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头号“成本杀手”,一手发动今年价格战的特斯拉,竟然也压力山大了。
当地时间10月18日,特斯拉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生产、交付和营收保持同比增长,但低于市场预期,利润更是大幅缩水。由于业绩很不理想,特斯拉当日股价大跌近5%,市值蒸发3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0亿元)。
其中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特斯拉Q3营收234亿美元,同比增长9%,环比下降6%,为年内最低增速。
毛利润为41.78亿美元,同比下滑22%;毛利率为17.9%,低于Q2的18.2%和去年同期的25.1%。
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2%至17.64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7.6%,低于Q2的9.6%和去年同期的17.2%。
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8.53亿美元,同比降幅高达44%;自由现金流为8.48亿美元,同比大跌74%。
在外界眼中,特斯拉一向是汽车市场中高举镰刀的大鳄,年初由其挑起的价格战,推倒了行业内卷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5月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强调,特斯拉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同时,特斯拉也是世界上所有汽车制造商中利润率最高的一家。
“制造电动汽车是很难实现盈利的,有大量的竞争对手是在承担着巨大亏损的,我们不是,我们造车是有利可图的,几乎没有人能够像我们一样。”他说。
为什么过去几年利润经常翻番增长的特斯拉,会在今年第三季度突然哑火,难道特斯拉也卷不动了?
首先,这一季营收欠佳,与新车交付量下滑直接相关,近几个季度,特斯拉汽车销售收入占其总营收的80%左右。
官方称,特斯拉Q3全球交付量43.51万辆,较第二季度下降6%。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Model 3焕新版等产品的生产需要,对产线升级改造带来了计划内的停产。
但对比去年同期,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量增长了27%,前三季度累计交付电动车超132.4万辆,已超过2022年131.4万辆的总和;Q3营收汽车业务的营收为196.25亿美元,同比增长只有5%。由此可见,特斯拉改变定价策略,挑起价格战,虽然伤敌一千,自损没有八百至少也有四百。
2023年以来,特斯拉以价换量的力度超出了市场预期,公司毛利率节节下降,一季度19.3%,到年中降至18.2%,被比亚迪反超,三季度更是低至17.9%。如果仅看汽车业务,今年Q3毛利率只有16.3%。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其他业务涨势喜人:Q3能源生产及储存业务营收为15.59亿美元,同比增长40%;服务及其他营收为21.66亿美元,同比增长32%。
利润下滑的第二大原因是特斯拉的投入也在增加,其中包括生产设施和产线改造,新工厂和新电池厂的支出,对即将上市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的运营费用,以及人工智能和其他项目支出。
特斯拉在解释三季度财报时表示,目前新工厂利用率不足,生产成本也高于老工厂;Cybertruck将于11月在得州超级工厂交付,订单量已超过100万辆,虽然被认为能大幅提升特斯拉营利能力,但马斯克此前放话,“我只想降低大家对Cybertruck的期望。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但从财政上来说,它需要一年到18个月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正现金流贡献者。”
此外,特斯拉第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8.39%,达到11.61亿美元。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FSD全球测试里程已经达到5亿英里(约8.03亿公里),第三季度人工智能训练计算量也已增长至2倍以上。
总体来看,即便公司Q3业绩不及预期,特斯拉也仍然没有调整战略战术的意思。马斯克多次直言,不惜为了市场份额牺牲利润。
事实上,随着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崛起,特斯拉的压力与日俱增。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特斯拉想进一步扩大市场,必须推出更适合中国,更大众化,更实用的车型才有可能,否则将面临中国车企的强力挑战。
而眼下看来,特斯拉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价格杠杆。公司始终信奉“行业引领者必须是成本控制方面的引领者”。
根据最新财报,三季度特斯拉单车成本为3.75万美元,较2022年年报中的3.6万美元有所增加,“但我们已在第三季度实施了必要升级以进一步降低单车成本”。
其中,特斯拉于今年3月发布的,名为“开箱工艺”(unboxed process)的全新汽车装配工艺,备受业界关注。
这一新的生产工艺是“革命性的”,它不遵循汽车行业通用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的四大工艺,而是把整车的零部件分成6个模块,每个模块单独生产完成后,再冲压组装车身,整个过程就像组装箱子。
据悉,开箱工艺可以将生产成本降低一半,工厂占地面积减少40%。应用该工艺的生产线要到2024年底才会在特斯拉位于墨西哥蒙特雷的新工厂中得到全面测试。这家工厂的投资达50亿美元,特斯拉计划在这里生产新一代价格低于3万美元的电动汽车。
有专家称,“在看到特斯拉开箱工艺的展示时,我的感觉是,丰田生产体系的手册刚扔到空中,就被机关枪扫射掉了下来。”但也有人质疑,新工艺太过激进,这种纯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不太能支持定制化的生产。
然而,特斯拉从来不介意用极端的方式实现“降本增效”,除了开箱工艺,近日还有消息称,特斯拉在一体化压铸技术上又实现了新突破,可对整个复杂车身底部实现一体化压铸。该技术或将让特斯拉Model Y的成本狂降40%。
不难预见,未来特斯拉还会一次次扣动降价扳机,甚至不惜牺牲眼前利益。公司在三季度财报上重申了5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所以在第四季度,特斯拉要挑战近48万辆的交付量,才能达成全年180万辆目标。
为此,特斯拉日前再次降低了Model 3和Model Y在美国市场的价格。10月19日,Model 3焕新版在中国大陆开启正式销售,并将于10月底开启第一批交付。降价+新车有望在Q4为特斯拉拉起业绩曲线。
水滴汽车早在此前的多篇报道中指出,特斯拉的商业逻辑并非传统制造业模式,与其说它是面向用户,不如说是面向资本,资本短期关注市占率,市占率决定定价权;长期则关注成长性,领先的技术和生产模式,未来很可能会化作可观的投资回报。
有国外券商机构表示,“特斯拉现在出现的营收下降问题,会被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和长期增长潜力所抵消。”
今年以来,特斯拉的股价已上涨了一倍多。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提到,特斯拉Dojo超级计算机将为其带来高达5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万亿元)的市值增幅。
基于此,摩根士丹利将特斯拉的评级从“持有”上调至“超配”,未来12~18个月的目标价从每股250美元上调至400美元,提升60%。按此估算,特斯拉的市值将达到1.39万亿美元。
同时针对特斯拉的销量,包括高盛在内的华尔街投行普遍认为,特斯拉将在2024年进一步降价,拉动交付量增至约230万辆。
维修费数万、保费翻倍,新能源车险成为车主羁绊!
兮子一周辣评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V2G(Vehicle-to-Grid)技术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V2G 作为一种前沿的新型储能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桥梁。
一路向西 启程出发 北汽集团“悦野·中国”IP发布
四五月是各大公司发年报的时间,除了利润,现金流,企业规模这些我们都熟知的指标。还有企业营收,负债率等,这又反应了企业经营的什么状况呢。
五一假期,汽车行业最热闹的事莫过于自媒体博主测试阿维塔12风阻,实测数值与宣传数值差距过大,引发大家关注汽车风阻是否虚假宣传一事了。
比亚迪海外出口销量或将超越奇瑞
起步即旗舰 重新定义中高级电混轿车新标准
近日,仰望带着自己的U8、U9、U7参加了汽车文化盛宴——2025金盏速度节,在爬山赛、出租车赛道上,旗下车型大秀技术,漂移、爬坡、过交叉轴,展现了中国顶尖汽车品牌的内涵和实力。
上汽通用五菱:以品牌建设为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什么?车辆合格证也能不合格?
中国汽车产业也曾经面临很多道路的抉择。最终,我们绕过了欧洲的柴油机路线,绕过了日本的油混和氢能路线,更绕过了美国的大排量汽油路线,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能源道路。
昊铂HL与理想L8:30万级增程SUV,哪款是你的心头爱?
现在很多厂商大力宣传:智驾已经能完备覆盖99%正常使用场景,让人们以为它好像已经成熟了。其实这是个“圈套”。
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看东西不能看表面而是要看发展
遇到的魔鬼路况窄路掉头这样的场景估计都是看到老司机都是直接摇头,这样的情况肯定车的转弯半径越小,操作转向越有优势。
比亚迪宋家族:颠覆日系混动霸权,全球新能源SUV新标杆
腾势N9大车拐小弯 开车更无忧
北汽福田日前公布2025年4月经营数据,整车销量近5.5万辆,同比增长21.63%,新能源汽车销量延续了一季度的爆发式增长,销量8193辆,同比增长202.88%。紧随其后增速比较明显的是重卡和出口业务,分别同比增长120.83%和11.36%,以行业领先增速强势领跑,与经济向好......
创新玩法点亮赛场 奇瑞集团运动嘉年华燃动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