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好端端的车企,被折腾到靠吹牛卖车,是谁把汽车圈搞得乌烟瘴气

好端端的车企,被折腾到靠吹牛卖车,是谁把汽车圈搞得乌烟瘴气

汽车情报 967浏览 2025-04-17 IP属地: 未知

以往多出现在娱乐圈里的各种“饭圈化”现象,如今正在汽车圈泛滥成灾。

细细数来,诸如“特首群”“蔚家军”“鹏友圈”“花粉”“米粉”等等车粉,成为了各大新能源车企的“标配”,这些所谓粉丝或互相谩骂,或“攻击”友商竞品,各大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也变成了乌烟瘴气的网络战场。

好几个汽车品牌的营销一线负责人向汽车情报新媒体透露:如今在传播中,他们连某些车企的名字都不敢提,否则会遭到该品牌粉丝的网暴和围攻。甚至自家产品的评论区也时不时地出现对方粉丝的集体刷屏,令人不寒而栗。

好端端的车企,被折腾到靠吹牛卖车,是谁把汽车圈搞得乌烟瘴气

不仅是主机厂,多位媒体同行也向汽车情报新媒体大吐苦水:“在一些再正常不过的新闻报道中,评论区依然会冒出相关品牌的粉丝‘护主’,但凡实事求是地指出该品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会招来谩骂,导致正常的舆论监督根本无法进行。”

毋庸置疑,在这场异化的狂欢中,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理性讨论的空间,更是作为消费者的主体性。当买车变成“入教”,评车变成祷告,用车变成巡礼,汽车这个承载人类自由精神的发明,正在沦为数字封建时代的身份枷锁。

粉丝护主成常态:当评车变成“祷告”

车市“饭圈化”现象最为典型的受害者,毫无疑问是3月29日晚发生在安徽铜陵的小米SU7高速爆燃事件,一名遇难女生的母亲说自己是雷军的粉丝,车主的男友也发声说他和女友都是米粉。

好端端的车企,被折腾到靠吹牛卖车,是谁把汽车圈搞得乌烟瘴气

“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拥趸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电动汽车厂为了‘圈粉’‘圈市场’‘圈投资’,拼命把董事长、CEO包装成网红、偶像,把自己的产品包装成网红产品、炫酷玩具,而一些粉丝恰恰不具备必要的认知和正确驾驭产品的能力,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新民晚报在题为《电车界的“饭圈文化”该治一治了》一文中这样评论道。

的确,在“饭圈化”的渗透和推动下,当下不少消费者的购车逻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观表现在以前买车还会认真考虑一台车的品质、品牌、可靠性、耐用性以及二手车市场的认可度等等因素,现在更会因车企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入坑”。

以笔者身边的部分特斯拉车主为例,他们就是喜欢马斯克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才选择购买特斯拉;狂热的米粉也是不遑多让,在他们看来,只要雷军掌控小米,就可以相信小米汽车;还有一些蔚来车主告诉笔者,我买蔚来,因为它是蔚来,不要给我讲什么性能、百公里加速、安全隐患,这些都不重要。

好端端的车企,被折腾到靠吹牛卖车,是谁把汽车圈搞得乌烟瘴气

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咨询了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教授,在他看来,现在这些车企创始人更像是娱乐明星,他们精明地抓住了一些人性慕强的弱点:他那么有钱都给我开门,我也成功了;他那么有钱都敢开自己的车搞无人驾驶,那这个车一定没问题;他那么有钱都亲自回答我的问题,我在他心目中地位真高,买他的车一定不会坑我。

实事求是的讲,任何一种宣传只要不违法,就可以存在,但造车毕竟不是网红经济,而是人命关天的基础工业,如果这些车企大佬们真的把车圈看成娱乐圈,把流量当成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发生在安徽铜陵的惨剧就是血的教训。

流量为王:车企营销进入比烂时代?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饭圈化”营销的确给有些车企带来了泼天的流量,进而转化成了让人羡慕的销量数据。

比如深蓝汽车CEO邓承浩曾提到自己上一次热搜就像过年,结果小米雷军基本天天过年,有时候一天过几次年;还有几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自主品牌销售一把手,在与汽车情报新媒体的日常交流中,多次谈到如果该品牌也有小米这样的流量,就不用像现在这么焦虑了。

在销售KPI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压迫下,越来越多的车企销售负责人被‘饭圈化’营销裹挟前行。“自己也知道这么做很难受,但现在没办法,你不这么做就等于没流量,老板交代的销售任务就完不成。”

在巨大的流量和利益面前,行业规则和市场规则的堤坝不断被冲破。于是乎,当下的汽车营销策略频频夸张、甚至浮夸,已经进入了比胆量和比下限的时代。

好端端的车企,被折腾到靠吹牛卖车,是谁把汽车圈搞得乌烟瘴气

例如,明明只是一些普通的功能和配置,但非得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取一个名字来包装,从而衬托出功能有多强大;还有一些厂商在发布会场合公然贬低竞争对手,通过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方式,宣称"对手不堪一击,我才是终极选择";另外就是一些企业对销量数据进行夸大宣传,例如一款车声称“24小时订单突破好几万”,但现实订单远没有这么多。

好端端的车企,被折腾到靠吹牛卖车,是谁把汽车圈搞得乌烟瘴气

刚刚过去的315国际消费者维权日就是最好的例证,汽车情报新媒体陆陆续续收到了几十位维权案例,其中不乏投诉车企夸大宣传,实际产品质量和表现与厂商宣传严重不符。

由此可见,这种由“饭圈化”营销吹起的车市“浮夸风”,已经对消费者的权益构成了严重的损害,并且渐渐侵蚀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信任度。

用资深汽车专家、媒体人、禾颜阅车创始人颜光明的话说,受“饭圈化”的影响,行业的不淡定滑向了非汽车的诱惑,低估了汽车的存在,一味地被虚无践踏,成了赌局中的棋子。

回归本质:撕掉标签才能看见真车

人民日报在评论文章中提到:打造“网红老板”“网红车型”,说到底是“添花”、是助力、是营销。汽车企业要想走得远,还是要回归技术、产品、服务的本源。造车之所以难,就在于一家成功的车企,设计、生产、营销、售后、安全等所有环节都不能有短板,必须是“多边形战士”。营销可以作为企业的特点、长板,但背后必须有实打实的产品作支撑。

源于对汽车行业的热爱,一些车企大佬也对这一车市乱象仗义执言、勇敢发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公开场合倡导车企“说人话”,他痛批行业惯用“吊打”“遥遥领先”等表述,实为“技术自卑”的表现,希望用平等的营销理念助推市场趋于理性,以“产品竞争”为导向进行良性竞争。

好端端的车企,被折腾到靠吹牛卖车,是谁把汽车圈搞得乌烟瘴气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在吉利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谈到智能驾驶相关问题时表示,有些企业发出的声量之大,让许多消费者或是兴奋,或是疑惑,影响了人的判断。但他认为,只有把智驾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的企业,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资深媒体人、汽车十三行创始人王鑫告诉汽车情报新媒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离不了规律二字,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融合、集成的行业,有自我修正和修复能力,不会随随便便被某种模式颠覆。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大概未来一两年时间,这股“饭圈化”营销会逐渐被市场自然淘汰。

【结语】解构饭圈化不是要消灭热爱,而是要找回热爱的本真模样——那应该是对技术的痴迷,对创新的敬畏,对移动自由的向往,而不是对虚幻身份的偏执捍卫。也许当我们学会用产品本身说话,而不是用唾沫星子战斗时,中国汽车文化才能真正驶向成熟的未来。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情报 24万粉丝    6687作品 关注 汽车情报,中国汽车媒体新主力!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