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天内,上海确诊病例已经达到了3万例。
据上海市卫健委4月6日最新消息,4月5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766例;4月4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3086例。
最近两天,上海合计报告本土感染病例超3万例。3月疫情爆发至今,上海新冠感染者已超过7.3万例。
上海的疫情管控政策从最初的网格筛查,逐渐推进到到以黄浦江为界分批封控,再到目前严格落实的“足不出户”,疫情漩涡当中,不仅居民的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业基地,整个上海的汽车产业几乎都陷入了停滞。
包括特斯拉、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上汽乘用车等多家车企重则停产,轻则“闭环生产”,工人睡厂房地板的比比皆是……
如今,上海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封控的第二周,但是上海疫情仍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
一停再停,特斯拉减产2.6万辆
4月4日,路透社消息称,特斯拉已通知工人和供应商,其上海工厂的生产在周一还无法恢复生产。通知没有详细说明原因,也没有说明工厂具体复产实际。此外,多家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在4月3日发邮件通知员工,因疫情依然严峻,要求员工继续呆在家里并遵守社区规定。
在此之前,特斯拉于3月28日起暂停其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生产活动,原计划停产4天。此外,3月16日,路透社报道指出特斯拉上海工厂因疫情管控停产两天,三月至今,该工厂已停产9个工作日;
按照1月份特斯拉中国59845辆的交付量计算,目前上海工厂日产能大约在2850台左右,这意味着这9个工作日中特斯拉大约减少了2.6万辆的交付量。
虽然此前特斯拉调查了员工们的意愿,询问假如工厂能在周五恢复运营,大家是否愿意留在工厂,以实现所谓的“闭环生产”,但是按照当前上海全域静态管理的举措,员工如今连门都出不了,“闭环生产”自然无从谈起。
此外,按照当前上海疫情日增万例的形势,本周内特斯拉恐怕也难有希望实现复产。
不只是特斯拉,作为传统汽车时代的上海产业支柱,上汽系车企在本次疫情中也并不好过。
3月底,大众汽车集团一位发言人表示:因疫情期间零部件采购困难,该公司与上汽集团合资运营的上海工厂周四(3月31日)起将部分关闭,不过大众方面没有透露复产时间以及受影响零部件和车型等细节。
此外,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以及高端品牌智己均在上海设有生产基地。
其中智己汽车赶在小区闭环隔离管控前,组织了一批队伍带着行李留守位于浦东的临港工厂,进入闭环管理。并赶在浦东封控前的4小时抢运了一大批物料,从而保障临港工厂没有停产。
上汽乘用车方面,一位员工表示:“虽然有一部分员工在3月中旬就已隔离在家,但没有被封控的员工还能正常去工厂上班,负责后勤的同事也提前预备好应急物资,大约有5000名员工睡在工厂,至今他们仍保持封闭生产。”
此外,公开报道指出,上汽通用浦东多家工厂已实现闭环生产,工人在厂房内打地铺,并获得了卡车送货的通行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物资供应。目前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车型基本在生产中,虽然产能有所下降,但也基本稳住了生产。
主机厂减速,供应商也难过
除了上汽系之外,蔚来、哪吒、天际汽车、威马等造车新势力,以及沃尔沃亚太区、福特中国等也在上海设有研发总部。同时,上海也是众多新势力品牌的销量肥肉,此轮管控措施必将对各家三四月销量造成一定冲击。
蔚来总裁秦力洪就表示:“上海抗疫形势严峻,对我们影响比较大,上海交付中心已经熄火好几天了,会一直持续到清明后。”就连CEO李斌也表示已居家10天。
不仅主机厂陷入困顿,各零部件供应商也遇上了大麻烦。包括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的国际汽车供应商巨头均在上海设有工厂,此外,围绕特斯拉工厂,近两年内临港聚集了宁德时代、均胜电子、地平线、翌擎智能等100多家企业,涵盖发动机、动力电池、芯片、车身内外饰等领域。
3月29日,国内最大的汽车线束供应商安波福已经通知一家上海工厂的工人居家。该企业为特斯拉、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汽集团、福特、丰田等几乎所有中国车企供货,所幸该企业在全国十余个城市均设有分公司。安波福一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正在执行政府防疫措施,客户的生产不会受到影响。
德国汽车供应商博世则透露,其在上海的两家工厂正在减少工作人员。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正在尽一切可能维护供应链,满足客户的需求。”
至于其他未公开表态的供应商厂家,情况估计也不容乐观。
据4月6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最新消息,上海将于4月6号起在全市范围内再开展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也就是把前一次筛查发现的阳性感染者转运收治起来,然后再做一次筛查。
此外国家卫健委也指出,在广东、山东、河北等5省市均呈现向好态势的背景下,上海和吉林疫情仍处于发展状态。
上海之外,一汽集团在长春的五大整车工厂、华晨宝马沈阳各大工厂均陷入停产困局。比起往年的销量争夺战,今年的生产保卫战要更加艰苦卓绝,尤其是对于上海座中国经济第一大城市,无论是生产还是生命,都不能放弃。
致敬每一位战斗在防疫与生产前线的中国人,愿疫情早日退散。
比亚迪领衔,韩国进口车市场,中国品牌市占率已达2.5%!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汕德卡TIR跨境运输牵引车,以全维实力铸就跨境“精品”!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
20年图纸蛰伏+30年蓄水养鱼:比亚迪从追赶者蜕变颠覆者!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如果把药物比作“武器”,那么载药微球就是这些“武器”的微型“运输仓”,在人体内按照预设程序,根据治疗需求精准释放药物成分。近年来,微球技术正在重塑医药治疗版图,并在精神疾病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而丽珠集团(深交所代码:000513,香港联交所代码:01513)正是这一领域的持......
【韩系动向1573】试驾起亚塔斯曼!这才是皮卡该有的样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2025年5月7日,宝马集团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复杂处境。数据显示,集团总营收337.58亿欧元,同比下滑7.8%,低于市场预期的351.4亿欧元;净利润21.73亿欧元,同比暴跌26.4%,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从8.8%降至6.9......
前不久广汽集团发布了一季度财报,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财报显示广汽集团一季度营收196.50亿元,同比下滑7.95%;净利润亏损7.32亿元,同比暴跌159.95%,如此业绩创下近五年最差季度表现。这一数据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波动,它背后藏着广汽集团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也映射出......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5年5月,中消协一纸报告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三大顽疾推上风口浪尖,定金退款难、车型迭代背刺老车主、补贴承诺成空。这看似是消费纠纷,实则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阵痛。车企们沉迷于月月上新、周周降价的内卷游戏,但消费者用投诉和质疑敲响了警钟,行业该慢下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