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目前很火爆的理想汽车仅有理想ONE一款在售车型,不过,《电动大咖》日前获悉,理想汽车已规划推出4款全新SUV(包括理想ONE中期改款,基于理想增程2.0平台打造),产品涵盖中型、中大型、大型三种尺寸车型。最令人关注的是其全新中型SUV的预计售价区间在20万-30万元,这无疑将进一步降低理想汽车的购入门槛。
其实,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2019年曾表示“未来三年只有一款新车”,而下一款新车(全尺寸SUV)计划在2022年推出,并将采用升级后的增程式动力总成,这正好与本次网络上披露的代号为X01的车型非常温和——该车长度为5180mm,轴距为3100mm,定位大型6座SUV,竞品车型对标奔驰GLS(售价103万元起),售价区间或为35万-50万元。
此外被披露还有X02(中大型6座SUV,预计售价区间30玩-40万元)、S01(中大型6座SUV,预计售价区间25万-35万元)、S0A(中型5座SUV,预计售价区间20万-30万元)三款车型,基本覆盖了当今主流SUV市场,这也与之前李想心目中的产品矩阵基本一致。
关于下一代产品的信息,其实官方也有所披露。根据理想汽车与英伟达、德赛西威签署的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宣布理想汽车在2022年推出的全尺寸增程式智能SUV上,将率先使用NVIDIA Orin系统级芯片中运算能力最强的产品。
(NVIDIA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德赛西威总经理高大鹏)
据悉,理想汽车选用的NVIDIA Orin系统级芯片发布于2019年,计划于2022年正式投产。这款芯片采用了7nm的生产工艺,可实现每秒200TOPS运算性能 ,相比上一代Xavier系统级芯片运算性能提升了7倍。在运算性能提升巨大的情况下,Orin的功耗仅为45瓦,与上一代产品一致。此外,理想汽车将为终端用户提供可升级的方案,标配单片Orin可拥有200TOPS算力,可提供Level 2+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升级到双片Orin后算力达到400TOPS,可提供Level 4级别自动驾驶方案。未来使用dGPU可以进一步扩展算力,理论最高可达到2000TOPS,为实现Level 5级别自动驾驶预留充足的硬件能力。
而德赛西威将基于Orin系统级芯片的强大运算能力,为理想汽车提供了性能优异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理想汽车将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所有自动驾驶的程序设计和算法逻辑的设定,成为国内首个可以完整独立开发Level 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新能源车企。
此外,从人士变动中也能看出李想对于下一代产品的智能要求。就在9月15日,理想汽车宣布王凯出任公司首席技术官(CTO),全面负责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工作,包括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平台化开发和Li OS实时操作系统等。
加入理想汽车之前,王凯曾在全球科技公司伟世通工作8年,最高担任伟世通全球首席架构师及自动驾驶总监,负责公司软、硬件产品路线的规划和落地。王凯是全球第一个量产车规级座舱中心域控制器SmartCore?的核心创始设计人,也是开放式可扩展自动驾驶平台DriveCore?的核心创始设计人。此外,自2019年起,王凯还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担任客座教授。
用李想自己的话来说,为了保证理想汽车在接下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找到一个顶尖的CTO来统筹和规划公司的整体技术架构,而他看中王凯的,正是在芯片、系统、软件、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全面而丰富的实战经验,对智能汽车前沿技术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判断和思考。
高端,自研,前瞻性,以及对产品定义的准确性,都是芯驰打赢国产替代“上半场”的关键。
激光雷达也有等级之分,种类比数量更重要!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赛力斯如何重构汽车安全新体系?
沙友们跨越70公里沙漠,方程豹汽车全程护航展现强者精神。
今年上海车展上,保时捷展台一块发光标牌上赫然写着“无可替代”。
拥有真才实学的“尖子生” 体验极狐αT5
比亚迪“杀疯了”,完成由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
实拍一汽丰田bZ5,配激光雷达,预售价13-16万元,值得选择吗?
小米su7上市一年 保值率还能这么高?
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比亚迪一季度出口 21.4 万辆,登顶 7 国销冠!中国车企改写全球汽车格局
魏建军玩嗨了!拉高管露营炫车,全新高山这波操作太圈粉
全新高山直播剧透:老人小孩都能“舒展腿脚”
试驾全新高山,魏建军用实测直播重塑家庭MPV选车标准
魏建军携手百大UP主直播露营,竟带来全新高山这款不一样的MPV
奇瑞集团4月销售汽车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10.3%
对迷信的颠覆,往往意味着迈向成熟的开始。
比亚迪放出了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并且全球多地市场销量登顶,表现可圈可点。
奔驰Q1财报:业务营收达332.24亿欧元,国产电动本土化真要来了?
合资车企的终极形态已呼之欲出——它们不再是谁的“代工厂”,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部分,也是本土汽车规范式发展的“平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