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本田日产联姻破裂,或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本田日产联姻破裂,或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汽车点评车叔 650浏览 2025-02-08 IP属地: 未知

在2024年12月,全球汽车行业被一则重磅消息搅动风云:本田与日产宣布开启合并谈判,意图整合资源成立控股公司,剑指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约合1.8万亿元人民币)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宝座。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业界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充满遐想。

本田日产联姻破裂,或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然而,短短数月之后,这场备受瞩目的“联姻”却戏剧性地濒临破裂,有消息显示日产董事会宣布取消与本田的合并谈判,这一决定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人们对这场行业巨变的热切期待,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传统车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浪潮中的困境与挣扎,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谁该坐上“主驾席”?控制权争夺的博弈

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谈判从一开始就笼罩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阴云之下。尽管双方在公开声明中言之凿凿,称合并旨在应对行业变革、提升竞争力,但背后的矛盾却远比表面所呈现的要错综复杂得多。

本田日产联姻破裂,或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股权与控制权的争夺,堪称谈判破裂的核心症结。本田心怀将日产纳为子公司的雄心,试图在整合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日产则寸步不让,坚定地要求对等合并,渴望在新的话语体系中拥有平等的话语权。这种权力分配上的根本分歧,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双方之间,使得谈判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而日产内部的困境,更是为谈判增添了重重变数。2024财年上半年,日产业绩遭遇断崖式下滑,营业利润暴跌90%,净利润更是狂降94%。为了应对这场生存危机,日产不得不挥起裁员大刀,裁撤9000人,并大刀阔斧地削减产能。如此严峻的财务状况和振兴前景的不确定性,让本田对其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双方之间的信任基础也因此摇摇欲坠,进一步加剧了谈判的破裂风险。

本田日产联姻破裂,或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日产与雷诺持续24年的联盟关系,也成为合并谈判的“隐形炸弹”。雷诺持有日产36.8%的股份,却在电动化转型中自顾不暇。2024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全球市场份额跌至7.2%,创十年新低。

“雷诺就像悬在日产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东京某投行分析师指出,“只要联盟关系存在,任何外部合并都可能演变为复杂的多方博弈。”

三菱汽车中途退出合并谈判,也让本田对协同效应产生怀疑。三菱汽车表示正在探讨是否加入合并磋商,但有消息称其倾向于放弃加入,以维持上市公司地位并保持灵活的经营决策权。在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当下,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计划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未来命运,更折射出传统车企在全球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中的挣扎与探索。

电动化转型是日系车的“诺基亚时刻”?

本田与日产合并谈判的破裂,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汽车产业深刻变革浪潮中的一个生动注脚。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电动化与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其全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50%,而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将接近60%。

本田日产联姻破裂,或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相比之下,日产和本田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产品布局却相对滞后,目前尚未有明确且大规模的新能源产品阵容调整计划。2024年,日产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5%,本田下降12%,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与新能源产品布局滞后是主要原因。面对比亚迪、吉利、长安、蔚小理等本土新能源品牌的强势崛起,以及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日产和本田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计划,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汹涌浪潮下,传统车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于日产和本田而言,短期内他们需要通过内部改革与精准的市场策略来稳住阵脚,止住下滑的颓势。

本田日产联姻破裂,或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而从长远来看,能否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上实现关键性突破,将直接决定他们能否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对于中国市场这一全球汽车行业的战略要地而言,2025 年无疑是检验日产和本田战略成败的关键一年。

据波士顿咨询测算,传统车企要实现全面电动化,至少需要投入500亿美元。而日产2024年的研发费用仅占营收3.1%,本田为5.2%,远低于特斯拉的12%和比亚迪的7.5%。合并失败后,两家企业各自为战的成本压力骤增:日产需在2025年前投入4万亿日元用于电动化,本田则面临电池供应链建设的巨额开支。这场“生存游戏”的入场券,正在变得愈发昂贵。

2025新能源战略:背水一战的“技术豪赌”

尽管合并谈判充满变数,但日产和本田并未停止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2025年,两家企业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车规划与技术路线,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重新赢得市场。

本田日产联姻破裂,或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日产将战略重心放在技术整合与成本控制上,计划推出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并加强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其中,东风日产N7预计将于2025年5月上市。该车型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溜背式车尾造型和贯穿式尾灯,内饰则配备了悬浮式液晶仪表和中控大屏,并搭载了Momenta高阶智驾系统,具备城市、高速智能领航以及全场景智能泊车等高阶智驾能力,续航里程可覆盖500km - 600km。

本田日产联姻破裂,或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本田则将智能化与生态合作作为突破方向,加速“烨”品牌的本土化进程。2025年,本田将推出烨P7和烨S7两款新车。烨P7定位为纯电动中型SUV,预计将于今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市场定位略高于e:NP2极湃 2,尽管车身长度不及冠道,但轴距更为宽敞,价格预计在18万至 22万元之间。烨S7作为烨P7的姊妹车型,同样基于全新电动车架构W打造,定位中型SUV,外观设计硬朗,前脸采用梯形风格设计,搭配三叉型的LED日间行车灯,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两款车型均搭载了Honda SENSING 360 +和Honda CONNECT 4.0系统,结合先进的主动AI智能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的驾驶体验以及体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汹涌浪潮下,传统车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于日产和本田而言,短期内他们需要通过内部改革与精准的市场策略来稳住阵脚,止住下滑的颓势;而从长远来看,能否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上实现关键性突破,将直接决定他们能否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

车叔总结

本田与日产合并谈判的破裂,撕开了传统汽车工业最后的体面。当行业变革的速度超过企业自我革命的能力时,任何抱团取暖都可能是饮鸩止渴。在中国市场,日系车的命运早已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说:“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而留给日产、本田调整战术的时间,或许只剩一个“中场休息”。

随着本土品牌的持续崛起与政策导向的不断深化,外资品牌若想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加速本土化进程,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未来,无论是选择独立转型,还是寻求有限合作,日产和本田都必须在变革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这场未竟的 “联姻” 虽然告一段落,但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征程仍在继续,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点评车叔 29.6万粉丝    1.7万作品 关注 汽车垂直领域知名自媒体,人见人爱的车叔带你成为懂车帝!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