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一文读懂什么是常压/高压油箱,为什么都推荐后者?

一文读懂什么是常压/高压油箱,为什么都推荐后者?

吴佩频道 0浏览 2025-06-09 IP属地: 未知

什么是常压油箱?什么又是高压油箱?PHEV车型为什么更推荐使用高压油箱?而换装高压油箱成本又提升多少?最近,常压/高压油箱又成为了汽车技术舆论的热点。带着上面种种问题,我们下文来逐一分析解答。

一文读懂什么是常压/高压油箱,为什么都推荐后者?

常压油箱的原理与应用边界

常压油箱的核心设计遵循"压力平衡"原则,通过碳罐系统实现油箱内外气压的动态调节。当燃油挥发产生蒸汽时,活性炭颗粒会吸附油气分子,同时通过通气管释放多余压力,确保油箱始终处于-7.5kPa至12.5kPa的安全压力区间。这种设计在传统燃油车上表现优异,因为发动机运转时会持续抽取碳罐内的油气参与燃烧,形成"挥发-吸附-燃烧"的闭环。所以有些年轻的车迷朋友会问到,燃油车是否会区分常压/高压油箱不同类型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常压油箱是燃油车的标配,因为发动机的高频使用天然解决了油气积累问题。高压油箱更多出现在柴油机或早期化油器车型上,用于维持燃油喷射压力。直到PHEV技术普及,高压油箱才因排放控制需求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一文读懂什么是常压/高压油箱,为什么都推荐后者?

PHEV车型采用常压油箱的底层逻辑,源于其独特的使用场景。当车辆长期处于纯电模式时,发动机可能数周甚至数月不启动,导致油箱内的油气积累远超传统燃油车。更早一些时间,一些汽车大厂会通过专利技术实现"碳罐饱和预警+发动机主动启动"的机制,即,当监测到碳罐吸附量达到阈值时,系统会在纯电行驶中自动启动发动机数分钟(一般4分钟左右),将油气导入燃烧室燃烧,既避免排放超标,又不影响用户体验。这种技术路径在2021-2023年间被行业广泛验证,包括国内一些头部车企在内的多款PHEV产品均沿用此方案,并持续满足环保监管要求。

常压油箱的结构性缺陷:用"透气壶"装"闷罐汤"

那为什么现在常压油箱又被大家所“嫌弃”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常压油箱会带来怎样的一些弊端,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生活场景类比:

1、活性炭罐的"海绵效应":活性炭吸附油气的过程类似海绵吸水,当吸附饱和后,多余油气会通过定量排放孔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如同海绵吸满水后滴水不止。在PHEV长期纯电行驶场景下,这种被动排放可能导致蒸发污染物超标。

2、油箱的"压力锅困境":常压油箱的抗压能力为4-10kPa,而PHEV油箱内的油气压力可达35kPa以上。这就像用普通水壶煮高压汤,虽然有泄压阀(碳罐),但频繁的压力波动可能导致密封部件老化,增加泄漏风险。

3、发动机启动的"闹钟效应":为解决碳罐饱和问题,部分车企采用定期启动发动机的策略,这如同每隔几天就被闹钟吵醒一次。尽管一些大厂通过优化将启动时间缩短至3-5分钟,但仍有用户反馈影响驾乘体验。

一文读懂什么是常压/高压油箱,为什么都推荐后者?

合规性争议:技术路径的博弈与共识

常压油箱的合规性本质是技术方案与法规标准的适配问题。根据国六b排放标准,车辆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为每天不超过2g。通过技术手段,常压油箱完全可以达标:

动态脱附技术:通过专利技术,车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油气积累量,在碳罐饱和前主动启动发动机,实现"吸附-燃烧"的精准控制。

材料优化:采用多层复合树脂材料的常压油箱,其渗透率已从早期的5g/(m²·d)降至0.5g/(m²·d)以下,接近金属油箱水平。

然而,技术实现的复杂性也为之带来监管的挑战。其核心争议点在于:常压油箱在特定测试工况下是否存在排放风险。尽管国家并未强制PHEV使用高压油箱,但行业已形成新共识——高压油箱因其"主动锁压"特性,能更稳定地满足未来更严格的排放要求。

这就好比买电饭煲,你就算花1000块买个普通电饭煲,那它也还是普通电饭煲而不是高压锅,尽管后者可能只要花你两三百块钱。

一文读懂什么是常压/高压油箱,为什么都推荐后者?

高压油箱的技术跃迁: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控制

所以,高压油箱的升级,本质是排放控制逻辑的革新:

1、压力管理:金属材质油箱可承受35kPa以上压力,配合FTIV油箱隔离阀,能将油气完全锁闭在油箱内,避免被动排放。这种设计如同将"透气壶"升级为"密封罐",从源头减少蒸发损失。

2、智能联动:高压油箱系统可与动力系统深度集成。例如,当检测到油箱压力超过阈值时,车辆会自动切换至混动模式,通过发动机运转和空调系统协同降低压力,实现"压力监测-主动调节-高效处理"的全流程闭环。

3、用户体验优化:取消定期启动发动机的强制策略,彻底消除"闹钟效应",同时通过泄压系统优化加油体验,避免高压油箱开盖时的喷气现象。

成本思考:技术升级的经济账

从常压到高压的成本增加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材料成本:金属油箱的材料费用比树脂油箱高约30%,加上密封件和压力传感器,单车成本增加约500-800元。

2、设计复杂度:高压油箱需匹配更精密的碳罐系统和泄压装置,研发投入增加约20%。以某车企为例,其高压油箱项目的研发周期比常压方案延长6个月,测试成本增加40%。

3、生产适配:现有生产线需进行改造,包括焊接工艺升级和检测设备更新,初期投资成本约增加15%。

一文读懂什么是常压/高压油箱,为什么都推荐后者?

不过,这些成本可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根据查阅的资料,一些大厂的高压油箱车型的量产成本,已从初期的1200元/台降至800元/台,降幅达33%。

市场现状:技术迭代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2025年,中国混动新车市场已全面转向高压油箱。不少主流车企明确表示,国内在售混动车型已无常压油箱产品。但查阅资料得知,在存量市场仍有约300万辆常压油箱车型在使用,主要集中在2023年前生产的PHEV车型。

常压油箱与高压油箱的技术之争,本质是汽车工业在环保要求与商业利益间寻找平衡点的缩影。常压油箱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合规性突破,而高压油箱则代表了更前瞻的环保解决方案。随着国七排放标准的研究推进,预计2026年蒸发排放限值将进一步收紧至1.5g/天,高压油箱的普及将成为必然趋势。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吴佩频道 33.5万粉丝    7371作品 关注 为深度懂车、玩车人群打造的不可复制的高端圈子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