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衰退!政府垮了汽车崩了,“德国制造”走下神坛

衰退!政府垮了汽车崩了,“德国制造”走下神坛

新锐汽车观察 2338浏览 2024-12-18 IP属地: 未知


德国停滞的标志,出现在12月16日。

这一天,德国国会罕见举行了一次针对朔尔茨政府的信任投票,394名议员投下反对票,207票赞成,116人弃权。

朔尔茨政府戛然而止。接下来,就是总统解散国会,等待明年2月23日重新大选。

在政府停滞的背后,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德国经济,也正在崩塌。德国经济的引擎,大众汽车正在关闭三座本土工厂,谋划数万人的裁员;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之王”博世,也已经宣布裁员近万人。

我们耳熟能详的BBA、保时捷,汽车零部件商采埃孚、大陆、舍弗勒等等,也都减产的减产,裁员的裁员。

那个前几年还被很多人仰视,高高在上的“德国制造”、“德意志精神”,日耳曼人的优越感,忽然就崩塌了。

01.

12月9日,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狼堡,聚集了附近9家工厂的近10万大众员工,再次进行了2小时的警告性罢工。

大众原本计划裁员3万人。在员工和工会的压力下,大众管理层不敢吭声,否认了裁员计划,但提出了14万人降薪10%的计划。

按照协议,大众确实没有权力裁掉员工。1994年,大众就与工会签订了就业保障协议,该协议规定大众无权在2029年之前因企业经营原因解雇员工。

在德国,很多企业和员工的关系都是终身聘用制,并且工会在企业管理中,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参与董事会决策。

但和很多大型企业一样,大众的问题是,已经保证不了当前数量的工作岗位。大众的高管沮丧地说,大众在欧洲的销量,较疫情之前减少了50万辆,相当于两座工厂的产能。

根据三季度报,大众三季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3.4亿欧元降至15.7亿欧元,同比大跌63.8%;营业利润为28.6亿欧元,同比大跌42%;营业利润率从6.2%降至3.6%,为四年多来最低水平。

也就是说,大众的赚钱能力在大幅度下滑,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

不过,德国的汽车工人可不像我们,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指着CEO的鼻子就敢骂:赚不赚钱是你们管理层的事,员工的利益可不能打折扣。

不但不能打折扣,还要加工资。大众的几十万在生产线上打螺丝的工人,委托工会去跟管理层谈判,要求涨薪7%。

一个让我们中国人无法理解的奇观出现了:企业管理层想着裁员、关工厂和降薪,而员工还在想着涨薪。

同在一家公司内,但又像在两个世界里。

这其实跟德国人的严谨、刻板、理性,以及几乎与不近人情的原则性性格相关,员工也不是不知道公司的情况,但他们认为,那不该由普通员工操心。

“打螺丝的”操心的是,俄乌冲突后,德国物价大幅度上涨,尽管今年有所缓解,但涨上来了就不会再跌下去,一家人生活得有保障,不加工资怎么行?

工会代表员工利益,准备和企业管理层进行持久的斗争。管理层则不太敢说话,毕竟工会不是好惹的,但那边董事会的诉求又没办法满足,左右为难,僵持不下。

这不是大众的裂痕,而是所有德国企业都要面临的裂痕,赚钱能力强的好解决,赚钱能力弱一点,受冲击较大的,只能慢慢谈。

不只是汽车行业,机械制造、化工等等被称为“德国之光”的产业,都在冲击之列。而这三个产业,占了德国GDP的30%。

这种普遍的现象,肯定会扩大到了政府部门。朔尔茨自己都觉得搞不下去了,明知道信任投票对自己不利,仍支持了投票。

现在的朔尔茨,即使有计划,也在多派势力的政府中拉扯,无法实施,只得自我终结。

02.

德国经济早就停滞。今年三季度,原本预计负增长的德国GDP,意外增长0.2%,让人心底飘过一丝暖意。

但衰退似乎才刚刚开始,因为政府根本没有强权手腕,做大面积的改革。朔尔茨有一个“大规模开支计划”,承诺提高最低工资,降低食品税收,严格债务管理,但他根本推行不了。

所以,很多人预测,德国下一任政府极可能由极右翼主导。

到底是什么将欧洲第一大经济体推入黑暗?

俄乌冲突后,欧洲的能源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能源危机和供应危机随机到来。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估计,当前阶段德国的能源价格比美国高出5倍、比中国高出2-3倍。

导致的结果是,直接削弱了居民部门的消费和企业部门的生产,物价上涨了,企业的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也大幅度提高。

在过去四年,欧洲工业电价涨幅普遍在50%以上,平均电价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

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过去一直保持了较高的贸易顺差,但随着成本大幅度上涨导致的制造业竞争力减弱,贸易顺差开始大幅度下滑。

这给了中国等新兴汽车国家机会,汽车出口忽然大幅度增长,成就了从2021年起的汽车出口的“三年爆发”。

由于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因素,大众、博世等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中,碰到了旧势力的抵触情绪,包括气候政治化,欧盟对碳排放目标反反复复,致使动作迟缓、变形。

大众在智能化上曾寄希望于其软件子公司Cariad,即便投入了巨资,但等到要用时,才发现拿着高工资的德国程序员,根本交付不了稳定的产品。

回头一看,发现中国的车企、美国的特斯拉,已经甩了自己一条街,想撵都撵不上。只得给小鹏汽车砸了50亿元,算是参与了进来,但这并不能让大众放心,于是又给美国的Rivian砸了58亿美元,留一个后手。

打不过就加入,是一个极其无奈的武器。

德式思维的强项在于严谨、精密的制造,但恰恰是它强项制约了他在软件领域的开拓,汽车智能化、AI等领域,已经和中美越拉越远。

德国的崩塌,进一步延伸到了海外。

在中国市场,保时捷计划将包含正式、外包等岗位的员工,裁减30%,赔偿或按N+6的标准执行。保时捷的母公司大众汽车,今年上半年,在华市场交付量只有134.5万辆,同比下滑7.4%,裁员早在10月就已经进行。

下一个时代,那些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德国汽车,可能会快速走向边缘,那些西方世界的“高档”,一步一步走下了神坛。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新锐汽车观察 180粉丝    193作品 关注 传播信息,分享思考,共享价值。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