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订阅最近成了汽车圈的一大热门话题。
事件起因于奔驰针对EQS的入门版车型——450+先锋版推出的一项“年费订阅制”服务,一年交费4998元就可通过OTA远程升级的方式解锁后轮转向功能,后轮主动转向角度可由4.5°升级到10°。车主可以先免费试用体验3个月再做决定,而EQS的其它版本车型则标配此项功能。
奔驰的这项举措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并成功将自己送上了热搜。有专业人士批评这是强制用户分摊与自己无关的成本,广大网友更是纷纷调侃以后是不是油门踏板、方向盘也需要付费订阅了。
那么,奔驰推出的这项付费订阅服务合理吗?我们该对汽车订阅模式“喊打”吗?
虽然因为付费订阅一事上了热搜,但奔驰并不是第一家这样做的车企。
车企的付费订阅最早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推出的G-BOOK智能副驾即车载智能通信系统。
一年840元的订阅费就可享受“话务员服务”,车主可以通过话务员帮忙检索设定导航目的地或其它相关信息,最终的导航路线和信息会被发送到车载机上。
此后丰田还将此项功能也搭载到凯美瑞等车型上,并引入中国市场。
不过,将付费订阅功能真正“发扬光大”的,当属汽车OTA技术的应用,这就不得不提汽车OTA的开创者特斯拉。
OTA技术可以实现汽车的远程在线升级,不仅可以为汽车修复漏洞、优化性能、增添新功能,让汽车实现可生长。而且,OTA技术也为车企实施软件付费订阅和升级提供了便利。
特斯拉将自动驾驶、座椅加热等多项功能设置了付费的模式,用户购买后,即可通过远程OTA的形式解锁使用。其中,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在国内售价64000元。
在特斯拉的带动下,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也加入了付费订阅的大军。
蔚来NAD自动驾驶完整功能,采用“按月开通,按月付费”的服务订阅模式;小鹏汽车原先也对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进行付费升级,后在今年5月份调整为标配。
就在此次奔驰付费升级登上热搜没几天,宝马也传出了在韩国的Connected Drive商店中,推出了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大灯亮度智能调节、模拟声浪和无线 CarPlay 等一系列订阅制功能。
不同的是,宝马提供了买断和按时收费两种服务策略,以座椅加热订阅为例,车主可以月付18美元、年付176美元、三年付283美元或者一次性支付406美元买断,相当于给了车主更多的选择权。
而奔驰引起争议的地方就在于,汽车的硬件本身可以支持后轮转向10°,但却需要付费开通,有“割韭菜”的嫌疑;而且这项功能是涉及到汽车驾驶安全的机械配置,不应当同其它软件一样采取付费的模式,否则会留下安全隐患。
不过话说回来,奔驰事先对消费者有告知,而且有明码标价,虽然一些消费者难以接受,但这种行为从法律上来说还是没问题的。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开始从上半场的电动化,逐渐过渡到下半场的智能化。
汽车不再是“一个沙发+四个轮子”,而是变成了“四个轮子+一台电脑”,由机械驱动的交通工具变成了软件驱动的电子产品。
也就是说,在智能化趋势下,汽车向着电子消费品的方向迈进,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而且汽车和手机的协同也在逐步加深。
一方面,手机企业进军汽车市场,小米官宣造车,华为赋能车企;另一方面,车企也在入局手机行业,吉利收购了魅族,蔚来也在筹备着造手机。
在这个过程中,“硬件预埋+软件付费”开始成为车企探索的新的商业模式。
汽车在前期生产的时候,进行统一的硬件配置,进而可以降低硬件成本、缩短产品线;车辆交付后,通过OTA升级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付费订阅服务。
这种方式既增加了车企利润,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打破了车企只能靠硬件赚钱的传统;而且也可以让车主按需选择自己需要的个性化配置。
目前,付费软件已经为一些车企的营收新来源。特斯拉在软件付费服务方面的收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特斯拉未来从销售软件订阅服务中获得的收益,将超过卖车所得收益。小鹏汽车也在2021年Q1取得了8000万元的软件收入。
咨询公司Berylls预计,2020~2030年期间,汽车软件市场规模将增长逾三倍,年均增长率为13%,市场规模将从760亿欧元增长到2520亿欧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对自动驾驶软件付费的接受度要高于对车内一些基础驾驶相关功能付费的接受度。
就在奔驰付费解锁后轮转向这个问题上,有媒体做了个关于“你会为车企付费开通硬件功能买单吗?”的投票,在6625人参与中,有6293人选择不会,仅有332人选择会。
因此,车企在实施付费订阅的时候,应该掌握一个边界问题,哪些功能可以收费,哪些功能一定要标配,这也考验车企的智慧和良心。
比亚迪巴西持续热销,不用担心,奇瑞不会打小报告
领跑紧凑型SUV市场,双buff加身的途岳家族用情绪价值制胜
零跑汽车6月全系交付再创历史新高,达48006台,同比增长超138%。
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破百万,汉L赛道体验日引爆性能狂欢
全球首款超混旅行车,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将于7月4日正式上市
大涨70%多的奕派,是真黑马还是假黑马?
今年港股市场新股认购热潮涌动,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韧性的持续看好,更凸显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跨境资本配置中的枢纽地位。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股上半年IPO募资总额超千亿港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募资额,创下近年新高。同时多家投资机构表示......
AI赋能BMW自动充电机器人,构建智能出行新生态
CAR路里认为,合资品牌在最近一年以来采用了“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加入本土产业链、加入本土化研发,甚至加入本土化的价格战,从销量数据看已经取得了成效。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上汽华为首款重磅车型呼之欲出。
爱德华斯在上海首映礼上说,他们想找回1993年那只霸王龙首次现身时,观众攥紧扶手的纯粹战栗。我想,这份初心,或许比完美叙事更珍贵。
车坛快报|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蔚来NIO Day 2025秋季举办
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破百万,汉L赛道体验日引爆性能狂欢
比亚迪巴西工厂下线
大众CEO,该放弃大众集团还是保时捷?
方程豹6月销量近19000辆 钛3月销破万/豹5蝉联冠军
现场发布了2026款 MG5以及26款Cyberster ,同时还宣布将准备100亿+13款新车 纯电 插混 增程三条路径同时发力 包括携手OPPO 共同打造车机生态互联,给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智能体验。
从智能电动轿车到豪华SUV,从高性能新能源车到前沿科技座驾,多款重磅车型蓄势待发。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出行需求,2025,上汽火力全开,定义未来出行新标杆!
淘汰赛加速!国内汽车市场下半场,“规模效应”决定生死?
经典旗舰全面焕新,沃尔沃汽车公布6月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