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鹏小米造车扭亏在即,危机犹存

小鹏小米造车扭亏在即,危机犹存

汽车K线 1264浏览 2025-08-27 IP属地: 未知

两家带有互联网基因的跨界车企,正全力冲刺盈利线。

小鹏汽车和小米汽车,何小鹏和雷军,在火速造车的路上,亏损大幅缩减。在零跑汽车扭亏之后,他们正力争成为第三家盈利的新势力。

“在汽车这个行业里,中国的淘汰赛大概还有5年时间,没有人已经拿到‘船票’。”

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接受采访时所讲,在中国汽车行业这场淘汰赛中,新势力们都在拼了命地谋求一张上岸的“船票”,但这一过程之艰难,直接让何小鹏讲出“如果你想害一个哥们儿,就劝他去造车吧”。

对于迫切需要实现盈利,以获得造血能力的新势力而言,今年四季度,显得尤为重要。可问题是,高速奔跑的小鹏汽车和小米汽车都正在遭遇潜在危机。

01

何小鹏与雷军两个湖北老乡,仿佛心有灵犀。

小鹏汽车与小米集团,两家有着浓厚互联网基因的上市跨界造车公司,都选择在8月19日这一天,发布2025年二季度及半年业绩报告。

「来源:小鹏汽车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实现营收340.85亿元,同比增长132.51%;归母净亏损11.42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6.53亿元,大幅收窄。二季度亏损已经缩至4.78亿元。

业绩发布后,小鹏汽车港股股价在8月20日上涨4.41%,收于80.45港元/股。

随后,在何小鹏增加持股、小鹏汽车与广东汇天签订2026年合作框架协议等利好消息作用下,8月22日,小鹏汽车的港股与美股均呈现跳空大涨态势,涨幅超过10%,其中美股股价更是一举突破24美元大关,创下了阶段性新高。

截至8月26日收盘,小鹏汽车港股价格定格在94.15港元/股。

相比之下,小米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2272.49亿元,同比增长38.23%;归母净利润达到228.29亿元,同比暴增146%,创历史新高,但汽车业务亏损。

小米汽车股价在业绩发布次日仅微涨0.29%,或许是资本市场对小米集团的业绩增长早有预期,反应相对平淡。

02

何小鹏表示,“2025年二季度,小鹏汽车的各项核心业务和财务指标,包括销量、收入、毛利率、在手现金,都达到了历史最佳水平。我们在2025年全面完成了智能化和电动化新一代技术平台的升级,与竞争对手全面拉开了技术代差。这将使我们的大产品周期产生更强势能,加速规模增长。”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小鹏MONA M03与小鹏P7+的相继上市,小鹏汽车正式开启了全新的产品周期。自此,其交付量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

今年二季度,小鹏汽车首次单季度交付量突破10万辆大关,同比激增241.6%;仅上半年,便累计交付19.72万辆,已超过2024全年交付量,同比增长达279%。

或许是看到小米汽车通过“致敬”大获成功,从全新小鹏P7开始,何小鹏将小鹏汽车的产品策略转为“颜值优先”。

何小鹏表示:“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前是先约束工程成本、确定定位,再让造型去适配;现在则是先由造型做选择,再去约束工程,这是定位上的转变。”

自此时起,“雷化”的小鹏汽车或踏上一条迥异的发展道路。

另一边,小米SU7虽争议不断,但其热度不减。据财报披露小米汽车在二季度交付8.13万辆,同比增长197.7%,半年共交付15.72万辆。随着7月初小米YU7开启交付,小米汽车月交付量已经突破3万辆大关,全年交付35万辆目标也并非一厢情愿。

用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的话说就是,“有信心高质量完成”。

03

得益于销量强劲表现,两家新势力的核心财务指标,在今年上半年均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上半年除汽车销售收入为312.53亿元,同比上升152.79%外,服务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23.3%至28.3亿元。

「图为小鹏汽车2025上半年主营业务营收占比」

对此,小鹏汽车解释是由于技术研发服务的收入增加,以及零件及配件销售收入增长所致。这主要来自于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的技术合作,而且其利润率高达60.1%,较去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

8月15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的协议。

对此,小鹏汽车投资副总裁Charles Zhang表示:“我们与大众正将双方的电子电气架构合作从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型,扩展至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燃油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投资小鹏汽车,大众集团得以强化电子电气构架征战中国市场;而小鹏汽车得到了真金白银。

雷军最后一次创业,让小米集团获得从未有过的高光时刻。

「图为小米集团2025上半年主营业务营收占比」

上半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为小米集团贡献398.43亿元营收,较去年同期的63.95亿元暴涨523.03%,其在集团营收的占比,从去年上半年的3.89%大幅增至17.53%。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亏损幅度则从第一季度的5亿元减少到第二季度的3亿元,改善幅度达40%,较小鹏汽车,更接近盈利门槛。

04

在两家上市公司各自的业绩会议上,都进一步明确在今年下半年实现盈利的目标。

何小鹏表示,毛利率提升只是盈利之路的起点,公司目标是在2025年第四季度迈过盈亏平衡线,实现自我造血。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则预计,小米汽车业务有望于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来源:小米汽车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整体毛利率达到16.5%,汽车毛利率升至12.6%。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业务的毛利率更是高达24.9%,几乎是小鹏汽车的两倍。

其中,二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达17.3%,小米汽车业务更是高达26.4%,双双超越特斯拉同期的17.2%。正是毛利率的持续走高,让小鹏与小米看到了造车盈利的希望。

对此,东吴证券分析认为,小米集团汽车业务依托产品力、供应链能力及爆品模式实现行业领先的毛利率;小鹏汽车二季度整车毛利率达到14.3%,连续8个季度上升,得益于整车成本持续下降及规模效应增强。

的确,小米汽车凭借爆款车型策略和规模效应,特别是随着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采购量的增加,大幅降低单车成本。

而小鹏汽车财务与会计副总裁吴佳铭在会议上坦诚表示:“毛利率的提升是受产品组合变化、成本降低以及规模效应的推动而形成,我认为这三个因素都起到了作用。”

05

虽然财务业绩上小米集团和小鹏汽车不断创造历史,销量和市值也不断上涨,但不容忽视的是,营销并不能说明产品质量好坏。

从今年3月底的重大交通事故致死3人,以及后来曝出的4死2重伤事件,再到200公里时速刹停等一系列事故和营销翻车,无不在时刻给小米和雷军敲响警钟。

而小鹏汽车同样无法高枕无忧,最近央媒批评旗下车型存在转向严重缺陷,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都给一路狂奔的“造车二小”警示,汽车不是电子产品和互联网,要怀有敬畏之心!毕竟,造车三年或者不到十年,还需要深厚的积淀,当越来越多消费者从流量价值回归真实的产品价值,如果这两家造车新势力还不能意识到问题,恐怕消费者和资本市场都会用脚投票。

毕竟,就像恒大,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在中国汽车市场,一切皆有可能。

Views of AutosKline: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随着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相继实现盈利,小鹏和小米对于跨越盈利门槛的渴望愈发迫切。

而且尽早实现自我造血,也能令新势力更能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但需要注意的是,规模化也好,降本增效也罢,这些在财务层面实现盈利的方法之外,中国新势力更应将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中,认真负责地对待消费者,而非通过虚假过度营销误导消费者,把消费者权利视如儿戏,引起行业非理性竞争。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内容参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业公开消息(相关公司和机构应有义务对其真实性负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K线 1.3万粉丝    2563作品 关注 理性客观、独立思考,为中国汽车业建言献策。
推荐作者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