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DeepSeek火爆到什么程度?看哪吒2、玩DeepSeek,已经是眼下网络上的热梗。连我家六十多岁的老阿姨也开始要问DeepSeek今天的菜价是涨还是跌。
汽车行业作为现在的科技风口,自然少不了要蹭一蹭DeepSeek的热度。根据不完全统计,春节过后至今短短两周的时间,已经有超过20家车企和品牌宣布接入DeepSeek,并且纷纷开始描绘DeepSeek“上车”后未来的应用场景。
不过,DeepSeek“上车”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究竟是一场营销还是真的黑科技上身,咱们需要冷静思考一下。
DeepSeek到底是什么?
首先咱们还是要搞清楚DeepSeek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笔者查阅了大量科技文章,对DeepSeek的主要描述都是“大语言模型”,拥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理解并回答问题,还能辅助写代码、整理资料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如果我们从底层逻辑和宏观视野来看,DeepSeek带来的技术算法创新主要体现在工程上的创新,而不是颠覆式的发明。DeepSeek主要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优化,特别是在强化学习应用于推理模型方面。
如果仅仅从应用端来说,现阶段DeepSeek能做的事情,与其他的AI智能助手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只不过由于背后的算法、数据上的差异,DeepSeek对各种问题的回答显然比其他大语言模型更自然,更有逻辑,也更具创意。
从这个角度而言,DeepSeek广泛“上车”后对用户最直接的影响,是车机交互体验的提升。例如车机系统能够对用户模糊的需求进行解析、纠错、响应和精准执行;在与用户的语音交互中能够更加自然。又或是让车机AI生成诗歌、绘画的时候能够更加流畅、快速。这也是目前车企为用户描绘的未来场景。
也就是说,大模型能够让车机系统从工具,进一步进化为类人伙伴。某新势力车企CTO就表示:“未来三年,90%的座舱功能将实现自然语言控制。”
一场营销噱头?
不过,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与车机AI聊天、让车机AI绘画、写诗这些娱乐性功能究竟算不算刚需,即使是刚需,但也并不代表着眼下的DeepSeek在上车后就立刻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各种版本的DeepSeek模型
众所周知DeepSeek也已经迭代了多个版本,事实上不同版本的DeepSeek在语言理解、推理能力上还是有所差异的。即使是目前最新最强的R1版本,对模型参数进行微调,所带来的效果也有着很大差异。
例如同样是DeepSeek R1,7b和70b的模型在“智商”上就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光是Temperature一项参数的高低,就决定了大模型的语言风格是更加理性还是感性……更何况DeepSeek还有V3、VL等诸多版本。
当大家都在为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种DeepSeek体验感到兴奋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车企宣传“上车”的是否为“满血版”DeepSeek。那么,其体验也未必能够拉满。
要知道虽然低成本是DeepSeek的一大优势,但想要用上“满血版”DeepSeek的成本还是不小的。有行业人士就透露,如果满血版DeepSeek R1每日输出1000亿token,基于DeepSeek的服务每月的机器成本是4.5亿元,亏损4亿元;用AMD芯片月收入4500万元,月机器成本2.7亿元,这意味着亏损也超过2亿元。而且用户越多,亏损越多。
以目前车企普遍亏损的情况而言,如果要认真做好满血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和体验,成本压力也不小。很多车企在接入DeepSeek时,都会对其进行轻量化处理或定制化开发,将DeepSeek大模型的知识压缩到一个更小的学生模型中,使其能够在车载芯片上高效运行。
以“满血”体验作为宣传,上车的却有可能是“残血”,营销的意义或许更大于体验提升的意义。
DeepSeek对车企的真正意义
当然,即使DeepSeek对用户的意义并不如宣传的那么大,但对车企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DeepSeek降低了对芯片算力的要求,降低了大模型的应用成本,这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最现实的意义。
一方面,价格战与内卷的背景之下,车企目前都在想方设法降本。一个开源且方便接入,应用成本更低,体验更好的大模型,显然符合车企的降本需求。同时,也能够让更多中低价位的车型获得更好的智能化体验。
另一方面,中美“芯片战”已经拉开序幕,中国新能源车想要继续往智能化方向上进化,在高端芯片上仍然会有“卡脖子”的风险。DeepSeek降低了对芯片算力的要求,这为后期中国新能源车进行国产芯片替代有积极的作用,降低了高端芯片“卡脖子”的风险和影响。
还一方面,大语言模型背后的推理能力、工程上的创新对于智能驾驶、车型研发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行业数据显示,大模型可将智驾系统研发周期缩短30%。
一句话总结:
DeepSeek上车,于车企有着诸多好处,但于用户而言,现阶段噱头仍然大于实际意义。(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享界品牌换新 “寰宇之星”耀世登场
上半年售31.5万台,下滑超24%,本田在华终端销量出炉
30天超20位高管大调整,80后包揽所有核心岗
2025年上半年,车市风云变幻,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在赛道上激烈角逐,呈现出截然不同却又相互交织的发展态势。
比亚迪泰国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交付暨泰国工厂一周年
7月份车企又要晒一晒销量成绩单,我发现,哈弗猛龙系列,包括哈弗猛龙PHEV和哈弗猛龙燃油版,6月销量10080台,破万了!
复盘男子开车出车祸导致女友截瘫后全家失联事件:跑不了,需担责
随着6月投诉指数的发布,汽车门网上半年各项投诉指数也顺势出炉。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2025年上半年度投诉数据进行盘点。本期,我们发布2025年上半年车型投诉指数排行。
因为国内销量的持续低迷,上汽大众在今年的7月1日关闭了旗下位于南京的整车生产工厂。
享界汽车憋大招:发布车标,旅行版年内上市,主打听劝
【EV视界报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7月7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宣布,搭载“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保有量突破100万辆!这一数字不仅令人震撼,更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宣告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已从“亦步亦趋”的追赶者,蜕变为能够制定......
独立建渠道,意味着利润分配要变,所以鸿蒙智行五界有了调价的空间。
奇瑞风云A9L这价格疯了吧
新央企的一把手人选
特斯拉在美败诉:原因为HW3平台车型无法兑现承诺去升级FSD
广汽和华为成立了一个新品牌,叫华望汽车,能否逆天改命?
从加价提车到主动国产:雷克萨斯的白金工厂为何“低头”?
天神之眼全面OTA升级,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比亚迪承诺为安全兜底
又一汽车品牌“轰然倒下”!广汽菲克官宣破产,车主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