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猛追中国,欧美电池回收难捱“空窗期”

猛追中国,欧美电池回收难捱“空窗期”

汽车商业评论 2070浏览 2023-11-23 IP属地: 北京

猛追中国,欧美电池回收难捱“空窗期”

撰文 / 马晓蕾

编辑 / 温   莎

来源 / 金融时报 作者:Simon Mundy

弗雷德里克斯塔(Fredrikstad)是挪威南部一座沉睡的历史古城,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还是一座矿业城市。Hydrovolt在这里建立了欧洲最大的电池回收厂。

Hydrovolt是由欧洲最大的铝生产商之一挪威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和瑞典电池生产商Northvolt成立的合资企业。挪威拥有欧洲大陆最成熟的电动汽车市场,该公司将第一家工厂建在这里一点也不奇怪。

Hydrovolt公司的首席商务官安德烈亚斯·弗莱登斯旺(Andreas Frydensvang)说:“我们实际上是要建立一个地上矿井,作为传统采矿业的替代方案。”

弗雷德里克斯塔鸟瞰图▼

图片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2019年以来,挪威的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逐渐上升,它们迟早都会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废旧电池,这些电池可被粉碎并分离成多种金属成分。挪威海德鲁公司从外壳中提取铝,Northvolt则提取锂、镍和钴等电池金属。如今,电池回收已成为低碳能源时代争夺能源安全的关键因素。

欧盟委员会三月份提出的《关键原材料法案》明确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虽然法国、葡萄牙和英国都有不错的锂矿开采项目,但欧盟自身的矿产资源仅能满足一小部分需求。

因此,电池回收可能是这些矿物质的重要来源。欧盟的一项拟议法律规定本地采矿量应占欧盟关键原材料消费量的10%。同时,根据该提案的最新版本,20%的原料必须来自欧盟内部的回收利用。随着报废汽车电池源源不断,未来几十年内这一来源将越来越丰富。

Hydrovolt公司的弗莱登斯旺:“我们实际上是在创造一个地上矿井”▼

图片

电池金属回收也是美国政府的优先事项。根据乔·拜登(Joe Biden)提出的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通胀削减法案》,政府对采购本土电池矿物的激励措施既适用于回收的金属,也适用于新开采的金属,这为电池回收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美国最著名的电池回收商之一是Redwood Materials公司,该公司也是拜登政府推动清洁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获得了美国能源部20亿美元的有条件贷款承诺。

该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Jennifer Granholm)在参观Redwood公司位于内华达州的回收工厂时宣布了这一消息,并称赞该公司将在将“电池供应链带回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的回收投资规模令西方国家望尘莫及。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公司负责电池市场研究的Duo Fu表示,中国占目前电池回收业务的80-90%。

北美最大的电池回收厂于今年3月开业,每年可处理3万吨废旧电池和电池生产废料。Hydrovolt在挪威的工厂每年可处理1.2万吨。而中国最大的回收工厂由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子公司运营,年处理能力为12万吨,同时还有四个规模类似或更大的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最大的项目产能将达到30万吨。

美国政府的大部分支持都是通过前清洁技术投资人吉加尔·沙阿(Jigar Shah)部署的,他现在的任务是通过能源部贷款项目办公室部署高达400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

美国最著名的电池回收公司之一Li-Cycle的首席执行官阿贾伊·科查尔(Ajay Kochhar)对沙阿提出的政府大额贷款表示没有把握,他不确定Li-Cycle公司的偿还能力。而沙阿告诉科查尔不用担心,最终Li-Cycle获得了3.75亿美元的有条件贷款承诺。

随后的事态发展证明科查尔此前的顾虑并不是空穴来风。利率上升和成本上升对Li-Cycle造成了沉重打击,迫使它暂停了在纽约州的工厂建设,后续贷款还能不能继续发放都成了问题。自2020年底上市以来,Li-Cycle的股价已经下跌了 84%。

位于弗雷德里克斯塔的Hydrovolt工厂里等待回收的电动汽车电池▼

图片

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时机。在大约十年后,欧洲和北美的电池回收商将开始获得大量的废旧电池供应,从而对关键矿物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但在此期间,雷斯塔负责电池市场研究的Duo Fu警告说,许多回收商都处于“烧钱模式”。

而中国回收商的处境要稍好一些。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要成熟得多,回收商已经获得了更多的废旧汽车电池供应。而且,由于中国占电池制造的绝大部分份额,他们还能从当前的生产中获得更多的废旧材料。

在弗雷德里克斯塔,雷斯塔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勒-克里斯蒂安·恩格(Ole-Christen Enger)强调:“确保我们在欧洲产品中使用的材料留在欧洲,并循环利用到新产品中。”欧盟和美国的政界人士的最新政策举措也表明,他们也将此视为加强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但是,这一领域的新公司前路艰难,因为它们要努力建立产能,才能迎接尚需数年才能到来的业务激增,而金融环境对整个清洁技术领域的公司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因此,想要在回收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确保有度过未来几年“空窗期”所需的长期资本。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2粉丝    6432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