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的低走后,中国汽车市场在2021年首月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开门红”,让大家对2021年国内汽车市场充满了期待。汽车市场持续向好虽然值得我们高兴,但同样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首当其冲的便是汽车芯片的问题,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汽车缺“芯”已经屡次登上热搜,进入2021年之后,汽车缺“芯”并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根据IHS Markit预测,芯片短缺将导致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在第一季度减产25万辆,欧洲将减产10万辆,而北美、日本、印度的汽车产量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见,因为芯片问题,今年厂家减产已经成为定局。随着市场的回暖,汽车需求量增大,而汽车厂家则因为芯片减产,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吗?我们买车的价格会上涨吗?
是否涨价供求关系很重要
说起供求关系,我们不妨先来复制两句百度百科上的信息,在百度百科上,供求关系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在竞争和生产无ZF状态占统治地位的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落;求大于供,价格就上升。
可见,对于价格是否上涨,供求关系影响很大。虽然当前汽车缺“芯”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那么目前汽车市场的供求关系如何呢?想必库存便是最好的证明。数据显示,在2021年1月份,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0.1%,依然远高于荣枯线之上。也就是说,在当前的中国车市,经销商整体上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库存压力。
当然,很多人会质疑这个数据很大的原因是自主品牌低端化车型造成的,导致整体库存指数极高不下。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不妨来看看主流合资品牌的经销商预警指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起库存指数为59.4%,同样位于荣枯线之上。也就是说,在中国车市,主流合资品牌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库存压力。
其实并不止合资品牌库存处于荣枯线之上,就算是进口车和豪华品牌的库存指数也同样高于荣枯线之上,其1月数据为56.4%。可以看出,当前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无论主流合资品牌抑或是进口车和豪华品牌指数,都面临着较大的库存压力。所以,短期内,芯片危机并不能改变中国车市的“供求状况”。
当供求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汽车涨价也就不再具备很大的确定性了。当然,若从长期来看,如果汽车芯片短缺危机继续下去,对于豪车品牌以及进口车或将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用太担心。
对于芯片的问题,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虽然芯片的价格成本会越来越高,但芯片毕竟只是汽车众多零部件中其中之一,相比于电池,电机或者发动机来说,还是成本比较低的一个。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降低成本,不会让整车的价格有很大的变化。
不止于此,其实我们从各大厂家公布的2021年销量目标也可以窥探一二,当前包括一汽、东风、广汽、吉利在内的多家车企对2021年销量目标有所提升。作为主机厂,自己绝对清楚生产状况,将销量目标上调必定有一定把握,而想要销量上升,产品价格上调显然不是好的选择。从当前市场来看,无论是特斯拉的官降还是吉利汽车全系车型的用户派发 20 亿元的购车红包,都向我们证明市场还是倾向于降价趋势。
其实,对于当前大多数汽车品牌而言,相比于芯片短缺危机而言,如何缓解当前的库存压力,才是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芯片短缺给中国汽车品牌敲响警钟
说完汽车价格是否上升之后,我们调过头来说说继续聊聊汽车芯片的事。虽然从目前来看,芯片缺失并不会影响汽车最终售价,但同样为中国汽车品牌敲响了警钟。
从当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在本地采购对象上,汽车电子、发动机与控制系统、汽车主动安全等关键技术均被博世、德尔福、大陆电子、电装等垄断。而在汽车电子方面,外资供应商占据85%份额,其中江森自控占45%,博世占11.6%,大陆占10.8%。可见,在核心技术上依然掌握在外资供应商手中,中国品牌还有差距。
一直以来,每当我们提起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时,我们经常看到被“掐脖”的案例。不过随着自主品牌的进步,在核心技术上有所进展,在一定让我们对这种顾虑减少。但如今随着智能化的到来,汽车芯片又成为了大家考虑的重点。若外企芯片一旦断供,国内车企相比欧美日厂商更易停产,根本不能实现安全自主可控。毕竟之前中兴的案例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警示。
结合当前市场来看,在2021年被视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元年,各个厂商都开始发力。而这其中芯片又是重中之重,如何应对缺芯困境,将成自动驾驶在2021年的重要议题。而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发展芯片已经刻不容缓,成为重要议题。
显然发展芯片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品牌甚至中国品牌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一轮的卡脖子科技竞赛,又是国内厂商的机会,毕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今,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大力研发芯片技术,走在突破短板的路上。
比如比亚迪在芯片研发上已经走到了前列,成为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头部厂商。比亚迪希望依托比亚迪半导体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的积累及应用,逐步实现其他车规级核心半导体的国产替代。再加上吉利旗下的亿咖通与 Arm 中国、北汽产投与 Imagination 集团等合作也是自主品牌车企发力芯片的又一例证。
可见,当前中国品牌已经意识到在未来竞争之中芯片缺失的危机,加速补充自身的短板,这样才能在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对于芯片导致汽车行业减产,在百年汽车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并不会对汽车市场带来太大的影响。不过对于汽车厂家来说,谁能够建立自己的芯片产业链管控能力,谁就能在接下来的市场较量中勇立潮头,而那些消极应付的车企则将会遭受更大的损失。至于会不会导致车辆价格上涨,目前来看我们认为可能性不大,大家不用太担心。
随着各大车企6月销量数据出炉,在细分市场的销量排名情况也陆续公布,在家庭购车更为关注的轿车领域,6月的市场表现相较5月出现了较大变化,新能源车整体出现了销量反扑
比亚迪承诺兜底! 秦L引领智能泊车进入“安心”时代
大众CEO谈比亚迪:强劲对手是“正向力量”,竞争倒逼技术升级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险企资产、负债端改善共振,不仅股价在持续上涨,且机构资金尤其是公募基金也在积极增配,诸多利好因素的共力,让险企股价在近期持续上涨,其中,中国平安A股(601318.SH)股价自4月8日以来上涨了22.28%,复权股价创年内新高。
反内卷,谁在弹冠相庆?
比亚迪用一次 “兜底承诺” 撕开了突破口。
主持人:这周非银金融与金融科技确实提前预演了,同时反内卷表现也异常亮眼,已经从新能源设备发散到了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从7月1日至今,泛舟对热点启动的时机都把握超准,但指数趋势好像略强过你的预期。你怎么看?
标准化不是创作的枷锁,而是创意的土壤。
比亚迪将启动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OTA,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秦L领衔天神之眼最大规模升级
工业奇迹秦L再进化!新增车头泊入、偏置泊车等多项功能
国内汽车圈有两个顶流,分别是陈震和韩路。
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技术实力让好技术人人安心用
汽车销量周榜为何被指严重歪曲行业运行情况,看榜应该看哪个榜?
时隔近9个月,沪指再次站上3500点,但实际上,投资者仍就忧多喜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答案是,A股市场近期极度分化,每天依然会有近一半的个股下跌,其中领涨的都是银行、券商等权重股,而从以往经验看,押注这些权重板块的个人投资者并不多。
近期,汽车门网将对2025年上半年度投诉数据进行盘点。本期,我们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型车投诉指数排行。
新质领跑未来,一汽丰田精彩亮相长春汽博会
7月12日,以“悦享万家 意启新程”为主题,“悦意一夏·奔腾粉丝纳凉节暨奔腾悦意双子星万台交车”活动在第22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A1馆举行,中国一汽奔腾悦意双子星热销超1.6万迎来万台交付,为千家万户开启高品质的悦意拥车生活。
全新零跑C11售价14.98万元起,经典不输卡罗拉
上汽通用汽车28周年庆盛大启幕,“潮向新生” 引领行业新变革
电车保险为何那么贵又要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宁德时代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