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试驾报告,我们只出品干货。
因为卡罗拉的存在,雷凌在中国市场上注定是个悲剧的角色。
雷凌和卡罗拉在中国市场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2014年。彼时,随着第十一代丰田Corolla车系的换代,广汽丰田也终于迎来了旗下的首款紧凑型轿车——雷凌。新车基于美版的Corolla打造,通过更加贴近于北美市场消费者的设计,来形成与一汽丰田卡罗拉在定位上的区别。
为了迎接雷凌的到来,广汽丰田在前期还真的是做足了功课。不但搬出了Corolla车系里Levin的历史,还借着《头文字D》里的AE86做了一把知名度的传播。不过事实证明,广汽丰田所做的这些功课,在一汽丰田卡罗拉的一句“我,就是卡罗拉”的广告词面前彻底变成了无用功。而广汽丰田的第一代雷凌在其生命周期里的销量,也始终没有达到卡罗拉的一半。
或许是因为有了第一代车型上市时的前车之鉴,所以新一代广汽丰田雷凌在去年正式上市的时候,显然就低调了很多——不仅在发布时间上巧妙与一汽丰田卡罗拉错开了几个月,上市前的预热工作也明显少了很多。和几年前第一代车型刚刚亮相是呈现出来的誓于卡罗拉一较高下的态势截然不同。
不过,即便是如此的低调,广汽丰田的新一代雷凌,依旧没有逃脱新一代卡罗拉的阴影——在2019年,卡罗拉交出了一个35万辆的销量,而雷凌只卖掉了20万辆。在我看来,造成二者销量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在造型上。所以,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我们就不妨细化的来聊一聊雷凌的造型都有哪些问题。
就像前面讲到的那样,雷凌的造型源自于美版Corolla的设计。这也就意味着,雷凌的造型是按照北美市场的审美诉求来进行的开发。而北美市场的车型又往往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们会更热衷于用张扬的形象去传递某种造型语言。这当然会和北美市场里充斥着的皮卡文化产生关联,或者说,和北美市场地广人稀的国土环境产生关联。我们评价一个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除了形体比例和造型语言之外,能否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所以,当美版Corolla,也就是广汽丰田的雷凌出现在北美市场中的时候,它的造型并不会有什么违和感。张扬的造型语言在小体量的车身上也呈现出了不输大皮卡的气势。这一点,美版Corolla是很成功的。
不过,当这种北美市场的设计惯性延续到广汽丰田雷凌上的时候,这事就得换一个说法。雷凌张扬的造型语言在中国市场以中庸为主的传统建筑和街景里,就会显得有那么一点点的格格不入。这其中又尤其以第一代雷凌的混动版车型为甚。
彼时的第一代雷凌混动版的前脸是这样的。
在前保险杠面罩上出现的饰条如同两根鲶鱼胡须一样让这辆车的前脸特征显得非常的怪异。而整个前脸的视觉重心也因为这跟大饰条的存在,被锁定在了丰田车标下方的进气口位置。很显然这是一种打破视觉焦点的处理方式,但是实事求是的讲,第一代雷凌混动版的前脸设计并不成功。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卡罗拉混动版就会好很多。
而到了全新一代的雷凌上,混动版和普通版车型已经不再造型上进行区分。从前脸的造型语言上来看,新一代雷凌是在上一代雷凌普通版车型的基础上进行演变的结果。作为上一代车型重要的细节传承,新一代雷凌也把大灯位置的转角特征进行了放大,并在这一区域内布局了主光源。而在大灯的转角区域的前保险杠面罩,则采用了一个穿插式的特征来烘托这一细节。
这样一来,新一代雷凌前脸的所有横向视觉特征所带来的横向延展的效果,都被大灯的转角以及穿插式的前保险杠面罩特征所终止。而尽量靠向车头两侧的主光源在点亮之后,又呈现出了比传统车型更远的距离。
于是,矛盾也就随之而来了。一方面是进气格栅等横向特征所要传递的视觉延伸效应在雷凌的车头两侧被终止,另一方面,又是作为主要横向视觉特征呈现的主光源、梯形的进气格栅等开放性的元素又在尽可能多的将车头的横向特征向两侧“撑开”。
所以,这就使得雷凌前脸的主要造型特征过多的集中在了车头两侧,同时还缺少一个能够将这些特征的发散出去的“出口”。继而导致了雷凌看上去并不舒展,尤其是在傍晚时分,阳光刚好可以把雷凌的轮廓提炼出来,而大灯处于打开的情况下,雷凌的前脸就会显得非常的拥挤。
美版车型有没有这个问题呢?同样也有,不过就像前面讲到的那样,北美的街景对于美版Corolla的这种设计会更加的油耗。另外,美版车型有一个细节是值得广汽丰田雷凌去好好考虑一下的,出于北美市场的法规要求,美版的Corolla大灯两侧增加了黄色的回复反射器,于是这一细节的出现,就使得美版Corolla的大灯主光源有了细节的点缀,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前脸过于小气的短板。
与此同时,美版Corolla的进气格栅两侧并没有配备雾灯,所以,也就没有出现国产版雷凌高配车型因为增加了雾灯而出现的前脸过于混乱的情况。
可以这样讲,广汽丰田雷凌之所以会生活在卡罗拉的阴影之下,这个更加炸裂的外观显然是继知名度、销售渠道之后的又一个短板。我不否认,广汽丰田雷凌更加炸裂的造型会吸引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但是,在收获了年轻人关注的同时,它同时也失去了一个家庭中其他成员的认可。也就是说,它有那么一点点背离了Corolla车系中的“80分”主义。
7月29日,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为中国汽车产业按下了加速键。
顶流2年热销30万辆,新央企新启源成就不凡
做中国的超豪华标杆,仰望打定主意了。
还不爆雷?车圈某大销量增长27.35%
央企科技+用户思维:奕派科技发布“未来之翼”战略,打造用户型汽车科技公司
8月1日,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此次发布会不仅是东风奕派科技整合优势资源、焕新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携手华为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央企新动能,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可靠、智能、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自研与用户服务融合领域迈入新阶段......
“车圈纪委”7月销量:该同学成绩始终保持稳定
让创新所得被声浪裹挟,车圈怪事背后更复杂,流量背后有推手,请珍惜每个行业破风者
新央企、新长安、新深蓝。
奕起热爱,派生精彩。8月1日,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此次发布会不仅是东风奕派科技整合优势资源、焕新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携手华为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央企新动能,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可靠、智能、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自研与用户服......
最新《财富》中国500强:赛力斯凭AITO问界品牌强势增长成跃升幅度最大企业
六连涨!岚图汽车7月交付12135辆 双爆款战略的惊艳开局
近些年在新能源浪潮下,大多人只看到了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却殊不知曾靠着合资品牌征战市场的国营车企也已经积蓄起庞大的力量。特别是东风汽车,先后推出的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等都是拥有各自的爆款车型。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上市,携手华为乾崑智驾,让市场对豪车、好车必配华为乾崑的技术趋势充满期待。
2025年8月1日,星程耀高端房车品牌北京CBD展厅开业揭幕仪式圆满举行。
全新的东风奕派科技,将为用户带来更可靠、智能、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自研与用户服务融合领域也将迈入全新阶段。 #央企新势力才是真能打# #华为乾崑再添一派#
8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7月销售成绩;7月销售新车68034辆,同比增长3%,继上半年同比增长16%之后,再次将正增长时间记录拉长,说明其“合资新力量”的成色更足了。
乘龙卡车发三张海报进行回击、东风高管支持维权,央国企气质很硬
尽擎探索 驰骋天地 美孚1号™携手吴彦祖演绎好戏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