也只是昙花一现,无法转化为持久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事实上,真正能够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依然是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
深蓝亟需“去邓承浩化”
在深蓝汽车的三周年宣传语中,我们了解到,三年来深蓝成功推出六款产品,并创下了行业最快交付突破10万、20万、30万、40万的记录,成为央企新能源销量冠军。
而藏在繁荣背后的真相,深蓝汽车除了2024年净亏损15.71亿元外,公司净资产更为-35.03亿元,形势不容乐观。尽管朱华荣对外宣称“深蓝汽车是首个实现阶段性盈利的国企新能源品牌”,但前面过多的定语修饰,已经足以让我们了解这个“阶段性盈利”的含金量所在了。
对于深蓝汽车而言,除了在产品力上深下苦功外,“去邓承浩化”也同样迫在眉睫。“去邓承浩化”并非否定个人贡献,而是打破国企高管权力中心化的治理顽疾。
邓承浩曾以技术先锋自居,是时下较为热门的85后高管。其网红CEO人设虽短期拉动声量,但决策模式暴露三大弊端:一是战略短视,如G318的“离职休假”政策未经法务评估,导致舆论反噬;二是资源错配,将精力倾注于直播、热搜,忽视研发体系与供应链优化;三是风险集中,个人IP过度绑定品牌,一旦高管离职或失言,企业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深蓝汽车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营策略,减少对营销手段的过度依赖,转而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日益挑剔的消费者需求。
结语:
缺乏产品力支撑的热搜狂欢,终将成为品牌崩塌的导火索。或许只有当国企高管们放下流量幻觉,真正理解“热搜是果而非因”时,深蓝们才有资格与小米、华为们同台竞技。
这款海狮 07 DM-i 不光是配置出众,16.98万元—20.58万元的价格也是非常的有诚意的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5日,比亚迪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欧洲总部官宣仪式。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龚韬、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及比亚迪副总裁李巍等出席仪式,并共同见证这一中欧新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奇瑞为什么在安全方面这么较真?其实说直白点就是“良心”的问题。
二季度首月,比亚迪宋家族以84088 辆国内销量再度夺魁,连续多月稳坐中国车企主流 SUV 家族市场销冠宝座。在传统销售淡季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宋家族在中国SUV 市场的领先优势仍无可撼动,持续领跑行业新高度。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颜值动力都拉满?小米YU7凭啥力挽狂澜?
魏建军揭秘长城新平台有啥黑科技,可油可电可氢、混动续航400km+
小鹏MONA M03 Max版520官宣 智驾、颜值、续航全拉满
80后夫妻选车记:第四代CS75PLUS Ultra与星越L终极对决
不到12万就有激光雷达,零跑B10怎么样?听听首批车主怎么说
奖励生活的「伊」万种「莓」好!宏光MINIEV×伊利牧场官宣联名
问界M8四月上市至今,预订量超过10万台,已经成为中大型SUV的爆款。虽然它的起售价高达35.98万,但在冰箱彩电大沙发、双腔空悬、双电机、宁德时代电池、HUAWEI ADS智能驾驶辅助的加持下,依然极具性价比。
中匈合作的不断深入,加上欧洲市场的不断突破,比亚迪更坚定在欧洲长期发展的决心,比亚迪也正在成为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汽车品牌。
2023年,我们第一次见到魏牌蓝山,当时三排座全家庭化的布局,常接触位置甚至进行抗菌处理,细节让它定调成“为家服务的新能源SUV”。去年,魏牌给蓝山更换了一套全新的内饰,今年新增全新蓝山焕新款,这些改变是想告诉我们,魏牌在为用户改变。
从被动跟随国际标准到引领技术协同,从本土深耕到全球赋能,奇瑞这么死磕安全,也给行业内那些营销式安全、参数式突破,来了一场震撼的“安全教学”——安全不是作秀和口号,也没有捷径,唯有下足“笨功夫”。
工信部频出手,新能源汽车安全放首位
神龙汽车自主新能源品牌“HEDMOS示界”首款车型示界06正式上市
承包“小蛮腰”,买车送婚礼!秦L EV车主太幸福了!
政策东风劲吹,比亚迪化身国家安全 “硬核担当”
吉利银河M9来了,20万左右的大六座!买9字辈千万等等它。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5日,比亚迪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欧洲总部官宣仪式。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龚韬、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及比亚迪副总裁李巍等出席仪式,并共同见证这一中欧新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