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多出现在娱乐圈里的各种“饭圈化”现象,如今正在汽车圈泛滥成灾。
细细数来,诸如“特首群”“蔚家军”“鹏友圈”“花粉”“米粉”等等车粉,成为了各大新能源车企的“标配”,这些所谓粉丝或互相谩骂,或“攻击”友商竞品,各大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也变成了乌烟瘴气的网络战场。
好几个汽车品牌的营销一线负责人向汽车情报新媒体透露:如今在传播中,他们连某些车企的名字都不敢提,否则会遭到该品牌粉丝的网暴和围攻。甚至自家产品的评论区也时不时地出现对方粉丝的集体刷屏,令人不寒而栗。
不仅是主机厂,多位媒体同行也向汽车情报新媒体大吐苦水:“在一些再正常不过的新闻报道中,评论区依然会冒出相关品牌的粉丝‘护主’,但凡实事求是地指出该品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会招来谩骂,导致正常的舆论监督根本无法进行。”
毋庸置疑,在这场异化的狂欢中,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理性讨论的空间,更是作为消费者的主体性。当买车变成“入教”,评车变成祷告,用车变成巡礼,汽车这个承载人类自由精神的发明,正在沦为数字封建时代的身份枷锁。
粉丝护主成常态:当评车变成“祷告”
车市“饭圈化”现象最为典型的受害者,毫无疑问是3月29日晚发生在安徽铜陵的小米SU7高速爆燃事件,一名遇难女生的母亲说自己是雷军的粉丝,车主的男友也发声说他和女友都是米粉。
“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拥趸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电动汽车厂为了‘圈粉’‘圈市场’‘圈投资’,拼命把董事长、CEO包装成网红、偶像,把自己的产品包装成网红产品、炫酷玩具,而一些粉丝恰恰不具备必要的认知和正确驾驭产品的能力,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新民晚报在题为《电车界的“饭圈文化”该治一治了》一文中这样评论道。
的确,在“饭圈化”的渗透和推动下,当下不少消费者的购车逻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观表现在以前买车还会认真考虑一台车的品质、品牌、可靠性、耐用性以及二手车市场的认可度等等因素,现在更会因车企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入坑”。
以笔者身边的部分特斯拉车主为例,他们就是喜欢马斯克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才选择购买特斯拉;狂热的米粉也是不遑多让,在他们看来,只要雷军掌控小米,就可以相信小米汽车;还有一些蔚来车主告诉笔者,我买蔚来,因为它是蔚来,不要给我讲什么性能、百公里加速、安全隐患,这些都不重要。
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咨询了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教授,在他看来,现在这些车企创始人更像是娱乐明星,他们精明地抓住了一些人性慕强的弱点:他那么有钱都给我开门,我也成功了;他那么有钱都敢开自己的车搞无人驾驶,那这个车一定没问题;他那么有钱都亲自回答我的问题,我在他心目中地位真高,买他的车一定不会坑我。
实事求是的讲,任何一种宣传只要不违法,就可以存在,但造车毕竟不是网红经济,而是人命关天的基础工业,如果这些车企大佬们真的把车圈看成娱乐圈,把流量当成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发生在安徽铜陵的惨剧就是血的教训。
流量为王:车企营销进入比烂时代?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饭圈化”营销的确给有些车企带来了泼天的流量,进而转化成了让人羡慕的销量数据。
比如深蓝汽车CEO邓承浩曾提到自己上一次热搜就像过年,结果小米雷军基本天天过年,有时候一天过几次年;还有几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自主品牌销售一把手,在与汽车情报新媒体的日常交流中,多次谈到如果该品牌也有小米这样的流量,就不用像现在这么焦虑了。
在销售KPI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压迫下,越来越多的车企销售负责人被‘饭圈化’营销裹挟前行。“自己也知道这么做很难受,但现在没办法,你不这么做就等于没流量,老板交代的销售任务就完不成。”
在巨大的流量和利益面前,行业规则和市场规则的堤坝不断被冲破。于是乎,当下的汽车营销策略频频夸张、甚至浮夸,已经进入了比胆量和比下限的时代。
例如,明明只是一些普通的功能和配置,但非得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取一个名字来包装,从而衬托出功能有多强大;还有一些厂商在发布会场合公然贬低竞争对手,通过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方式,宣称"对手不堪一击,我才是终极选择";另外就是一些企业对销量数据进行夸大宣传,例如一款车声称“24小时订单突破好几万”,但现实订单远没有这么多。
刚刚过去的315国际消费者维权日就是最好的例证,汽车情报新媒体陆陆续续收到了几十位维权案例,其中不乏投诉车企夸大宣传,实际产品质量和表现与厂商宣传严重不符。
由此可见,这种由“饭圈化”营销吹起的车市“浮夸风”,已经对消费者的权益构成了严重的损害,并且渐渐侵蚀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信任度。
用资深汽车专家、媒体人、禾颜阅车创始人颜光明的话说,受“饭圈化”的影响,行业的不淡定滑向了非汽车的诱惑,低估了汽车的存在,一味地被虚无践踏,成了赌局中的棋子。
回归本质:撕掉标签才能看见真车
人民日报在评论文章中提到:打造“网红老板”“网红车型”,说到底是“添花”、是助力、是营销。汽车企业要想走得远,还是要回归技术、产品、服务的本源。造车之所以难,就在于一家成功的车企,设计、生产、营销、售后、安全等所有环节都不能有短板,必须是“多边形战士”。营销可以作为企业的特点、长板,但背后必须有实打实的产品作支撑。
源于对汽车行业的热爱,一些车企大佬也对这一车市乱象仗义执言、勇敢发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公开场合倡导车企“说人话”,他痛批行业惯用“吊打”“遥遥领先”等表述,实为“技术自卑”的表现,希望用平等的营销理念助推市场趋于理性,以“产品竞争”为导向进行良性竞争。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在吉利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谈到智能驾驶相关问题时表示,有些企业发出的声量之大,让许多消费者或是兴奋,或是疑惑,影响了人的判断。但他认为,只有把智驾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的企业,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资深媒体人、汽车十三行创始人王鑫告诉汽车情报新媒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离不了规律二字,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融合、集成的行业,有自我修正和修复能力,不会随随便便被某种模式颠覆。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大概未来一两年时间,这股“饭圈化”营销会逐渐被市场自然淘汰。
【结语】解构饭圈化不是要消灭热爱,而是要找回热爱的本真模样——那应该是对技术的痴迷,对创新的敬畏,对移动自由的向往,而不是对虚幻身份的偏执捍卫。也许当我们学会用产品本身说话,而不是用唾沫星子战斗时,中国汽车文化才能真正驶向成熟的未来。
为用户而改变 魏牌举办特别活动日 发布下一代全动力超级智能平台
5 月 20 日,是一个充满爱的日子。今天一早,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来到魏牌上海交付中心,亲手将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魏牌全新高山的车钥匙交付给首批车主。
哈弗猛龙燃油版:没跑过环塔的方盒子是正经方盒子吗?
昔日富翁“大玩具”,飞入寻常百姓家!5月26日,“捷途方盒子大会”,等你来玩
二季度刚开场,比亚迪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4月累计销量突破128万辆,相当于每天卖出超过1万辆汽车,这样的数字不仅让同行望尘莫及,更刷新了人们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比亚迪4月销量全球破局,以34.7万辆的销量稳居中国市场榜首,几乎相当于第二名到第四名的总和,这种“一打三”......
以过人“脑力”,MINI JCW称霸弯道
期待长城车队凯旋归来!
人生第一辆车,是通勤的依靠,是生活的底气,更是奔赴热爱的伙伴。然而新车落地后,剐蹭、洗车划痕、紫外线侵蚀等问题接踵而至,不仅让人心疼,更直接影响车辆保值。
比亚迪闪耀戛纳:腾势Z9GT以“中国智造”点亮全球高光时刻 ——从产品出海到文化共鸣,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阶
一展顶流风采,腾势Z9GT亮相戛纳电影节
爱跑·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赛即将于5月20日拉开战幕,赛场内外弥漫着蓄势待发的竞技氛围。汽车组共105部赛车参赛,摩托组共23辆赛车参赛。
安全至上应该被车企真正重视
发力欧洲市场,重塑全球格局
比亚迪这回真给力!比亚迪4月销量全球破局,硬是靠技术实力狂卖128.1万辆新能源车,稳稳拿下全球销冠!
车企今天最该晒的“礼物”,竟然是它?
比亚迪最近又被黑了!网上突然冒出一堆人,齐刷刷说咱家车的档位设计反常规,什么R挡在前D挡在后不合常理。这不睁眼说瞎话嘛!但凡懂点车的都知道,R挡前置是全球通行的安全设计,都用了上百年了。
2025年5月20日,随着发车指令正式鸣响,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在新疆阿克苏震撼开启。长城汽车以三大品牌、三种动力、十辆原厂量产赛车的强势阵容再度集结,吹响了向极限挑战的嘹亮号角。
2025年5月20日,随着发车指令正式鸣响,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在新疆阿克苏震撼开启。
练就造车基本功,这道坎必须过
改名真的很必要!大众ID.系列“败北”,POLO等纯电车型将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