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角”,新能源汽车维修难等问题逐渐呈现于世人面前。当前,“修车变成高危职业”的热梗也在坊间流传。
最近,某博主又一次冲上了热搜,他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科普修车经验,被三家车企同时起诉,索赔金额加起来足足有七百万元。无独有偶,不久前有汽车维修人员因帮用户“解锁”新能源车电池包,竟然被法院判刑半年,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这些新闻曝光后,瞬间点燃了车主们的怒火,不管是新能源车主还是油车车主,罕见地站在了同一战线,纷纷为这些维修工鸣不平。毕竟这些情况在传统燃油车维修中很难遇到的,修车师傅与车企之间的“较量”,看似是场闹剧,实则揭开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的诸多乱象与深层矛盾。
01
解锁新能源车电池被判6个月
修车把自己修进了监狱,简直刷新了我的认知。毕竟在燃油车时代,不管你怎么维修,怎么拆解一辆车,只要得到车主的授权,都不会违法的。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种做法可能行不通。
为啥会这样?原来,这款新能源车电池的管理系统有个“上锁”机制,一旦检测到碰撞信号,电池就自动锁定(即禁止动力电池对外输出功率),车就趴窝。按照常规流程,动力电池应在完成相应维修检查,并确保能正常安全使用后,才能“解锁”。
然而,这位车主选择了某修理厂进行强制解锁,他们用技术手段,把受损电池的序列号换成正常的,强行“解锁”。但这种操作并未真正修复受损电池,还使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运行的采集数据失真,影响了对车辆安全运行的监管。车企发现后直接报警,最后,两维修工被判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这一判决真的合理吗?首先,这种非官方的电池“解锁”行为不仅侵害了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极大增加了行车安全隐患。毕竟受损电池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状态极不稳定,随时可能自燃。一旦因解锁电池引发后续行驶故障,造成人员伤亡,这个责任将不堪设想。
这样看来,车企追究这两位维修师傅的责任也是情理之中。然而,车企说这是为了安全,但问题来了,车主修车只能走官方渠道,又贵又慢。新能源车主真的没有权力自主决定自己的车辆在哪维修以及如何修理吗?
02
行业乱象与消费者困境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 “快车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0.34%。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维修市场的困境却日益凸显。
尤其是,最近几年倒闭的新势力品牌并不少,那些“绝版车”车主无法得到任何形式的官方售后服务。车主只能自己寻找小维修厂,但也只能解决基础问题,涉及电子软硬件的技术问题,小维修厂并不具备维修能力。
特别是电池的维修,目前基本属于垄断性行业。为保障电池安全与性能,车企通过加密技术、专属软件等手段,限制第三方维修机构介入。当“绝版车”遇到电池上锁的情况会面临无人能修的窘境,一般的维修店不愿冒险去做“超纲”的业务。
站在车企的角度,他们想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确保车辆安全,这没毛病。
但是,完全垄断售后市场,这做法未免有点过了。车主买的电动汽车最后怎么修,在哪儿修,车主说的不算,由厂家说的算。这种行为对消费者而言显然是不利的,在维修和保养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竞争也就意味着维修成本上升。
新能源汽车维修问题,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新能源车维修生态的僵局必须打破。轱辘哥也希望车企积极拓展多元售后维修渠道,除直营4S店外,可授权有资质、经过专业培训的第三方维修机构参与售后维修,为车主提供更多优质且价格亲民的维修选择,从根源上减少车主寻求非正规维修的诱因。
毫无疑问,新能源售前售后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更为广泛的市场开放度,才能让整个行业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中得到长足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高,这样的“修车被告”新闻也越来越多。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领域,当前存在诸多行业乱象,部分车企利用技术垄断,使其在定价上拥有绝对话语权,车主们无奈沦为“待宰羔羊”。目前,车企售后维修的垄断高价与车主寻求廉价高效维修的矛盾突出,打破垄断、降低成本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电商消灭的不仅是批发零售业,野蛮生长将毁掉含汽车业的所有行业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汽造“最便宜的华为车”,尚界能否扛起月销3万辆的期待?
上半年全球销量下滑,中国市场下滑近三成,保时捷何去何从?
点火启动,动力瞬间响应,这样的驾驶体验离不开一颗“聪明”的汽车心脏——汽车蓄电池。近日,DF蓄电池常德旗舰店盛大开业,再次为车主带来高性能、长寿命、环保节能的启停技术新选择!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近日,视觉中国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夏视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象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方面的布局,促进公司“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规划的协同发展。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再添8台!安徽第三批氢能环卫车交付
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共谋智能汽车“向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