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汽车品牌全球销量终于是出炉了,迪子是唯一一个中国汽车品牌,还跃升至第四,不得不感慨迪子的全球布局和海外品牌的传播力度实在是强。
不过全球销量这么高是可以预料到的,毕竟国内也是第一的存在,全球销量也不会低多少,
但迪子能拿下新加坡市场年度销冠这个就有点让人始料未及了,在新加坡这个全球汽车准入门槛最高的市场(拥车证价格常年超50万人民币),比亚迪竟能力压雷克萨斯、奔驰等传统豪强登顶销冠,这背后传递的信号,远比销量数字本身更值得深挖。
这个成绩说明,迪子的在海外汽车市场上的品牌价值已经形成了,且用户认可迪子的品牌溢价。
攻守易行了啊,兄弟们,国内工薪阶层的家用级汽车在海外成了豪华品牌了,
同时迪子在海外的布局也很有战略,没有把目标首先放在美国这种难搞的市场上,而是走的广撒网的包围路线,目前门店覆盖全球六大洲,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
先把相对简单的的市场拿下,慢慢再去啃硬骨头,尤其是东南亚,迪子基本上就是全面开花,在本地建厂+自建滚装船队的组合下,25年的海外销量应该会迎来超量级的提升,目前“开拓者一号”、“常州号”、“合肥号”已经先后投放了。
技术红利与市场穿透力的化学反应
如果说特斯拉用软件定义汽车的思路撕开了燃油车帝国的第一道裂缝,那么比亚迪的崛起则是用一场硬核的“工业饱和式打击”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
当欧洲车企还在为800V高压平台量产头疼时,比亚迪的e平台3.0已经让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成为现实;
当特斯拉4680电池难产时,比亚迪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已经进化到第二代。这种技术代差直接反映在价格竞争力上——在泰国市场,比亚迪海豚EV以55.9万泰铢(约11万人民币)的价格,硬生生把日系竞品的电动车定价体系拦腰斩断。
新加坡市场的案例更具戏剧性,这个人均GDP超8万美元的国度,汽车消费向来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修罗场。
比亚迪Atto3(元PLUS)能在COE(拥车证)价格高达14万以上新币的背景下,以17万新币(人民币91万)的到手价杀穿市场,本质上是一场精密计算的技术降维打击。
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八合一电驱系统的能效优势,配合垂直整合带来的成本控制,让比亚迪在高端市场撕开了一道传统车企难以防守的缺口。
从“产品出海”到“工业殖民”的战略跃迁
日系车当年用“精益生产+本地化组装”的模式征服了全球,而比亚迪的全球化3.0版本则更加激进。
当“开拓者一号”滚装船载着7000台电动车穿越马六甲海峡时,这艘巨轮运输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整套工业体系的输出。
匈牙利工厂辐射欧盟、泰国基地剑指东盟、乌兹别克斯坦卡位中亚,这三个战略支点构成的三角,正在将中国的新能源供应链深度嵌入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更值得关注的是“规则制定者”的野心,在马来西亚,比亚迪推动右舵车充电国标的制定;
在哥伦比亚,它主导着电动公交运营体系的建设。这种从技术标准到商业生态的全链条渗透,让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的市占率半年暴涨300%。而新加坡销冠的象征意义在于——这个被戏称为“全球汽车智商检验场”的市场,既看重品牌溢价,又对产品力极度挑剔。拿下这里,相当于拿到了通往高端化市场的通行证。
传统汽车产业的“微笑曲线”正在被比亚迪的崛起击碎。
当弗迪电池掌控着锂电定价权,当垂直整合带来15%以上的毛利率碾压,当新加坡车主开始把比亚迪车钥匙和保时捷摆在一起发Ins时,这场战争早已超越简单的销量之争。
现在中国汽车出海是大趋势,仅仅在国内内卷肯定是不够的,以后发展海外是很有必要的。
比亚迪在海外表现亮眼 ,相信不仅仅对比亚迪本身有利,更对中国汽车市场有正面影响,让更多海外用户对中国汽车有好感,更利于中国车企出海,迪子作为先行者也是破壁人,吃到海外市场红利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压力和打击,从24年的全球销量来看,这条路正式走通了,也拓宽了,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更多的国产汽车品牌出现在全球销量TOP的榜单上。
汽车业迎来它的“安卓时刻”
回望历史,诺基亚统治手机市场的最后一年(2007),其全球份额高达49.4%,但所有人都知道智能机革命已势不可挡。今天的丰田就像当年的诺基亚,依然稳坐销量王座,但产业变革的临界点正在逼近。
比亚迪的崛起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当电动化、智能化、垂直整合这三股浪潮叠加,传统车企的护城河可能一夜之间干涸。就像安卓系统用开源生态击溃功能机时代,比亚迪正在用“电动化全栈自研+全球化属地深耕”的模式,重构汽车产业的价值链。
新加坡销冠只是这场革命的前哨战,真正的胜负手,在于谁能率先在慕尼黑、硅谷、伦敦的街头,让金发碧眼的消费者自然地说出“BYD”三个字母——不是作为“便宜替代品”,而是代表一种更先进的出行生活方式。
福特CEO吉姆·法利称:我们被疫情困住的时候,中国悄悄领先了。
车叔预言成真!1月车企销量出炉谁才是开年赢家?
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车企除了降价促销之外,积极推动车型推陈出新也是重要战略,近期易车网发布了2024年全新车系的累计销量排行榜
在汽车这个重资产行业,投资与研发需要大量资金,这使得车企普遍背负较高债务。通过分析 2023 年数据,能更清晰地了解国内外主流车企的负债状况。
一直以来,奇瑞汽车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在全球汽车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更连续22年蝉联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
上汽大众40年横向观察-舍弗勒 张艺林:德国很多一些大公司,他们技术部门都流行一句话,搞新要到中国去。他们确实在这样做了。这个良性的互动,对双方都非常好。我相信大众一定将来是在德国企业里面做的最好的一个,因为他们的管理层非常的开放,而且很支持这样的双向学习。
再卷也不能牺牲质量,对质量的坚守确保长期发展
了解的网友应该都知道,近段时间咱们国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一经亮相便引发了业内外的巨大关注,不仅短时间内就登顶了APP下载榜榜首,超越了美国同类产品ChatGPT,还凭借着“物美价廉”的特性引发了海内外开发者社区的轰动,特别是极低的训练成本直接震撼了美国硅谷,导致美......
2月7日,东风汽车宣布,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的接入工作,猛士、奕派、风神、纳米等自主品牌车型将于近期陆续搭载应用。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东风汽车智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更将革新用户与汽车的交互方式——从“被动执行指令”到“主动理解需求”,让汽车真正成为“会思考”的......
车圈又卷起来了!奇瑞与吉利两大品牌强势出击
2025年伊始,各大车企纷纷亮出2024年的销量成绩单。比亚迪2024年累计销量达到 427 万余辆,同比增长 41.26%。海外销量同样表现出色,达到 417204 辆,同比增长 71.9%。
雷克萨斯国产,希望依旧渺茫
捷途也来放大招,多款新车一口价,最低6.99万起
从全球第四、全球第二,看中国汽车全球发展趋势
是时候科普一下汽车行业常识了!客观谈负债要谈企业规模和营收
2024全球车企销量:丰田第一无悬念,两家中国车企进前十
小鹏工厂机器人上岗,并初步开始试行商用。
全球车市竞争日益激烈,众车企纷纷采取“以价换量”等策略,力图稳住阵脚。
三星电池出现隐患引发多品牌新能源汽车召回,此次召回值得深思
张艺林:大众跟上汽集团的合作,由过去的单方面大众向上汽转移技术,现在反向了。大众现在跟上汽集团下一代的电车的合作,我觉得就非常好,他们也很认可我们中方做出的努力。同时有些领先的地方,相互进行技术上的补充,这是个非常好的开端。在舍弗勒内部,我们也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中国团队如果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