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麻哥
一、政策突变:合并流产,独立成军
2025年6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一纸批文震动行业:长安汽车正式脱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成为首家由国资委直管的专业化汽车央企。此前盛传的“东风长安合并”彻底终止,官方明确“聚焦核心主业、破除体制束缚”为重组核心逻辑。这一调整涉及长安体系2.6万名员工、2024年超6000亿营收资产,堪称汽车“国家队”改革的破局之举。
数据难点解读:
长安独立涉及庞杂资源切割——
员工规模:兵装集团汽车板块2.6万人(需重新划分编制);
营收分割:2024年全口径营收2767.2亿元(含合资公司),需剥离非汽车资产;
供应链重组:跨区域工厂协同成本短期或增5%(机构预测)。
二、独立动因:效率压倒规模
长安选择“单飞”直指整合痼疾:
地域鸿沟:重庆(长安)与武汉(东风)供应链跨省协同年均成本激增,这或许也是影响长安与东风合并计划的原因之一;
管理冗余:两家副部级央企合并需重构8大体系,或许磨合周期将超3年;
战略纠偏:国资委要求“放弃规模崇拜,死磕三电与智驾技术”。
正如业内人士调侃:“硬凑‘万亿巨无霸’,不如让学霸自由冲刺!”
三、机遇与争议:独立是升维还是冒险?
新长安手握三大王牌:
技术共享:整合兵装军工级涡轮技术、高能量密度电池专利;
资本特权:优先承接500亿国家级新能源基金;
合作破壁:与华为、宁德时代共研固态电池(2026年量产)。
当然也有质疑派表示:“单打独斗难抗比亚迪!长安海外销量仅为比亚迪1/3,阿维塔年亏40亿拖后腿。”
四、行业变局:技术竞赛取代价格内卷
长安分立后,央企形成“一汽、东风、长安”三足鼎立。国资委同步严令:
考核转向:2025年“技术自主率”权重首超“营收规模”;
禁恶性降价:资源集中攻坚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领域。
网友玩梗:“以前拼谁家车便宜,现在比谁家电池硬!”
结语:
长安的“单飞”,撕开了央企重组的新剧本——宁要实打实的“技术自由”,不要虚假的抱团取暖。当国家队扔掉“铁饭碗”,端起“金刚钻”,这场与特斯拉、比亚迪的硬仗,才算真正开锣!
7月29日,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为中国汽车产业按下了加速键。
还不爆雷?车圈某大销量增长27.35%
做中国的超豪华标杆,仰望打定主意了。
禁止进口和销售这四个品牌的车型。
“车圈纪委”7月销量:该同学成绩始终保持稳定
技术与场景双驱动 星程耀高端房车助力文旅产业升级
新央企、新长安、新深蓝。
奕起热爱,派生精彩。8月1日,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此次发布会不仅是东风奕派科技整合优势资源、焕新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携手华为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央企新动能,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可靠、智能、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自研与用户服......
六连涨!岚图汽车7月交付12135辆 双爆款战略的惊艳开局
全新的东风奕派科技,将为用户带来更可靠、智能、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自研与用户服务融合领域也将迈入全新阶段。 #央企新势力才是真能打# #华为乾崑再添一派#
东风奕派科技发布“未来之翼”战略蓝图,锚定全球化布局
2025年8月1日,星程耀高端房车品牌北京CBD展厅开业揭幕仪式圆满举行。
尽擎探索 驰骋天地 美孚1号™携手吴彦祖演绎好戏还在后面
乘龙卡车发三张海报进行回击、东风高管支持维权,央国企气质很硬
8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7月销售成绩;7月销售新车68034辆,同比增长3%,继上半年同比增长16%之后,再次将正增长时间记录拉长,说明其“合资新力量”的成色更足了。
北京越野BJ40燃油版的低价策略,无疑是对一年内高价购车的老车主们的一次沉重打击。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7月份投诉指数数据,SUV的投诉指数为8133.45,环比上涨40.34%。整体来看,上榜的车型中,新势力占了50%,自主车企占了50%。
长城汽车7月品牌销量解读:硬派车是定海神针,或可考虑SUV硬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