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见万宜讯—2021年,凭借接地气的产品,小鹏汽车领跑国内新势力排行榜,把蔚来和理想甩在了身后。在整体表现上甚至优于大众、吉利、上汽这些传统汽车时代的巨头。
2022年,小鹏将开启新一轮的发展节奏,然而在这一波上涨的过程中,小鹏接二连三的事故频发。3月28日晚,深圳龙华区一辆2019款小鹏G3发生火灾,所幸当时车内没有人,因此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事故报告给出,而这并不是小鹏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唯一事故。
2019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一辆小鹏G3发生自燃。小鹏官方对此回应称“自燃”不属实,只是尾部出现明火。
2020年8月,广州海珠区琶洲科技大厦内一辆小鹏G3发生冒烟起火,小鹏官方回应是由于电池箱底部受损导致。
2021年2月,一辆停靠在广东肇庆市某路边的白色小鹏P7突然冒起白烟;4月,广州一辆小鹏G3在充电桩旁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
看起来,小鹏尤其是G3这款车型存在着某些可能会引起自燃的“通病”,不过根据官方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大部分自燃都由外部火源引起,或者电池遭受外力碰撞所致,并非车型设计缺陷,而最近这次事故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查明。
不过,“新能源汽车自燃”小鹏不是独一例,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等主流品牌在内的多款车型,也都出现过类似情况。
为何新能源屡次出现自燃事故呢?
一方面,当前动力电池技术进入瓶颈期,传统锂电池密度大且结构复杂,天生的“不稳定”的缺陷,在内外因素的诱使下,更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爆炸和自燃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厂商为抢占市场、加快新车迭代,但其理念过于超前,导致不合理地设计增大了“三电系统”高温失控的概率。此外,除电池这样的易燃部位外,电动汽车的电子元器件、线路复杂、集成度高,短路故障导致起火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步扩大发展、销量迎来了多次增长,对于车企来说,除了需要在性能、续航、外观等方面不断优化,安全问题更是绝对不容忽视。同时,需要汽车品牌对包括自燃在内的每一个事故慎重对待。通过积极的调查去探求事故的真相,并给到消费者和全社会一个真实的解释,才是一家负责任企业的做法。
稳扎稳打,才是能够赢得消费者喜爱的杀手锏。
比亚迪说的中国汽车在一起,被华为实现了
高端,自研,前瞻性,以及对产品定义的准确性,都是芯驰打赢国产替代“上半场”的关键。
ID. AURA来啦!一汽-大众持续深耕技术创新
今年上海车展上,保时捷展台一块发光标牌上赫然写着“无可替代”。
拥有真才实学的“尖子生” 体验极狐αT5
实拍一汽丰田bZ5,配激光雷达,预售价13-16万元,值得选择吗?
小米su7上市一年 保值率还能这么高?
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比亚迪“杀疯了”,完成由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
综合优惠10.68万起!轴距超2米9,续航1210Km,确实是“家用王”
传祺E8+比老款贵了3000元左右,但增加了价值20000元的配置。
比亚迪一季度出口 21.4 万辆,登顶 7 国销冠!中国车企改写全球汽车格局
奇瑞集团4月销售汽车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10.3%
对迷信的颠覆,往往意味着迈向成熟的开始。
2025年一季度刚过去,比亚迪就在多个国家拿下了销冠,势头是真猛!
兆瓦闪充5分钟,续航400公里。公共充电桩,双枪充电也不慢。
奔驰Q1财报:业务营收达332.24亿欧元,国产电动本土化真要来了?
五一假期开着这辆特斯拉Model 3P跑了近1000公里,作为Model 3的高性能版,专属性能外观,非常帅气。操控精准,动力够强;电门响应极快,方向盘指哪打哪,好开,确实好开。但是比普通版贵十万,你会选择它吗?
合资车企的终极形态已呼之欲出——它们不再是谁的“代工厂”,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部分,也是本土汽车规范式发展的“平衡器”。
钛3是方程豹品牌‘科技平权’理念的结晶,以亲民价格带来百万级性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