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赛力斯25亿收购问界商标和专利,此举何意?一文理清背后逻辑

赛力斯25亿收购问界商标和专利,此举何意?一文理清背后逻辑

GO车情报员 8456浏览 2024-07-04 IP属地: 上海

日前,赛力斯的一则公告引起了车圈关注,公告称,拟收购华为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华为“问界”系列商标、外观专利等有过评估,评估报告显示其价值高达102.33亿元。相当于赛力斯用25亿买到了价值超百亿的东西,这件事背后藏着怎样的逻辑?本文简单解析一番。

华为眼里是整个行业,此举是给各大主机厂一个定心丸

先说重点,相信大家之前听过上汽某位人士的言论,说“不将灵魂交给华为”,很多主机厂心气挺高,其实是很不愿意成为华为的附庸的,华为将问界品牌给赛力斯,也是在向传达一个重要信息——我不会喧宾夺主,各大主机厂请放心。

问界是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品牌,也是目前最能代表鸿蒙智行实力的一个品牌。在6月份,问界M9/M7/M5三位选手合力砍下超4万的销量,已经是新势力阵营的翘楚,华为将问界品牌转让给赛力斯,并非仅仅为了25亿元的转让费,更多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战略目标。整车市场的这点利润华为真没看眼里,放弃问界品牌,展示拥抱更多车企的诚意,这正是华为所希望的。

赛力斯收获良多,华为光环的惯性会让它走得更远

在问界品牌还未诞生之前,很多主机厂摇摆不定的时候,赛力斯就坚定地跟随华为的脚步。赛力斯升级工厂,华为出钱帮它更新产品,这种双向的奔赴最后让问界成为新势力阵营的头号选手,而赛力斯也从名不见经传的车企成为经典的商业案例。

问界车型暴涨的销量让赛力斯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其市值一度超过理想汽车。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 265.61亿,年化增长近 3 倍。利润方面,由于前期在新能源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入,因此在2020-2023年承受了较大亏损,随着问界车型的热销,赛力斯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达到2.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问界在商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为光环的作用,作为和华为合作最深的品牌,赛力斯是否会担心收购商标之后,身上的“华味”大大减少,从而降低消费者的关注?我感觉会,因此赛力斯也在公告里写道,“此项商品和品牌资产转让不影响双方现有的合作业务,并且进一步保障了AITO问界的长远发展,也体现了双方以用户为中心,着力做好联合业务和AITO问界产品的初心。”

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问界的成功不是单靠性价比,而是通过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获得。问界M9如此高的单价,还能做到月销超1.5万,这是传统豪华品牌都很难做到的成就。所以即便商标从华为手里买回来之后,凭借华为光环的惯性,它依然能过得比大部分新势力好得多得多。

“不造车”确实当真,华为想做新能源时代的博世

余承东在很多场合强调过“华为不造车”,从现在的情况看,“华为牌”汽车确实不会出现,华为更想做的是燃油车时代博世的角色——成为新能源时代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华为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零部件供应商。华为作为一级或二级供应商,提供标准化的汽车零部件和系统级总成,如车机系统和电驱系统。这种模式下的客户有很多,包括宝马、奥迪、长城、广汽等,它们采用了华为的HiCar系统、电机、AR-HUD等技术。

第二种,华为HI模式。这是一种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服务等五大智能系统,使华为的角色超越了传统Tier 1供应商,被称为Tier 0.5。目前成功的合作案例不多,长安阿维塔是其中之一,但这一模式展现了华为成为“新时代博世”的潜力。

第三种,鸿蒙智行模式。此前称为智选车模式,提供“华为技术+华为销售渠道”的模式,是三种模式中最为深度的合作形式,问界和智界就是典型的案例。

全文总结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交易,而是华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华为展现了其不造车的决心,同时传递给业界一个明确的信号:华为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技术的赋能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整车制造商。你看好华为未来在汽车界的表现吗?能否挑战博世的地位呢?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GO车情报员 18.7万粉丝    1万作品 关注 是一个专注于汽车生活,以轻松幽默的形式教你如何买车更省钱省心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