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都啥时候了,还觉得买国产豪华车丢人?

都啥时候了,还觉得买国产豪华车丢人?

汽车公社 1358浏览 2025-03-07 IP属地: 未知

“10分钟大定6900台,2小时大定10000台……”


“一辆起售价近53万的纯电轿跑,雷军几乎只用了一会儿,就卖出了原来预期中的年度KPI。与此同时,一台近53万的国产车,能让所有人惊呼便宜、超值、颠覆,产品与营销的匹配度,真的太夸张了。”



“而小米SU7 Ultra从表面来看,彻底堵死了运动新能源轿车的路,实际上也给了保时捷包括BBA又一次的重击。”


“现在,还有人怀疑雷军造车的控盘能力吗?”


“况且,别忘了,SU7 Ultra之后,小米接下来要推的分别是主流大五座的YU7,以及谍照悄悄浮出水面的那款大六座SUV。当品牌立住,标签贴牢,地基趋稳,真正的猛攻要开始了,所有人都该好好想想怎么应对。”


绝不是杜撰,文章开篇洋洋洒洒的几段话,就来自于上周四那场惊艳全行业的发布会后,位于朋友圈留下的真情实感。


夸张,真的太夸张了。


必须承认的是,无论从产品端,还是营销端,雷军与他的小米汽车,都给整个中国车市,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当然,作为旁观者,愈发庆幸的是,随着SU7 Ultra祭出山呼海啸般的攻势,今年诸多自主品牌对于豪华车乃至超豪华车板块,无疑发起了总攻。曾经,这片阵地的确鲜有国产车型的位置;眼下,越来越多的选手却开始抢占一席之地。


汇总成一句话,“时代,变了。”


这盛世如我们所愿


本段开篇,首先抛出一组数据。


2024年,中国豪华车总销量达到565.1万辆,同比增长12.6%。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起,国内豪华车新能源渗透率便越过了50%大关,11月甚至一度爬升到了55.1%的高位。最终,使得全年的新能源豪华车份额占比达到49.2%,同比增加11.8个百分点。



试问,意味着什么?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过去,传统燃油时代,以BBA为首的合资品牌,牢牢把守着豪华车板块几乎全部的“蛋糕”。但随着电动化转型浪潮的愈演愈烈,转身缓慢的它们,迅速被疯狂内卷的自主品牌所撕咬,眼下已然到了近乎失去“半壁江山”的地步。


而迈入2025年,完全能够预见的是,格局肯定会继续发生山呼海啸的骤变。


就拿问界为例,拥有华为背书的它突然官宣,旗下2025款M9正式开启预订,预售价47.8万元起,3月上市;同时,全新产品M8同样开启预订,预售价36.8万元起,4月上市。


老实说,上述一套“组合拳”下来,所有合资品牌又得“抖三抖”。况且,不要忘记,问界手中还握有M7与M5两张底牌。虽然不及M9与M8那么震撼,但也能提供力所能及的贡献。


由此以点概面,迈入全新的竞争周期,你会明显发现诸多自主品牌位于豪华车板块的推新力度,甚至到了有些“丧心病狂”的地步。



只要有能力,只要有储备,只要有野心,都试图从中分一杯羹。即便碍于种种原因,不少产品都会成为所谓的“炮灰”,可这场饱和式的攻击,仍会让合资品牌非常难受。


继续转换视角,文章开篇聊到了小米SU7 Ultra,那么还有两位选手无法忽略——尊界S800与蔚来ET9。


在我眼中,上述三者组成的冲高矩阵,无疑代表了中国车企目前最强的研发储备、制造能。并且十分有趣的是,三款车型之间的战略打法与产品定位完全不同,冥冥中形成了很好的差异化。


一辆是极致性能,一辆是技术旗舰,一辆是顶奢豪华。


反正,不知道各位读者望着武装到牙齿的它们是什么感受,就我个人而言,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与欣慰,“这一次,是真的站起来了。”


实际上,经历了2024年的洗礼,主流乘用车板块已经被国产新能源车成功拿下,并且是从销量端到心智端彻彻底底的拿下。


而2025年,按照此刻展现出的趋势,国产新能源车极有可能在豪华车板块,再一次复制同样的胜利。毕竟,一旦合资传统燃油车的防线被击穿,接下来便是排山倒海般的抢占与重塑。


借用雷军发布会上原话,“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开启。”


买国产豪华车不丢人


撰写今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接下来,合资品牌位于豪华车板块,究竟该拿什么抵御自主品牌愈发变态的猛攻?靠产品?还是比营销?



理性客观的讲,都很难。


因为,按照目前的行业风向,两条路径无疑都是中国车企玩得更加极致。至少在终端用户的感知层面,是板上钉钉的。


相比之下,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例,在华深耕多年积攒下的口碑与打造的形象,俨然成为了仅剩的“护城河”。


直白来讲,不少人依旧觉得动辄花费几十万上百万,还是买BBA有面子,尤其进入到下沉市场,“三叉戟、蓝天白云、四环标”仍然十分顶用。


但必须明白的是,随着购买豪华车潜客的年龄日趋年轻化,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并未见证过合资品牌的辉煌时代,盲目的崇拜本就有限。


一旦失去了该维度的庇护,固守将变得难上加难。


BBA亦是如此,二线豪华更是雪上加霜。



或许,也正是碍于越来越窒息的生存压力,2025年明显感受到合资品牌纷纷大幅度的降低身段。


譬如,全新一代宝马X3,不仅轴距加长产品力大幅度提升,起售价更是定到了35万元且可谈;譬如,网传奥迪Q5一口价仅需不到24万元;再譬如,路虎发现运动、捷豹XEL,终端优惠后甚至杀入到了20万元以内……


放在曾经那个它们掌握绝对话语权的阶段,想都不敢想象。


至于合资品牌身处豪华车板块定价体系的“崩塌”,表面来看还是与其主动的“让利换量”有关。毕竟,对于大多数主机厂来说,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实在太重要了。


顺势,望向更深处,上述种种操作,无疑再次反映出电动化浪潮的裹挟之下,自主品牌的不断向上,彻彻底底打破了合资品牌舒舒服服赚钱的“好日子”。



殊不知,最近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花几十万元买国产豪华车,不就是纯纯的冤大头?”


对于这样的偏激观点,今天文章的标题便是我给出的反驳,“讲道理,如果没有自主品牌的异军突起,哪有合资品牌的自降身价?”


“过去,没钱买BBA;现在,没钱的才买BBA。”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背后的深意值得细品。


而2025年,大胆预测,随着经济大环境的继续复苏加之部分用户开始消费升级,中国豪华车总销量迈过600万辆大关,应该不成太大问题。反观新能源渗透率,大概率会超越55%甚至冲击60%。


基于这样的背景,自主品牌份额极有可能夺下“半壁江山”。届时,有了数据作为支撑,将更有底气喊出,“买国产豪华车不丢人。”


当然,与合资品牌的对垒,喊赢还为时尚早……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847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