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斯克的专机降落北京之前,这个世界的汽车格局因为他掌控企业的一组新销量数字,又一次起了新变化。
2022年,世界范围内最重磅的汽车行业消息是,Model Y成为了德国的销量冠军。
这意味着,欧洲人最终用钱包投票告诉世界,他们消费力最强的群体觉得,近140年积累的燃油车以及一种传统大厂的转型产品,真香程度比不上特斯拉。
而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车销量的统计结束,业界哗然。
长期以来坐在头把交椅的丰田卡罗拉(含全球各地区的不同版本型号),最终交出的成绩单为25.64万辆,败给了Model Y的26.72万辆。
这组数据体现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范围内有更多人用自己的钱包投票选择了Model Y,这个群体的数量要高于卡罗拉。换言之,汽车发展的趋势随着Model Y今年一季度的销量表现,终结了“电动车还处于弱势”的局面。而就在这个消息的同一时间段里,丰田首席科学家也很有意思的表示“燃油车还有更长生命周期”,这甚至可以看做是提前得到消息后的自我呐喊助威。
丰田首席科学家、丰田研究院首席执行官吉尔·普拉特(Gill Pratt)在最近的观点是“不要过早放弃燃油车,它还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而这一发言,也让丰田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里非常特立独行的存在,这番言论也让它成为了少数汽车品牌的领军人。特立独行,因为几乎其他所有车企都默认了要快速发展新能源这件事,大众在上一任CEO迪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狂奔,且就算赔钱也不怕。而最终凭借着其财报交出的更高盈利数字,也让人认清了,疯狂转型的风险未必很大。以及,如果迪斯没有搞砸高尔夫和ID.3这2款最重要车型的的上市时间,能够把软件公司做好,以及不得罪大众集团工会的那些人,大众如今的战斗力可能比比亚迪更强。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个世界的头部汽车品牌们已经分成了截然不同的阵营。最硬核的阵营,是那些喊出XX年停售燃油车只做新能源的车企,比如沃尔沃将在2025年停售燃油车。当然,沃尔沃就算再狠,也还是比不了比亚迪的直接停售全面电动化。
比较折中但是能明显看出走向的,是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的全部大型车企,已经是坚定的转型推动者,每家车企都在最近几年为全球规划了10余款新车。而身为全球车企,它们对世界喊出的口号还是留了余地的,并非是XX年停售燃油车,而是在XX年做好全面电动化的一切准备。当然,在欧洲也有很多其他的声音说“反对欧7排放,反对电动化等等”,但体量上看,巨头们已经转身了,小车企可以自由选择,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跟。而除了欧洲车企外,头部车企里还有现代起亚、福特、通用,也都是新能源新战略的拥护者。
所以第三类,全世界的头部车企里,目前其实只剩下了丰田。而丰田目前的形象其实也比较分裂,因为一方面,它经常在全球发声,“燃油车还有生命、燃油车还有机会”,但另一方面“它换了新社长,要推动企业转型”“它制定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规划,要推大量新车”“在中国市场,实际的行动也是加快推出新能源车,还和比亚迪开展了全球市场的深度合作”。它的动作不慢,它的态度也有,但经常还会有其他的声音传出来,让人不好理解企业的思路是什么。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比较分裂的场景,原因还是在于,利益分配。传统燃油车已经发展了近140年,掌握着燃油车利润话语和主导权的车企,自然是想最后一个抽身,拿走更多的钱。
丰田,显然就是传统时代里利润掌控的佼佼者。从财报上看,这点不言而喻。2020-2022年3年间的数据,因为存在着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变量,可参考意义其实不大。从2018年来看,丰田集团销量1052万辆、大众集团1080万辆,大众拿回了久违的冠军。
不过从利润上看,大众为171亿欧元,约为1200亿人民币,而丰田利润为2.4675万亿日元,约为人民币1513亿元。销量相仿,但丰田的利润比大众高出了近20%。同时,再参考到集团内品牌序列的不同,丰田的高盈利板块雷克萨斯的整体销量不到70万台,而奥迪则为181万辆。两者对比来看,丰田主卖民用车型,大众集团面对丰田时,高溢价的豪华车表现更好。但最终,大众的利润却远低于丰田。
所以,只从利润上就很容易解释,大众集团的股东,为何非常迅速的就同意了迪斯此前定下的转型战略,并付诸实施。毕竟,在燃油时代的竞争中,大众面对丰田只剩下了“销量数字”上的尊严之战,即便是卖到相同的水平,利润大头还是被丰田拿走。
至于丰田是如何拿走更高利润的,除了汽车制造、物流、设计等正业之外,还因为它对整个供应链的把控,爱信、电桩、丰田的化学部门等,这些全球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中,有多家丰田的子公司。与德国车企不同,东亚的企业更喜欢“实际掌控”,而欧洲企业更喜欢深度合作,比如大众、宝马、奔驰之于采埃孚、大陆那样。
当然,喜欢实际掌控的也不止丰田这一家,日产旗下有捷特可等,现代起亚旗下有摩比斯等,思路不同。所以,这些巨头级的供应链体系,作为汽车制造最基础的核心命脉,也和整车制造的发展思路之间,开始互搏与纠缠。
上一阶段的技术路线之争中,丰田定下的策略是,通过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来实现突围。而这一策略之下,这家巨头旗下的核心板块也分别开始推进,简言之,这种体系模式,让它很难像大众那样,说变就变。内部的利益博弈与再分配,冲突极多。
财报数字里,这种捆绑的深度可见一斑。
爱信精机在2022年的业务受全球新能源变革,影响很大,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财年前九个月营业利润270.64亿日元,比上年同期的1391亿日元下降80.5%。当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6.13亿日元,比上年同期的998.78亿日元下降76.4%。尽管冲击较大,但规模仍然庞大,而回归到上文的相同时期2018年,爱信精机前9个月当期营业利润1614亿日元,2017年同期为1856亿日元。这占到了丰田集团整体利润的5%。
现代起亚也是一样,摩比斯2022利润约折合人民币10亿元,占其集团400亿元人民币利润的2.5%,而在新能源还未兴起的2018年,其利润约折合人民币95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现代起亚集团的约61亿元的表现。
摆在全世界那些积淀深厚车企面前的是,没有一个领导者能够快速做出断舍离,商业社会不是过家家,每一部分利益都需要再平衡。而如果是硬着头皮要推进的话,还是用大众前CEO来举例,在和工会的PK中说,如果大众转型过慢会导致超过3万人失业。那么作为筹码来看,如果不转型的话,德国媒体给出的评估是2万人左右可见要失业。
当然,再深入挖掘一下这种全球格局的话,局面远比常人所能够遇见的更加复杂。对大多数燃油车业务做得还不错的车企来说,眼前大大的写着“尴尬”2个字。
在此前的中国市场竞争中,比亚迪处于相对劣势状态,而吉利、长城、上汽、长安等,在燃油时代掌握着相对话语权。但也正因为这样,比亚迪先天就有着更好的转型机会和转型能力,时代变化后,手中的优势发生反转。在燃油车预埋的大量技术和研发工作,在当今的新能源发展趋势里已经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则是,绝大多数企业在新能源业务方面是亏损状态,蔚来一辆车亏10万+、小鹏卖一辆亏一辆,新能源领域里除了特斯拉、比亚迪之外,尚无出色的解决方案。而对那些燃油车仍然拥有高销量和不错利润的车企来说,不论是丰田、本田、吉利、长城还是谁,只要它们的燃油新车还在上市推出,那新能源车就势必得让出价格空间,换言之,新能源的定价就不能到位。
把话题再回归到马斯克身上,根据最新消息来看,他此次来华的3大事物分别为,修复百万召回后的关系,与宁德时代深化合作,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相关落地。
很清晰的能够看出,和宁德时代的合作,目标是成本更低技术更先进的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推进则是卡了很多年的FSD无法落地。二者中,有一个能够进一步突围,特斯拉就会更快的改变市场格局。
而那时,对深耕燃油车的企业来说,其实只有2条清晰的路,要么是加速转型,但要被压着打好几年,因为很多企业的新技术研发并没有多久,奔驰、宝马、大众2025年的节点才跟得上。要么是,把自己燃油车的价格进一步下调,保持竞争力。
那,随着汽车市场里在新能源方面盈利的企业越来越多,另一个清晰的局面就是,靠燃油车挣钱会越来越难。
宝能救不起威马,复活潮也不是遮羞布。
近日,鸿蒙智行公布最新销量数据,6月单月全系交付52747辆,单日交付量3651辆。
你能买到最便宜的GL8,探店别克GL8陆上公务舱
赢麻了,比亚迪首推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天神之眼迎来重磅升级
发布会上的一系列技术,对多数车企来说,1年时间内未必能做出来并顺利交付。
新汽车致敬新教育!问界M9福耀科技大学交车仪式圆满举行
新能源MPV意外走红,上汽通用的差异化生存之道
比亚迪硬核承诺:L4级泊车安全全兜底,OTA升级惠及百万车主。 比亚迪车主要偷着乐了!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不管是小剐小蹭还是该车企担的损失,不用跑保险、不用费口舌,找比亚迪售后就能一站式搞定,还不用担心明年保费上涨! 另外,天神之眼还迎来最大规模的智驾OTA,升级涵盖泊车、......
倍耐力推出首款生物基及可回收循环使用材料占比超70%,面向全球市场的量产轮胎,其中采用的天然橡胶获得FS(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该认证代表从橡胶种植园到生产工厂的全供应链都符合可持续管理标准。
为什么现在中国品牌出的新车基本都是新能源车,而奇瑞的新车仍有这么多油车呢?是奇瑞的新能源技术不行吗? 去了趟埃及我才明白,不是奇瑞的新能源技术不行,而是奇瑞太懂海外市场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确实很牛,但要进入埃及这种发展中国家,难度实在是太大。
在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上,享界发布了专属于自己的Logo,未来在享界车型上大家都将见到这个标志的出现。同时,余总在活动现场还透露,享界的旅行车也将在今年秋季亮相上市。新车标+新车型,这样的享界必须值得期待!
比亚迪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承诺为中国市场天神之眼用户为智能泊车兜底——安全及损失由比亚迪直接处理,无需走保险且不影响保费。这样的底气源于比亚迪最大智驾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研发团队及百万级天神之眼智驾车型保有量。
安全升级!2026新车禁用单踏板刹停+全系标配ABS
近日,倍耐力推出首款生物基及可回收循环使用材料占比超70%,面向全球市场的量产轮胎,其中采用的天然橡胶获得FSC(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该认证代表从橡胶种植园到生产工厂的全供应链都符合可持续管理标准。到2026年,倍耐力欧洲工厂将全部使用FSC认证的天然橡胶。
下半年会更好
2025年6月,诸多车企纷纷调整内部架构,用来应对激烈的淘汰赛,中国汽车行业人事变动由此变得极为频繁。这些变动涉及外企、国企、民营以及造车新势力等不同阵营,涵盖销售、研发、品牌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
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抓住机会,对传统的硬派SUV利用自己的新能源平台改造,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新能源越野SUV。
热点丨广汽菲克宣告破产,国产Jeep谢幕,合资生死局再引热议
首个媲美L4级智驾,腾势天神之眼 B让智能泊车再也不慌
大型纯电SUV 确认取消!本田突然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