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BusinessCars 1441浏览 2025-02-24 IP属地: 未知


守擂者,必受其重,4个60后皆在其中。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翻开中国汽车过往的故事,就像翻开了一本狂人日记。这本日记,贯穿30年,抒写着四个大字,疯狂,执著。指向了4个人,都是60后。

李书福被称为“狂人”,因为他曾言“汽车就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王传福虽然是技术流出身,狂言并不少,比如,“我们造车像造玩具一样,很快,一辆接着一辆”。

虽然,有着“狂人”之称,但造车是认真的。如今的比亚迪吉利,就是最直接的明证。

长城的魏建军,喜欢玩漂移,得了一个好听的外号,叫“保定车神”。但熟悉魏建军的人都知道,他骨子里野心勃勃,又是一个低调务实的激进派。他说,因为敢说真话,“现在我快成愤青了”。

比起前面三个,来自奇瑞的尹同跃,低调稳重,他的故事说起来或许就没有那么“跌宕起伏”。不过,这是表象。他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自诩“理工男”的标签,但又有着极大的感性。

30年前,中国的造车故事,这四个人性格迥异的60年写下了新的开始。30年后,又刻写了不同的华章。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2024年销量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新能源渗透率47.5%,全球第一出口量585.9万辆,这些数字是他们的勋章。与此同时,4.3%的汽车行业利润率、身处产业革命中的他们,也都在感受的跌宕起伏。

2025年的车市更加跌宕,从三人行到二人转,市场倒逼着汽车央企合并,出于集中优势兵力,提高经营效率的考虑,央企之间加速整合、把手里的资源进行优化,成了必然。

“在新能源时代要重夺话语权”,是国家队的重要目标,也是合资品牌的反攻方向。守擂者,必受其重,4个60后皆在其中。

王传福,继续做证明题

第一位守擂者,必然是王传福。

2024年,比亚迪以427万辆的年销量,登顶中国市场榜单第一名,全球市场第五名的位置。众所周知,榜一,就是要接受所有人的挑战。掌门人王传福,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守擂者”。

显然,“狂人”王传福并不打算只是守,他还要带着比亚迪继续攻。

于是,前脚说着“自动驾驶是资本的裹挟,是忽悠,是‘皇帝的新装’”的言论,后脚就选择以“科技平权”的名义发起“智驾战”。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2月10日,比亚迪官宣全系上车高阶智驾以后,把高阶智驾的主战场从20万元卷到了10万元,王传福称,“智驾平权”搭载的高阶智驾将成为未来的标配。

没有人敢小瞧比亚迪所谓的“标配”。因为,2023年油电同价、2024年电比油低,到2025年智驾平权,比亚迪每一次出手,都会“把价格打下来”。

一夜之间,智驾的定义权,好像就落在了比亚迪手里。不过,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暂时领先一步的是华为,比亚迪掀起“智驾战”,余承东坐不住了,直言,“智能驾驶,能凑合用与好用且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业内人士也表示,“两年前王传福说智驾是扯淡,现在比亚迪全系上车高阶智驾,智驾反而成了标配,王传福的激进做派不像是个60后。”

不管王传福像不像个60后,实际上他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30年前,拿着燃油车入场券来造车的王传福,就公布了他的雄心:“要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企业,我对电动汽车有200%的信心。”当时,很多人笑他“痴人说梦”。

在《工程师之魂》这本书里,有句话很好地总结了比亚迪的30年。“30年,比亚迪都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技术可以改变世界,证明再难的东西都能学会,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所以,从开始造车起,王传福就执着于“技术立身”。他表示,“谁是技术的领导者,往往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在产业上,比亚迪打造了整车制造、电池制造、芯片制造等一整个电动、智能汽车产业链。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2021年,比亚迪DM-i插混技术正式发布,在专用功率性刀片电池、EHS系统和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的合力之下,DM系统迎来爆发。

王传福说,“我们要让这一技术进入传统燃油车占据主导的市场,在红海中杀出一个蓝海”。于是,由王传福牵头的“DM-i昆仑战役”打响,目标是做到A级市场的冠军。昆仑战役告捷。第五代DM技术发布会上,王传福说,第四代DM技术让比亚迪打赢了这场翻身仗。

后来,比亚迪发布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从底盘、动力、智能、车身四个维度,释放了智能电动化的潜力。王传福称之为“从上半场电动化转向下半场智能化的关键布局。”

王传福做对了“电动车”这第一道证明题。如今,他开启了第二道证明题,智能化之战。

和以电池起家,在电动化技术已有30年之功去打赢上半场的战役不同,下半场的战役,早已被华为、特斯拉、小鹏等企业占据先发优势。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虽然,打出科技平权的旗帜来抢占用户“心智”,对比华为鸿蒙智行的丰富实战经验,比亚迪智驾起步较晚,“天神之眼”还未经真正的考验。与此同时,如何全系拥抱高阶智驾,对成本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

不过,王传福认为,比亚迪能做好这道证明题。所以,在高阶智驾的发布会后,比亚迪的销量预期进一步调整,从确定上车高阶智驾250万辆提高至500万辆。

李书福,继续不做简单的事

李书福从来不做简单的事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虽然说,这个放牛娃开始造车的时候,就口出狂言“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引来一片嘲笑和奚落。你看,到现在提及过往,还是会把这一段拿出来再说上一回。

不过,如果只看到表面上的吉利,你就输了。

在吉利的造车之路上,李书福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务实的、理性的吉利。他最初为吉利选择的路,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将对标对象选定为当时销量最好的低价轿车天津夏利。

“低价策略”,让吉利成功积累了自主创新的资本。李书福并没有满足于此。因为,他还有个执念,“让中国汽车跑遍全球”,打造出一个豪华高端的中国汽车品牌。

2007年,吉利发布《宁波宣言》,做出了战略转型的决定,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吉利转向“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和企业的道德战”。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之后的十几年,吉利提出了打造精品车、培养人才体系、推出高端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不过,技术战,品质战,靠当时的吉利很难有本质的进阶。于是,“蛇吞象”的故事,轮番上演。

无论是收购沃尔沃、莲花汽车,入股戴姆勒,还是打造领克、极氪等品牌,李书福的目的非常一致:品牌向上,造高端车,让中国车以技术和品质为标签,跑遍全球。

《宁波宣言》之后的吉利,一切都是“快”的。帝豪家族与领克品牌的崛起,极氪与领克的高端化探索,让吉利在经历了2017年至2023年,连续6年未能完成年初公布的销量目标之后,终于在2024年以217万辆的成绩完成目标收官。

之后,吉利决定“慢下来”,去解决快速发展中潜藏的问题。吉利需要找到更稳当的路线,以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技术变革和行业竞争压力。

所以,吉利在2024年9月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布进入战略转型的全新阶段,从此前的扩张战略转向更加聚焦的整合与稳健增长。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这是继2007年的《宁波宣言》后,吉利的又一分水岭。《台州宣言》宣布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聚焦汽车主业,提升竞争力。

领克与极氪的合并,是这场宣言主导下的一次会师。即便抛开《台州宣言》来看,中国汽车行业也走到了需要聚焦的十字路口。如今的市场,产品差异化低,打造爆款产品越来越难。

“没有爆款,就无法打造全球车,在全球市场去竞争难上加难”,业内人士表示。所以,极氪和领克的合并,被视为吉利在世界市场中蹚出高端竞争之路的一记重拳。

极氪和领克合并后,两个品牌均减少了20%以上规划的车型。未来,极氪品牌将聚焦30万元以上中大车型,领克则主打20万元以上细分市场。合并之后,能够在研发、平台、零部件采购等层面形成更多合力。

《台州宣言》之后,吉利控股集团将2025年销量目标定为271万辆。其中,吉利汽车目标200万辆,吉利银河挑战年销100万辆,极氪科技集团目标71万辆,未来两年将成为年产销百万级、定位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目标是美好的,过程是充满不确定的。吉利目前产品价位涵盖6万元-60万元整个中高低端区间,但在细分市场,缺乏爆款车型的吉利,仍面临跟其他新能源品牌一样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台州宣言》以聚焦为核心,就意味着冗余品牌的收缩,手起刀落的产品线调整,都将是阵痛的。

吉利,走得并不会舒服。

“不客气”的尹同跃

2023奇瑞科技DAY上,掌门人尹同跃放话,“奇瑞明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客气了,要进入新能源汽车排行榜的头部位置。”

然后,他在各种场合都表示,“奇瑞已经准备好了。”这个准备,尹同跃认为有三点,也就是奇瑞多年以来都在干的三件事。

“第一是技术创新。做出来别人做不到的东西,就能够垄断技术、垄断定价。第二是品牌向上。第三是去别人不敢去的市场,别人拦不住的市场。”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在奇瑞,有种精神被诠释为“干不成,跳长江”,这个精神来自于尹同跃浓厚的工程师思维。技术出身的尹同跃为奇瑞汽车塑造了“技术崇拜型”企业的性格,他所敬畏的也都是大众汽车的费迪南德·皮耶希、丰田汽车前前任社长丰田章一郎这类工程师出身的企业家。

在他看来,奇瑞就是吃技术饭、吃手艺饭的,再硬的骨头也要自己啃下来。燃油车时代,奇瑞在业内有了“技术奇瑞”的美誉。

因为对技术的偏执,在尹同跃掌舵奇瑞的二十多年里,曾占据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位置长达10年之久,也曾经支离破碎到站上崩溃的边缘,“奇瑞,待价而沽”,司空见惯。

尹同跃曾坦言做奇瑞太难了。他认为自己计划性不太强,性格并不适合做企业领导人,他甚至私下对朋友感叹:“有时候真是有一种要被累死的感觉。”这种压力也让尹同跃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反省自身原因。

不过,也正是尹同跃的反思和不服输,带领着奇瑞走过了那段黑暗的岁月。在采访时,尹同跃曾被问到,奇瑞能从“卖自己”到“赚美元”之间的变化,奇瑞做对了什么?

也是三件事。

一是产品开发调整。不断进行完善,提高效率。二是体系流程的优化。集成产品开发,学华为的做法,就是把体系打开了。三是优化创新体系。哪些东西必须出来,哪些技术必须出来,5年、10年后必须实现哪些技术,都要有规划。

说完“不客气”之后,奇瑞就像摆龙门一样,把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银河生态等5大技术领域的技术,一一摆给市场看。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已过耳顺之年的尹同跃,也决定把自己从标准的“理工男”,完善为能多维度思考的“全科生”。他曾笑称,“我60岁老汉都被车企卷出来卖萌直播。”

市场也给予这个“60岁老汉”一份配得上的成绩单。2024年,燃油+混动+纯电”全面发力,奇瑞全年销量260.3万辆,同比增长38.4%,创造了年销量的历史新高。年营收首次达到4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实现了年增长超1500亿元的跨越。

前不久,在奇瑞第1500万辆下线仪式上,尹同跃说,“很多人和我一样,黑发变成了白发,小伙变成了大叔,大叔又变成了老汉。但是,我们的公司变‘年轻’了……”

拿到成绩之后的尹同跃,再次说了第二个“不客气”。在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尹同跃表示,“明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必须进入行业头部。”

“奇瑞要做汽车界的华为。”尹同跃给奇瑞制定了目标,在智能电动化时代,成为芯片、软件等领域的专家和领导者。

2月20日,尹同跃在《封面》对话节目中透露,奇瑞正全力投入智能化研发,将覆盖传感技术、算法和芯片等核心领域,并基于规则与大模型端到端的方式同步开发低、中、高阶自动驾驶技术。

“这是史上最好的奇瑞吗?”‍

尹同认为,还不是。

从销量衡量,奇瑞的新能源销量与比亚迪相比差距巨大,并且缺乏爆款车型。和华为合作的智界S7,虽然销量有所向好,但依然处于“卖得越多亏得越心痛”,目前仍未找到“成本和售价打平”的解决方案。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奇瑞的新能源转型任到重远,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不足,奇瑞必须补齐短板。

“奇瑞PHEV已经实现每月销量稳定在五万辆,我们希望尽快每月稳定在十万辆。”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李学用说,“ 2025年和2026年,核心是混动之战,奇瑞希望用两年时间打赢混动这场仗。”

但是,随着智驾战的开启,奇瑞补齐短板的动作来得及吗?

“愤青”魏建军

或许,比起其他三个人,最难的是魏建军。

长城汽车2024年定下190万的销量目标,实际完成率只有64.91%,累计销售仅有123.33万辆。其中,五大品牌中,仅有坦克和WEY取得增长,其中承担新能源转型重任的WEY,全年总销量不足5.5万辆,只占总销量的4.5%不到。

销量完成率,长城汽车做得不好。不过,盈利却爆了。长城2024年的财报预告,预计净利润124-130亿元,同比大涨76.6%-85.14%。魏建军很自信,“如果长城汽车都不赚钱,那么就没有赚钱的企业了”。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此话,并不假。

虽然利润数据亮眼,但燃油车份额被大量抢占,新能源转型又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困境,却已经无法掩藏。今年1月份的成绩,再次展示了长城的这一危机。

1月份销量数据,长城跌幅超过两位数,销量达到80933辆,同比下降22.20%。从细分品牌来看,哈弗品牌风光不再,魏牌需要有一款有竞争力的车型“站出来”,只有主打硬派越野的“坦克”和聚焦皮卡细分的“炮”暂时领先。

这个局面之下,长城出现了两个待解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连续四年未能完成销量目标,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造车41年的魏建军,更愿意做一个技术工程师,坚持“我只管把车做好”。只要不出差,每周四魏建军都会准时出现在技术中心,参加产品评审会。

他坚信,品质能够带来销量。他提出,长城致力于实现“高质量的市场占有率”的主张,即不以追求数量为唯一目标,而是强调产品质量和经营质量以及多维度健康发展。

这个主张,是正确的,是长期主义。只是,焦灼的价格战之下,长城拒绝低价求量的做法,与市场表现发生了冲突。“要价,还是要量”,成为一个难题。

不过,魏建军并未因这个问题困扰。

“重要的是不盲目跟跑。要有战略定力和自己的节奏”。

让他难以理解的是,“先谈规模再谈盈利”已经成为共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路车企寄出降价大杀器,亏本卖车者大有人在。在他看来,“如果说高质量发展就是干 死一个算一个,血淋淋的,那今天就不要谈了。于是,他多次在公共场合斥责同行破坏行业规则与秩序。

全新的竞争方式,和魏建军执拗但并无错误的观念产生了冲突。于是,一些声音指责魏建军是“愤青”。“我不是愤青。”在一次访谈中,他解释自己发声是因为对这个行业有感情,“把造车看作人生中最大的事”。

魏建军饱含委屈,但他不后悔。

他曾表示,哈弗H6销量下滑的原因在于市场上充斥着无序和恶意的竞争,“虽然哈弗H6目前失去了冠军宝座,但我们对此并无遗憾。”

遗不遗憾,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建军需要想办法缓解利润顶梁柱坦克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从去年开始,比亚迪方程豹和奇瑞捷途逐渐分食坦克在越野市场的份额。

魏建军还需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如何在全新竞争格局,做到坚决且快速转身?很难。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仔细说来,长城的转型速度其实不慢。2018年就推出了纯电品牌欧拉及专属纯电平台ME平台,柠檬混动DHT技术在 2020 年底发布,领先比亚迪一个月。

还建立了电池厂蜂巢能源,攻克了高速叠片工艺,研发出了覆盖无钴、三元、磷酸铁锂全域化学体系的短刀电池。还有自己的智能驾驶公司毫末智行,建立了国内首个数据智能体系MANA。

可以说,长城手上是“余粮丰富”,他对转型的态度也曾十分坚决过。

2021年,魏建军对外发布长城2025 年战略时,曾坚定提出长城要在 2025 年实现全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都是新能源车。这是他向新能源转型最坚定的一次。他说,“死也要转型,不转型就得死,死了也在所不惜。”

随着价格战的深入,价格战砍到大动脉,新能源销量增长了,利润却大幅下滑。所以,去年,魏建军直截了当地表示,长城有所为有所不为。

利润第一,销量第二的理念是长城的印钞机。不过,高毛利、少卖多赚的模式还能保持多久?

再加上,随着智驾平权的战役开启,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布局智驾领域的长城,仍然没有为自己贴上明显的科技标签。魏建军认为,这是没能有效地将智驾的优势和特点传达给用户。

4个六旬汽车“狂人”的快打与慢回

长城智能驾驶采用的是眼下最热的“端到端方案”,内部训练出SEE端到端大模型,实现感知、决策、规控等环节的全链路一体化整合。做智驾,魏建军心里一直有一根安全底线。

因为谨慎,又回到那个老问题,藏着一堆技术的长城,如何将技术储备转化为销量?对于长城汽车而言,魏牌蓝山和高山,则是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落子。

魏建军选择亲自出马,以60岁“高龄”发视频、做直播,也意味着长城转型的坚决一战。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BusinessCars 7477粉丝    2840作品 关注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