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吃瓜群众而言,2023年的汽车市场相当热闹。
从特斯拉降价引发主流媒体声讨,到雪铁龙大降价后立马从老气横秋突然变得成熟稳重;从两家顶流自主车企的针锋相对,到“不扰乱市场”联盟高调成立后又迅速作鸟兽散;再到两位大佬针对AEB隔空互掐……无论是传统车企(或是主流车企)还是“新势力”,今年都遭遇不少口水仗、和比口水仗更为残酷的市场对抗。
站在市场竞争的“风暴眼”,消费者买车时面临的第一个纠结是选择燃油还是新能源。
广州车展上,参展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40%,乘联会发布的10月新车数据也显示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7.8%。新能源车企的高歌猛进似乎把传统车企逼到了墙角。不过和网络上新能源大杀四方的状态不同,传统车企的日子似乎并没有预想中惨淡。
超过六成的消费者依然为燃油车痛快刷卡:一方面是鉴于中国广袤的疆域,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新能源车型何时能打开局面还是未知。另一方面,传统车企的技术、规模、可靠性以及品牌优势依然是大多数家庭最为看重的地方。
我们也看到了这些车企在脚踏实地坚守造车本质的同时在电动化方面稳步前行,面对新能源的“拷问”,在推出诸多纯电车型外,同时给出了也许不“时髦”,但是很实用的选项。
东风本田思域就是其中代表,燃油车型的超高性价比让新生代能够轻松体验性能传奇的机械质感;而混动产品则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带来更加畅快的驾驶感受和无焦虑的用车体验。
2023即将收官之时,我们回望思域的成绩单,在稳健的销量之外更是收获了诸多奖项。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思域是如何做到的?
耀眼的荣誉与实在销量
作为家用大宗消费品,买车和买手机的心态完全不同,安全性、可靠性、保值率是汽车用户关注的重点,确保行驶的安全、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转卖时的保值都是最主流汽车消费者更为关心的。因此,除了口碑相传之外,权威机构的认证、评选也是大家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重要渠道。
比如在质量可靠性方面,思域的表现相当不错: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AQR)合资紧凑型轿车质量表现第一名;2023年J.D. 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细分市场新车质量第一。
同样是J.D. Power的紧凑型车级别保值率排行中,思域再夺第一。买得不贵,卖时保值,这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算是意外惊喜。而且,保值这事儿本身也说明了思域的品质可靠。
另外,在一家垂直媒体的十大热门家轿拆解测试中,思域在车身强度、气帘防护、底盘悬架和动力总成四个消费者非常看重的项目夺得第一。显然,这一代思域从车身结构的安全性,到安全配置,再到底盘硬件都是同级“优秀生”。
而相比抽象数据,拆解带来的直观感受让消费者对思域认可度进一步提升,这也直接反映在销量层面。
▲2023年思域销量依然可观
虽然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A级轿车整体市场受到挤压,但思域依然保持了稳健的销量。市场表现说明,拥有大厂背书、品质过硬的思域依然是许多消费者的首选。
运动基因不仅撩拨年轻人
很多时候,兴趣和热爱会左右我们的选择。就像我一度非常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对汽车咻一下从眼前飞驰而过兴致勃勃,直到现场看了赛车比赛才理解了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人类对于速度、对于力量延伸的渴求是刻在基因深处的。
在运动领域,思域一直是“性能图腾”之一,从半个世纪前开来的那台思域,至今仍能在赛道上掀起热浪。2023年TCR赛事中,CIVIC TYPE R两夺株洲站大满贯,上海站同样夺得大满贯——“车手杯-车型杯-车队杯”冠军。赛场上的风驰电掣不仅仅能点燃激情,更是实力的体现。
CIVIC TYPE R的火爆出圈让更多朋友不必置身赛道也能享受激情与澎湃,哪怕只是停在车位里,这种快感都会持续存在。
除了420N·m马力的CIVIC TYPE R,常规版车型同样能带给驾驶者越级的机械质感。燃油版1.5T发动机虽然数据层面并不惊艳,但很多更贵的车开起来都没有它自在、畅快。开着猛,用着省的思域混动版采用2.0L发动机+永磁/同步前置电机布局,在动力提升的基础上更是带来了4.39L/100km的油耗表现。
▲阿祖对东风Honda和CIVIC TYPE R的偏爱也从侧面印证着思域的产品力和粉丝基础。
另外,思域有着同级别难逢敌手的改装潜力,改装的周边配套极为成熟丰富。这让年轻一代有了更大挥洒个性的空间。对于年轻人而言,思域的改装潜力是更多个性和无限可能,而对于沉稳的中年人,运动和操控不一定时时刻刻彰显,但那种拥有过后予取予求的心理感受非常重要。
▲颜值在任何时代都是杀手锏
性能之外综合实力才是热销根本
不管是家用版本,还是更具激情的CIVIC TYPE R,思域都有非常高的实用性。空间是衡量一辆车到底能不能满足日常柴米油盐的硬性指标。单纯从数据来看,思域的三维谈不上出众,但本田祖传的“MM理念”在思域身上同样做到了“乘员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超乎期待的空间表现不仅适用于青年男女,也同样能满足家里有了小宝宝后的用车需求。
作为第十一代车型,思域的设计也更加契合时代潮流。外观设计从棱角分明的锐利变得更加成熟稳健,内饰既有复古的机械感,也有赛博朋克风格的冷峻激情。同时,不张扬、但实用的配置提供科技舒适和安全。
东风本田在电气化转型的步伐也比大多数人预想的要早,目前搭载在思域身上的这套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已经经历了20余年发展,四代进化,获得全球超450万用户信赖。当然这套系统的意义不在于历史悠久、稳定可靠,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浪潮下,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使用成本更低、常年温暖的海南,纯电车型有着更为经济的使用成本。而在温差较大、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备的大部分北方地区,混合动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更为大多数用户接受的解决方案。思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能源这道题,不只有一种解法。面对不同的用户需求,HEV、PHEV、REEV以及纯电车型都有不同的价值闪光。
写在最后
传统车企,尤其是燃油车型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新能源对市场份额的侵蚀。能源类型的改变确实引发了汽车市场的深刻改变。
不过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一辆家庭用车的本质依然如故:经济实用价格不高,买得不贵用着省;安全可靠,出了事故也不用担心过高的维修成本和凄惨的二手残值;宽敞空间能满足全家出行时的舒适;不同于傻快的经典的有机械质感的驾控乐趣更是锦上添花,而这正是本田思域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
面对新能源浪潮,作为东风Honda电动化转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支点,搭载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的思域也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给出了现阶段乃至最近五年十年内更适合大多数家庭的答案。
能兼顾乐趣与更多可能,同时也契合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思域的成绩不止过去和现在,在目之所及的时光里,思域仍然是值得大多数家庭重点考虑的车型。
文|王满花
图|网络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汕德卡TIR跨境运输牵引车,以全维实力铸就跨境“精品”!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
20年图纸蛰伏+30年蓄水养鱼:比亚迪从追赶者蜕变颠覆者!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2025年5月7日,宝马集团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复杂处境。数据显示,集团总营收337.58亿欧元,同比下滑7.8%,低于市场预期的351.4亿欧元;净利润21.73亿欧元,同比暴跌26.4%,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从8.8%降至6.9......
前不久广汽集团发布了一季度财报,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财报显示广汽集团一季度营收196.50亿元,同比下滑7.95%;净利润亏损7.32亿元,同比暴跌159.95%,如此业绩创下近五年最差季度表现。这一数据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波动,它背后藏着广汽集团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也映射出......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