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倒闭潮下的美国新势力,为啥全都“学废了”?

倒闭潮下的美国新势力,为啥全都“学废了”?

汽车公社 1105浏览 2025-02-25 IP属地: 未知

“新势力造车其实就两种结局,要不就是学会了,位于大盘慢慢站稳脚跟;要不就是学废了,轰然倒塌后消失在深渊之中。”


不可否认,经历了2024年的残酷洗礼,相信大多数读者对于文章开篇的一段话,都或多或少有所感触。



毕竟,无论高合也好,极越也罢,都能作为最血淋淋的论据。


如果将时间轴拉得更长,不留情面的淘汰名单无疑赫然写着:爱驰、天际、威马、赛麟、博郡、奇点……一位位失败者的名字。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便是对于上述提及的所有品牌,再恰当不过的形容。至于为何出局,“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则是行业通用的答案。


而文章开篇,之所以抛出洋洋洒洒几百个字,还是想要引出接下来的主角——美国新势力造车。


因为,十分有趣的是,中国车市发生的这一幕幕充满戏剧性的桥段,位于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上同样在徐徐上演。换言之,能够留在牌桌上的品牌愈发稀少,大多数选手都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


譬如,被人熟知的Nikola。


就在上周,其正式位于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将探索出售资产。而从Nikola向法院提交的文件来看,公司资产估值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负债却高达10亿至100亿美元,属于严重的资不抵债。



实际上,这家美国新势力造车沦落到如此地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近年来,Nikola一直面临着现金流紧张、需求疲软、高管频繁离职以及股价暴跌等多重困境。


去年创始人Trevor Milton又被判处了四年监禁,其从2019年开始,为了个人利益散布有关这家电动卡车初创公司的谎言,导致投资者损失巨额财产。


欺诈丑闻的曝光,导致股价开始暴跌,市值大幅缩水,不仅让公司的声誉遭受重创,也引发了监管机构的介入调查。


反正,无论站在哪个维度,Nikola都算是符合“学废了”的标准。而随着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相当于为自己跌宕起伏的造车生涯,彻彻底底画上了一个十分沉重的句号。


无独有偶,进入2025年以来,美国新势力造车中的另一位被寄予厚望的选手Canoo,则在上个月底发布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无法从美国能源部贷款计划办公室获得财政支持,高管正在与外国资本进行讨论,但鉴于这些努力没有成功,董事会做出申请破产的艰难决定。”



是的,你没有看错,失败的结局同样明晃晃摆在了台面之上。


必须承认的是,这家由两位前宝马高管创立的明星企业,以其独特的滑板底盘技术和一系列创新车型,一度成为大洋彼岸电动车市场上稀有的焦点。


2020年底借壳上市时,公司市值一度高达21亿美元,更是成为了美国新势力造车中绝对的“香饽饽”。


奈何,短短四年之间,Canoo却接连经历了合作告吹、高管变动、股东撤资、找钱受阻等一系列的“黑天鹅”事件。股价,则从巅峰的近90美元,一路雪崩至仅有0.1美元左右。


曾经有多风光无限,如今就有多暗淡收场。


据悉,1月底Canoo已停止了全部运营,成为了“破产大军”中的一员。当然,在它之前,还有ELMS、Lordstown Motors、Proterra等等昙花一现主机厂的身影。



写到这里,再次试图论证前文的一个观点。“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便是一家新势力造车坠落深渊的根本原因,放在美国依旧适用。


为此,一层层拆解。


有关“天不时”,众所周知2020年,碍于疫情导致的经济大环境疯狂波动,联邦政府为了救市,不得不大肆印钱。


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理所应当流入了处在风口上的电动车板块。上述一位位“失败者”,几乎都捞的盆满钵满。


而在有心之人不断的炒作下,以Rivian为例,敲钟首日市值甚至一度超过了行业传统巨头福特,短期内更是飙升至非常夸张的1500亿美元。


奈何,令今天文章主角未曾料到的是,联邦政府史无前例的加息,会来的如此之快。宏观调控之下,流淌的“热钱”迅速消失,资本开始迅速回归冷静,很大程度上切断了外部融资通道。


碍于尚未实现自我造血,美国新势力造车纷纷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才过了不久好日子的它们,瞬间陷入到难熬的泥潭之中。



反观“地不利”,更多代指联邦政府的微妙态度。


先望向市场端,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当地电动车销量便出现了明显的趋冷。就算强如特斯拉,也令人感受到了开拓乏力,告别了不断暴涨的阶段,更别说尚且稚嫩的美国新势力造车。


2024年,整体情况仍没有太大的改观。


进入2025年以来,随着特朗普的卷土重来,则让本就不容乐观的情况,越来越雪上加霜。


开工首日,便急不可耐结束了前任拜登的“绿色新政”,更是宣布撤销电动车“强制令”,试图唤醒与振兴传统汽车工业。


与此同时,还直接冻结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拨款,并考虑取消每辆电动车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


绝不是危言耸听,一套“组合拳”下来,对于今天文章的主角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6


至于“人不和”,更好理解。


必须承认的是,大部分美国新势力造车从战略层面,到研发层面,到推新层面,到销售层面,再到运营层面,都是所谓的“草台班子”。


一旦遇到扑面而来的压力,哪有什么抗风险能力,“遮羞布”只会被迅速撕下。


加之在新能源领域,美国当地的供应链也并不成熟,留给今天文章主角的容错空间实在有限。


总之,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学废了”的背后,“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均占据着极大的比重。更直白来讲,美国车市失去了培育新势力造车的肥沃土壤。


只不过,萧条的氛围之下,好似著名演说家贾跃亭与他的FF,以及创立不久的第二品牌FX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2025扬帆蓝海”成为了他对于今年的定调。


不管是不是又在忽悠,不管最终能折腾出什么水花,与诸多接连倒下的本土选手相比,仍留在牌桌上“磨刀霍霍向猪羊”。


还是那句话,“有时候,不服不行。”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298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