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销量的持续下滑,市场份额的严重缩水,东风风行在自主品牌中的声量愈发微弱,甚至时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从目前东风风行3千来辆的月销量来看,让人很难将其与曾流传的“风行速度”联想到一起。
要知道,早在2009年至2016年,这七年间,东风风行年销量由5万辆飙升至26万辆,在自主品牌销量排名中跃居第八名,创造了“风行速度”。
然而,就当吉利汽车、长城汽车这些头部自主品牌年销量相继突破百万辆时,东风风行却“失速”了。自2017年东风风行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后,这样的局面便一发不可收拾。2020年东风风行销量已跌破10万辆,当年以年销量9万辆草草收尾。
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2023年在全面放开后,车市整体迎来了新增长。而东风风行销量依然萎靡不振。今年前三个月东风风行平均月销量依然徘徊在3千辆上下。
东风风行销量下滑,究其原因,最终还是要归根于其核心技术匮乏、研发实力孱弱而造成的。
说东风风行旗下几乎没有一款完全由自己研发的车型,其实一点都不夸张。作为东风风行的“顶梁柱”车型菱智,竟还是2005年从日本三菱买来的第四代得利卡Space-Gear L400的底子。景逸X5底盘逆向第二代奇骏,风行S50及景逸S50的底盘逆向第二代轩逸。甚至连近年来最新推出的风行T5 EVO,虽然官方表示采用了“超级立方EMA底盘平台”,但外观上依然有模仿保时捷的痕迹。
如果说东风风行没能抓住燃油车时代发展的契机,那在如今这个新能源时代,东风风行又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性几乎为零。毕竟,目前东风风行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几乎一片空白,电池、电动机这些核心部件均来自外部采购。甚至,连最新上市的号称“13万级纯电SUV普及者”的风行雷霆所采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也还是来自于比亚迪旗下的弗迪动力。
此外,风行雷霆也被外界一致认为是风行T5EVO的油改电车型,二者在设计风格上基本完全相同,甚至连车身轴距也完全相同。同时,在雷霆这款新车上几乎找不出多少亮点,虽然说雷霆给出了12.99万的超低起售价,但是在配置方面就相对比较寒酸。包括倒车影像、定速巡航在内的科技配置均未搭载,并且其大灯也仅采用了卤素光源。如果想要搭载L2级辅助驾驶功能,配备车道保持、主动刹车、碰撞预警等安全功能,那么需要在售价15.99万的风行雷霆430Pro+及以上车型才会配备。
而研发实力的孱弱、技术的落后,使得东风风行此前也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新能源车型。数据显示,风行S50EV今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不足1千辆,菱智M5 EV月销量也仅维持在百余辆的水平。
而核心技术匮乏,也使得东风风行的品质令人不敢恭维。要知道,东风风行T5当年在素有“五星批发部”之称的C-NCAP碰撞测试中,最终成绩仅得两星,令很多人大跌眼镜。
虽然今年以来东风风行销量依然萎靡不振,但其却未像其车企一样参战“价格战”。对此,东风风行销售公司总经理曾清林表示:“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定价就存在水分,那优惠几万元是没有问题的。但东风风行的产品定价一直是很‘实诚’的状态”。其实,很多明眼的人都知道,东风风行并不是不想降价,而是其已没有降价的实力,其品牌溢价能力已接近于零,而新车型又受限于成本,已难以再打“降价”的牌,不过这也使得东风风行的处境更加被动。
写在最后
孱弱的研发力,核心技术的匮乏,已使得东风风行的市场竞争力大幅降低。燃油车时代,东风风行未能很好把握,新能源时代,东风风行依然难以实现弯道超车。虽然,今年年初东风风行高调制定了20万辆的销量目标,但从目前仅3千来辆的月销量来看,东风风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因此,不得不说,东风风行的20万辆目标只不过是为东风集团的领导“画饼”而已。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夏沐)
3.0T的燃油版坦克500会不会绝迹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极氪私有化。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半年全球销量下滑,中国市场下滑近三成,保时捷何去何从?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为安全兜底源于技术自信!秦L引领智能泊车进入“安心”时代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极氪汽车全面私有化,“一个吉利”战略进一步深化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共谋智能汽车“向新力”
35+正是闯的年纪?长城、小鹏打破焦虑,突然专招“大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