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路 行
设计 / 张 萌
来源 / Electrek、CleanTechnica等
作者 / Peter Johnson、Steve Hanley等
2月,丰田宣布在北卡罗来纳州投资140亿美元建造的电池工厂准备投产,该工厂占地超过700万平方英尺(约65万平方米),约相当于121个足球场的面积。丰田之前透露,该电池厂将建设10条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生产线,4条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生产线,到2030年,工厂将分阶段提升产能,最终实现年产量超过30GWh。
现在,该工厂除了为丰田车型提供电池外,还将成为其他汽车制造商的主要电池供应商。
丰田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电池工厂
据《日经新闻》报道,为应对美国关税规则的变化,本田将从丰田购买混合动力车电池。这项交易使本田得以避开对从中国和日本采购的零部件征收的高额进口关税,同时使丰田的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厂获得先机。
美国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正在增长。本田表示,2024年该公司在美国销售了约31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占其销量的20%以上,到2030年,其目标是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不包括中国市场)达到130万辆。丰田计划到2030年将北美电动汽车(EV、PHEV和混合动力)销量提高到80%。
几十年来,丰田和本田一直是激烈的竞争对手,争夺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此前,本田一直从日本和美国以外地区的制造商处购买电池,然后运往美国用于生产。但该公司与大多数公司一样,正为特朗普上任后的变革做准备。
美国现任政府的新关税政策包括本月生效的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0%的新关税,以及日本制造汽车的关税预计将从2.5%升至25%,这预计将导致日本六大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损失约200亿美元。
单单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就可能让本田损失约47亿美元,该公司面临着重新考虑其供应链的压力。本田不会自行吸收成本或将其转嫁给消费者,而是从今年4月开始每年购买40万个丰田制造的混合动力电池组。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联盟。本田只是从丰田购买电池,没有达成互惠协议。但此举对两家汽车制造商来说都比较划算。本田计划扩大其混合动力车产品线,需要稳定、免关税的电池供应;与此同时,丰田获得了一个大客户,这将有助于证明其在北卡罗来纳州大规模电池投资的合理性,也将帮助丰田在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这笔交易还表明,日本汽车制造商正朝着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转而选择国内或美国生产的方向发展。虽然本田哪些车型将使用丰田电池的细节尚不清楚,但CR-V Hybrid的可能性较高。由于本田的目标是增加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因此在美国寻找电池供应商有助于确保其生产不间断——即使进口零部件的关税继续上升,这是一种避免价格上涨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方法。
日本两大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作正值全球汽车业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警惕性日益提高之际,但本田和丰田并不是唯二两家为了避免关税而重新配置供应链的制造商。
大众和保时捷正在考虑在美国生产以绕过进口关税,而沃尔沃则推迟了EX30的发布,以避开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
与此同时,通用汽车于1月削减了其墨西哥工厂的产量,该工厂生产雪佛兰Equinox、Blazer和本田Prologue。Stellantis上个月停止了其位于加拿大布兰普顿的装配厂的运营,该公司原本计划在该厂生产吉普指南者(Jeep Compass)电动车。
随着贸易政策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发现他们正在建立类似的意外合作伙伴关系,以保持业务平稳运行。如果关税继续升级,我们可能会看到曾经将彼此视为竞争对手的汽车制造商之间进一步合作。
目前,丰田和本田的交易是否会发展出更多的变化还有待观察。但这是一个务实的商业决策,它凸显了全球汽车格局正在发生的变化。
3.0T的燃油版坦克500会不会绝迹
汽车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极氪私有化。
马斯克豪赌AI,Grok4是神级副驾还是数据黑洞?
上半年全球销量下滑,中国市场下滑近三成,保时捷何去何从?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
国产汽车为何热衷于创立新品牌,这些品牌存在哪些风险?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深度融合华为、OPPO、荣耀、小米、vivo等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生态,打造覆盖全场景的智能出行体验。
比亚迪势不可挡!2025年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实测阿维塔11 样样拉满!30万级豪华电动 天花板!
2026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由定制改装、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房车露营、汽车文化6大主题组成,全景展现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是全球第一个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集合整车发布、汽车科技、汽车零部件、汽车改装、汽车文化的全产业链B2B2C生态展贸平台。
放眼国内的豪华品牌,德系三强BBA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三个品牌均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中主打运动化的宝马一直是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不过在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遭遇了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为安全兜底源于技术自信!秦L引领智能泊车进入“安心”时代
新能源内卷下的牺牲品?两款紧凑型SUV销量下滑
零跑的成功法则:用慢哲学跑赢新势力生死赛
极氪汽车全面私有化,“一个吉利”战略进一步深化
几张外观图就引爆车圈?或许你们没有真的读懂尚界H5!
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共谋智能汽车“向新力”
35+正是闯的年纪?长城、小鹏打破焦虑,突然专招“大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