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句老话说,天塌了有个高的人顶着。现在则是,天塌了先把出头的人给砸了。就是一个实例。小米汽车可以说是2024年到2025年风头最劲的新势力品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雷军超强的个人能力,一方面是销量接连创下新高。
目前还看不到小米汽车因为这场事故影响到销量的证据。但是雷军已经连续多日没有发微博,和以往的高调做派完全不同。事实证明,小米汽车持续了一年的上升势头确实是受到了影响。
说完小米汽车这个案例,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MEGA事件。彼时,理想汽车正处于高位发展的状态,2023年,销量达到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成为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理想汽车也因此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头名。
理想汽车正是凭借2023年的雷霆万钧之势,想要通过MEGA在纯电赛道打造标杆产品,复制在增程领域的成功。但是,如意算盘没打响。关于MEGA兵败滑铁卢有很多猜想,其中不乏阴谋论。但无论怎么猜想,都掩盖不了MEGA在外观设计上确实授人以柄的这一客观事实。
如今小米汽车也遇到了和理想同样的低谷。可以预见的是,现在处于销量高位的和也将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似乎是新兴品牌难以避开的一个大坑。
新势力品牌今非昔比
想想也是,人家传统大厂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市场,被成立没几年的新势力说抢销量就给抢了,搁谁也受不了啊。更何况,新势力品牌可是没少“埋汰”传统大厂,什么汽油味不好闻,一帮臭搞技术的各种官方非官方的DISS,数不胜数。
彼时,新势力品牌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大的产销规模,还处在"颠覆传统"的叙事强化品牌和产品差异,比如新势力品牌用新的产品逻辑和技术特点,让消费者感受到两者的差别,从而吸引到先锋用户的注意力。这类用户的特点是包容性强,对新鲜体验非常感兴趣。哪怕新势力的产品出现了不少看似很低级的失误,也不会影响到这些用户的使用。
但是当新势力品牌的产销规模达到二三十万乃至更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的消费群体不再只是此前的先锋人群,而是更多的主流消费者也囊括其中。这对新势力品牌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更多的消费人群的宽容度明显降低,对于产品出现的BUG和缺陷,他们会采取以往对待燃油车那样的动作,比如维权,比如投诉,甚至是更极端的行为。
在这里,不是说新势力品牌不注重用户关系的维护,相反它们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更多。但是,消费者的逻辑是,产品和服务是1+1的关系,而不是说用服务和权益来换得对产品有缺陷的宽容。消费者是全要,而不是二选一。这其中,也有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
就比如这次的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法律对于智能驾驶出现事故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导致双方都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就掀起了一波舆论狂潮。这就是新产品和新技术在面对更广泛消费人群出现了致命问题,导致了大范围的声讨。
所以,近一两年我们经常看到新势力品牌的各种问题频出,大到智驾出现人命,小到同一款车型一年三换代。如果是前三四年,或许还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现在不行了。当新势力品牌年销几十万,这个问题必须会扩大化。
新兴品牌必经历的阶段
某种程度上说,这既是新势力品牌一向高调营销的反噬,也是新兴品牌必然要经历的成长阶段。
前者,新势力品牌在营销层面从来都没有低调过。从前,李斌和理想奉献出了不知多少金句名梗。这在上文中有所体现,这里不再赘述。现在则是和余承东通过个人超强的表现力,以及背后强大的品牌支持,在各个场合包括社交媒体、电视采访、线下活动中玩转各种套路。
比如说雷军,从小米开始造车开始,且不说每一个关键节点,雷军都能把话题带到热搜的程度,就连平时漫不经心的小动作,都能引发全民的讨论。比如说,雷军在参加会议时,一个发言的动作,就被眼尖的网友们发掘出各种细节,比如,雷军紧紧握着麦克风,指尖因为紧张而用力变得发白。大家都认为雷总的样子很萌,很能打动人心。还有人调侃道:“这不是在演我第一次上台的样子嘛!”
难怪汽车CEO邓承浩说“我们上个热搜就像过年一样,结果小米雷军天天在过年,有时还一天过好几个年。”是啊,雷军手指尖发白的细节都能被扒出来,小米汽车可不就是一天过好几个年!
余承东也是如此,至今他在这几个界品牌宣传过程中的名场面依然被人津津乐道。一句遥遥领先足以铭记史册!最近又因为和女神的互动绯闻而成为劲爆话题,打通了车企大佬和娱乐明星的次元壁,而不像传统的明星代言产品那样枯燥无味,完美实现了智界发布会的流量狂欢。这场教科书级的操作说明,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科技巨头“娱乐化生存”是有相当有效果的。
中国有句古话是过犹不及,亢龙有悔。过度营销必然会引起流量反噬,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历史上有无数鲜活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二世而亡,南北朝、五代十国也都是短命。
后者,高调营销对于新兴品牌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试想一下,传统大厂根深叶茂,既有研发实力,又有市场规模,同时还有地方政府支持,新兴品牌如何才能虎口夺食,把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不就是得不断破圈、挑战、寻求机会,而且是产品、技术、品牌、营销全方位地出击。唯有如此,才有机会获得一席之地。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高调营销必然会有过度的嫌疑,甚至出现人命事故。接下来,在上海车展上,各家品牌如何营销才能既不翻车,又能保持效果,这个确实很考验功力。
百姓评车
这种情况反映出新势力品牌正在从"认知颠覆"到"技术验证"的竞争转变,新势力先期通过高调宣传、先锋技术所建立的差异化优势,现已转化成技术安全、产品安心等硬实力的比拼。
谁能在这场转型中胜出,谁就有机会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
吉利银河熊猫mini元气熊4.49万起,续航210km,但有快充
网传宁德时代收购蔚来换电业务,蔚来想要甩包袱?
机器人技术搭上家用MPV!岚图邵明峰揭秘全球最强轴向磁通电机
北京现代携手京东养车 打造售后“新物种”
带天神之眼C、带冰箱,A0级小车卷成这样了?
腾势登陆米兰,中国高端新能源开始敲欧洲的门
美国权威新能源媒体文章引发美国网友热议,比亚迪超级 e 平台支持兆瓦级充电技术,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美国网友反思自身不足。该平台集成多项核心部件,发布树立行业新标杆,彰显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先优势。
让中国技术定义豪华!邵明峰剧透岚图新技术:千万级超跑电机塞进家用MPV
路上遇到极限情况,阿维塔06的智驾这样反应
曾几何时,“中国造不出好车”的偏见犹在耳边,而今比亚迪用硬核数据证明——在新能源赛道,我们已掌握定义规则的话语权。 最近,美国知名商业媒体CNBC对比亚迪进行大加赞赏,并与特斯拉进行多方位对比,承认了咱们中国车企的优秀。兆瓦闪充油电同速、全民智驾、技术鱼池,比亚迪的创新技术让西......
杀入腹地!中国豪华品牌正式进入欧洲,腾势在下一盘国际大棋
面对追尾与翻滚的极端情况,领克07 EM-P有何配置保障安全?
曹德旺家族以“玻璃+电池”的思路布局汽车产链,眼光超前,胃口也不小。
5款新车+四大展台!上汽大众 2025 上海车展超前剧透
2025年,博泽迎来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周年的重要发展里程碑。作为全球机电一体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博泽自1995年扎根中国以来,不断深化本土化发展战略,与中国汽车行业携手并进。
新能源市场的价格战打了一年又一年,但谁能想到,第一个把合资B级电车压到10万内的,竟然是向来以“小众情怀”示人的马自达?当长安马自达甩出“补贴后9.98万起”的底牌时,整个行业都在问:这车是要掀桌子,还是真能重新定义“电车价值”?
携手蔚来!广汽昊铂免费充电版图全面升级
全新岚图梦想家交付大使馆的背后,中国汽车品质与技术的双重破局
技术革新,干货满满,奇瑞混动之夜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