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天和Auto 1469浏览 2023-11-15 IP属地: 安徽

自主品牌到底有多强,以至于Jeep、三菱、雷诺、铃木、菲亚特等海外车企陆续退出,又让欧洲不加掩饰的搞出对中国车企出口的障碍;而且韩系车和法系车均已沦为边缘车系,曾经非常火爆的现代起亚势必会实现七年连跌,就连美系车里的知名品牌雪佛兰也只剩下一台热销车。日系车阵营里的日产汽车下滑幅度较大,本田和丰田也不太理想,貌似只剩下德系车还在强撑。

这到底是外国车企变弱了还是中国车企变强了呢?

咱们就来讲一讲这个话题,客观来说是中国车企变强的,并且在很短的周期内实现了反超;想要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逆袭则必须找到突破口,一直被海外企业看衰的电驱动技术就是中国车企逆袭的法门。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回溯历史

知道第一台电动汽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其实电动汽车是与燃油动力汽车同时出现的,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第一批普及的汽车就是电动汽车;当初的燃油车是不受欢迎的,因其采用的是外燃机,体积大、噪音大且温度高,即便后期换为内燃机也依旧有这些缺点。而电动机却基本没有噪音,开起来也非常的平顺,根本不需要变速箱,只需要依靠电机转速来调速即可;所以电动汽车理想的驾驶体验征服了第一批汽车用户,虽然那时候的镍铁电池能量密度很低,车辆的续航里程也很短,但相比马车至少是进步的。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可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出现了中断,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中似乎在某个瞬间戛然而止。

既然电动汽车有非常多的优点又为何会被放弃?

这就要讲一讲上世纪上半叶的一些历史了,简而言之,一战和二战的接连爆发捧红了燃油车;在战地充电确实是不现实的,或者至少大家没有形成约定与默契,更愿意接受补能更快的燃油车。同时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关键阶段又遭遇了打击,相信大家都知道爱迪生,他不是一个发明家而是一个刻薄的企业家,可是他对电动汽车的执著还是令人钦佩的;爱迪生与亨利福特(福特汽车创始人)打造过一批电动汽车,也在储能技术上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可是在关键阶段却被毁掉了实验室和几乎所有资料。

据传说,毁掉其技术资料的正是美国当时的石油大亨。

至此电动汽车几乎退出了汽车发展史,通过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欧美汽车产业发展的弊端,那就是更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非技术的长远发展。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回到现在

电动汽车在驾驶体验、清洁环保和使用成本多方面均有优势,可是并不符合欧美工业发展的需要,其需要的是能够大量消耗石油的交通载具;所以欧美汽车产业上百年来都是围绕燃油车建设发展,可是内燃机从的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能看到技术上限,它没有技术突破的空间。

所以以欧美为主导的汽车产业也就注定没有了发展,能做的只是开拓市场而已,那么只要中国汽车产业不陷入这个迷局,选择电驱动技术即可实现跳脱与超越。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几乎被放弃上百年的电驱动技术不再被欧美汽车产业看好,甚至当初是为什么被放弃都被遗忘了,可是中国汽车人却没有忘记;于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搞汽车电动化的学者与企业,其中将汽车电动化视为战略发展方向的人里还有钱学森学生,参考下图,这是92年钱学森先生对汽车电动化的理解。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这就是中国汽车产业能够逆袭的原因,因为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技术路线,通过这种技术所打造出的产品只要在价格上能做到与同级燃油车看齐,那么这种技术产品则必然会像百年前一样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

只是如何开局呢?

打造电动汽车需要一条全新的产业链,但还是要依托传统汽车产业链。

于是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引进海外企业进行合资的方式,在初期以市场换取经验,以经验来建设基础产业链;这个过程几乎持续到2010年,而随后再基础夯实之后就开启了产业链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在这个阶段里陆续出现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方正动力、巨一动力、中车时代、弗迪动力等一系列优秀的供应商企业,也出现如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深蓝、零跑、蔚来、理想、小鹏、高合等优秀的汽车制造商,优秀的新能源汽车像下饺子似的不断上市。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难道欧美看不到这样的变化吗?

这是最后一个话题,欧美当然能看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更能看到我们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对全球汽车市场带来的冲击。可是至少在前十年里只能看着,即便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和韩国都想要转型与追赶,然而却做不到。

因为德国的汽车产业被大众汽车集团、奔驰和宝马汽车公司控制,法国汽车产业被雷诺汽车和标致雪铁龙控制,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是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克莱斯勒现在属于意大利汽车公司菲亚特,而菲亚特属于和法国标致雪铁龙合并创立的Stellantis集团。日本的汽车产业由丰田、本田和日产等车企的背后财阀控制,韩国自然是现代起亚。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这些车企背后实为大资本,大资本也是资本,资本只看眼下的利益而不看长远的发展。

所以即便欧美想要让汽车产业也转向电驱动赛道,可是这些企业不同意,它们以超低成本造出的燃油车还能卖出高价,燃油车依然是利润奶牛,那为什么还要去搞一种新技术呢?任何新技术在普及阶段都是几乎没有利润可图的。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这就是欧美汽车产业会落后的根本原因,说白了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具备宏观调控的能力,企业的发展很重要但必须匹配大的战略技术发展方向;这是欧美不具备的能力,所以除非到中国制造的汽车拿到了超大的市场份额,甚至打入欧美汽车市场并以电驱动产品形成对其燃油车的威胁,否则欧美汽车产业仍然不会变。

而现在已经到中国车企打入欧美市场的阶段,所以也才会出现针对中国汽车的设阻。

总而言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壮大,只是客观上并非是通过一种全新技术实现;但不论技术是新还是旧,只要实现了产业壮大即可,汽车产业是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强大自主汽车产业是非常重要的。

海外车企接连离场、欧洲针对中企设阻,中国汽车如何实现逆袭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相关推荐
天和Auto 57粉丝    4432作品 关注 已入驻十大平台,该账号为天和MCN,天和Auto唯一爱咖号。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