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超过24万辆,小米YU7井喷的订单量,对小米汽车是“甜蜜的烦恼”,但对于苦苦等待交付的准车主而言,只剩苦涩。
壹哥亲历了这场抢购狂欢,也是正苦等交车的准车主之一。相信不少车主经历了相似的心路历程:26日晚上抢单时,“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的官方提示,让人误以为爱车触手可及。直到锁单后第三天,APP上才显示排产周期——42-45周。
看到长达几十周的排产周期,不少人心生忧虑——是否会错过自己刚排到的、有效期一年的北京新能源牌照?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政策即将收紧,购车成本会增加。如果春节前提不了YU7,明年多花几万元够不够冤?
让准车主们更寒心的是,雷军在7月2日直播中表现出的避重就轻态度。当晚,雷军指出,“等不及的用户可以看看其他牌子的车”。这番推荐其他厂商车型的言论,让“吃瓜群众”感叹:雷总格局真大。但真正的准车主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买其他车并非不行,但定金给退吗?
在雷军“云淡风轻”的同时,数百名准车主积蓄的怒火已然爆发,他们已在社交平台集结维权。据不完全统计,散落在各个平台的“维权群”数量已接近百个,甚至不少群中都出现了用户自发编写,且集体签名的《联合意见书》。
三大症结,拷问小米诚意
有观点认为,要求退定金的人都是无赖巨婴。针对这一说法,壹哥将结合亲身经历的抢购过程,讲述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信这些经历,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次风波,重新审视其中的是非曲直。
抢购期间,系统频繁卡顿甚至崩溃,过程并不顺利。当壹哥尝试修改配置时,却发现订单既无法更改也无法取消。咨询小米销售顾问后,得到的回应是:“那可能是系统bug了。”
一番折腾选好配置后,支付定金时系统卡顿,壹哥更换手机后才完成支付。
因抢购当晚系统严重拥堵,用户遭遇“起大早赶晚集”的困境,此类责任应不应该完全归咎于用户,值得探讨。
其次,“首批交付”是否也具有模糊性和误导性?
现在下定YU7,用户能够看到具体的排产周期,但26日当晚,从下定到锁单,界面唯一显示的交付时间信息是“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用户无从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首批”交付批次,更无法预估实际交付时间。
大量社交平台证据显示,正是这句极具诱惑力的提示,让用户产生了“首批近在眼前”的错觉,促使他们加速锁单决策。
此外,有网友指出,付定金、锁单是两个步骤,如果用户只付定金不锁单,7天内可取消订单,因此他们认为“定金不退”是消费者疏忽导致。但矛盾点在于——车辆交付顺序是按锁单时间排期,为尽早提车,用户不得不尽快锁单。但锁单后即便遭遇数十周超长交付延期,消费者仍需承担"定金不退"风险。
最后,雷军建议与锁单政策存在矛盾。雷军建议等不及的用户选择竞品车型,看似大度。然而,锁单政策(不退定金)让用户听从建议的代价是损失5000元定金。
诚然,汽车因供应链复杂,需锁单排产,以提升采购、生产效率。但用户的疑问是,如果交付周期超过半年,这样的锁单意义何在?
更有网友形象举例:“中午12点进餐馆点餐,吃到一点半还有个菜没上。问老板:“菜做没做?没做就不要了。”
老板却回答:“菜还没买呢,您得等到下午三点。要么您去隔壁吃?他们上菜快。不过这菜钱退不了。”
“史诗级”爆单后,理应有更稳妥处理方式
在小米YU7之前,主流市场从未出现“抢购成功却需苦等近一年提车”的案例。
为数不多可以探讨的案例,集中在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上。但这些品牌与小米YU7一事的本质区别是,消费者在定购产品之前,普遍能够知晓车辆确切的交付日期,尽管这个交付周期可能长达2-3年。但对于小米YU7而言,这种极端情况远超正常消费预期——用户既无法预判,小米自身也始料未及。
说是始料未及,可能也并不准确。参考先期SU7的交付节奏,作为产品提供方的小米公司,理应早就预判到了SU7的火爆。
此背景下,“成年人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退定金是巨婴”等论调,因忽视特殊情境与小米交付体系的信息不透明,显得不太被预定YU7的用户接受。
面对远超预期的订单洪流,雷军仅以“希望大家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回应,显然不能说服愤怒中的预定用户。针对交付风波引发的不满情绪,小米汽车是时候以实际行动回应关切。正如大部分网友期盼的那样。
1. 设立特殊退订通道:为发布会当晚下定,且超长交付(如>6个月)或客观困难(如牌照过期)的用户,开放无损退还定金通道;
2. 打击黄牛,优化排产:严控转卖订单,提升产能与交付透明度;
3. 补偿政策落差:为因交付延期错失2025年补贴(含购置税减免及以旧换新补贴)的用户提供差额补偿。
如果能针对任何一条策略采取行动,想必已经花费真金白银支持小米汽车的用户,都不会产生如此之大的怒火。
这是一台从键盘值上来说没短板的运动型轿跑车,领克10 EM-P,双叉臂悬架,5秒破百,标配4驱。
在智能汽车的时代浪潮中,宝马集团再次引领行业风向,以全新理念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乐趣。近日,宝马正式推出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的整体性方案,凭借其独创的BMW驾控超级大脑和一系列划时代技术,宝马新世代车型不仅重塑了智能驾驶的标杆,更开启了人机交互的新纪元。
极越终于要开始有所动作了?
宝马新世代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乐趣 首推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整体性方案
艾迈斯欧司朗今日宣布,其SYNIOS™产品系列凭借全面且创新的产品组合——SYNIOS™ P1515/P2222/P2720系列LED产品,在汽车照明技术领域脱颖而出。
长城汽车推出一项能拉满路人缘的新方案:“35+计划”即将开启
华夏鸿蒙 智启新程 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福州华夏汽车城国贸盛大启幕
日产汽车6月销量快报:月度交付53843辆
全场景定制之王:盛达飞电动高尔夫球车重塑国产高端出行
3分钟,3大注意事项你必须知道。
悦达起亚上半年销量公布
独立建渠道,意味着利润分配要变,所以鸿蒙智行五界有了调价的空间。
7月5日,奇瑞正式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旗下设立星途、艾虎(艾瑞泽与瑞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由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挂帅统领。原星途国内业务事业部整体纳入该事业群体系,而捷途、iCAR及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因市场定位与合作模式差异,仍保持独立运营。
东风本田本土化智电转型
iCAR作为特约合作伙伴,携旗下明星车型iCAR V23惊艳亮相,以硬核实力诠释了“能打”基因。
特斯拉在美败诉:原因为HW3平台车型无法兑现承诺去升级FSD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辅助驾驶“强监管”政策落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发布、监管机构对违规企业的管理力度加大。多项举措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汽车行业正加速从“量”的扩张回归到聚焦“质”的发展,市场变革加剧,破局在即。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当去全球化与再全球化交织,中国企业面临的,是全球秩序、产业格局、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的全方位挑战。
文丨张桔 编辑丨林伟萍
35万元以上纯电市场,一个被高估的“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