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在国际展销会上,欧洲客户对姜太云的疑问轻蔑回应:“手调的减振器,你们中国人做不了。”
那时,姜太云还在国际品牌减振器代工厂工作。
18年后的2025年,在国际越野拉力赛上,全球顶级赛车队卡玛兹大师车队对姜太云竖起大拇指:“K-MAN,最好的减振器。”
此时,姜太云已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减振技术的K-MAN(科曼)创始人。
从代工制造到自主研发智造,从“你们中国人做不了”到世界舞台的逆袭,这条路,姜太云走了18年。
在不久前落幕的2025丝绸之路拉力赛上,三台搭载K-MAN减振器的卡玛兹赛车以绝对实力包揽冠亚季军。这不仅是车队的又一次胜利,更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减振技术在世界顶级赛场的实力应用——K-MAN不断在突破自己的技术标准。
领奖台上,姜太云和K-MAN团队被簇拥在C位。那一刻,他15年前在浙江嵊州乡间小院立下的誓言已然实现:“在减振器领域,中国需要自己的世界级品牌。K-MAN要成为这个品牌。”
01
2010年之前,中国减振器市场最重要的业务是为国际品牌代工,且多为基础款产品。
姜太云大学毕业后曾入职一家国际减振器代工企业,因表现出色,很快担任要职。
一次与意大利客户的交流中,他提出代工高端可调减振器,对方轻蔑回应:“你们中国人做不了。”
“那句话像刀子一样扎在心上。”多年后姜太云回忆,“我是做技术的,自尊心强。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超越他们的产品。”
2010年,在自主研发提议被多次拒绝后——代工利润稳定,非技术出身的老板不愿投入未知市场——姜太云辞职了。
他带着填补中国赛车减振器技术空白的理想,在浙江嵊州一个朋友的乡下院子里开始创业。
资金匮乏、条件简陋、国内无先例,却阻挡不了他这个理工男对技术的自信与执着。
02
2011年11月,K-MAN第一代赛事减振器问世。
当时国内市场上多数减振器不可调节或仅能单向调节,而K-MAN已实现压缩和回弹双重调节的技术突破。
姜太云自己扛着8支减振器坐夜班大巴送给车手参赛。当装配K-MAN的赛车取得佳绩时,他知道自己赌赢了第一步。
此后几年,K-MAN的发展称得上是顺利。但任何伟大品牌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
03
2018年,正值上升期的K-MAN因生产差错遭遇致命危机,品牌口碑跌至谷底。有人劝他放弃品牌另起炉灶,损失更小,但他选择直面问题,几乎耗尽家产召回全部问题产品。
破釜沉舟后,是绝处逢生。K-MAN没有倒下,此后更加重视研发生产。
2018年后,K-MAN研发投入占比超50%,建立比大学更完善的实验室,技术与国际最尖端接轨。
在K-MAN江苏南通的工厂,价值几百万、上千万设备多到令人咂舌。“技术更新迭代很快,我们等不起。”姜太云说,“知名品牌出现故障用户会原谅,但K-MAN不行,我必须保证更高品质才能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这种极致追求,让K-MAN很快实现华丽转身。国内不少顶级赛车队的车手,都曾自费选择K-MAN;而国内几乎所有越野车的官方改装版,装配的都是K-MAN氮气减振。
但姜太云的野心,不止于此。
04
在全球顶级改装展美国拉斯维加斯SEMA Show上,不过几年时间,K-MAN就从最初Eibach(艾巴赫)的合作商,到成为独立参展商;2019年展会上,美国巴哈1000赛事车队与K-MAN达成合作,那是美洲赛车圈首次有中国品牌深度参与此项顶级赛事。
2020年,装配K-MAN减振器的赛车在达喀尔拉力赛创下中国车手历史最佳战绩,正式开启其品牌国际化新征程。此后,K-MAN助力多国车手不断刷新战绩……
2023年,当拥有19次达喀尔冠军头衔的世界顶级赛车队——俄罗斯卡玛兹大师车队全球寻找优质减振器供应商时,K-MAN进入其视野。
05
“如果早两年,我未必有信心接这个合作。”姜太云回忆,“但这两年K-MAN技术取得了突破,我有信心我们是助力,而不只是借力。”
历经一年调试和以赛代练,卡玛兹很满意,但在俄罗斯冠军奖杯赛上,卡玛兹还是要求遮盖K-MAN的logo。他们解释:“如果产品好用,不想让对手提早知道;如果不好用,也不伤及双方品牌。”
这种谨慎背后,是对中国品牌既期待又保留的心态。姜太云意识到,在国际顶级赛场,仅有技术不够,还需建立全方位信任。
当K-MAN助力卡玛兹包揽俄罗斯冠军赛冠亚季军后,这种保留彻底转为信任。
06
2025年丝绸之路拉力赛上,五台卡玛兹赛车中有三台选择K-MAN减振器,这次logo未被遮盖。最终,这三台赛车以绝对优势包揽冠亚季军。
对常胜将军卡玛兹,或许只是荣誉簿上多一笔;但对K-MAN,这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减振技术在世界顶级赛场的实力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2025丝绸之路拉力赛蝉联大旅游体验组冠军的坦克300,同样是海外车手自主选择的中国品牌产品。国产车与国产配件,正在世界舞台交相辉映。
这,是中国智造的骄傲!
赛后,当多国车队主动走向中国红的K-MAN工作车寻求合作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成功,更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
写在后面
在“一带一路”的广阔天地里,这个中国品牌用硬核技术赢得的不只是订单,更是制定游戏规则的入场券。当顶级车队开始参照K-MAN的技术手册调整参数时,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减振技术新纪元正在到来。
这不再是一个追赶者的故事,而是一个引领者的宣言。K-MAN证明: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企业不仅能做出好产品,更能定义什么是"好"的标准。
从古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到今天的技术标准输出,中国品牌正在世界舞台完成从"制造"到"智造"再到"制标"的华丽蜕变。
在减振技术这个曾被国际巨头垄断的领域,中国品牌正在重新定义行业标准,而K-MAN的全球化征程正走在新阶段。
文:燕七 图:K-MAN
炎炎夏日,上汽大众途岳家族热度不减,7月销量再传捷报,单月劲销12,291辆,持续领跑紧凑型SUV市场。
日本评价中国发动机:想赶上日本,还有点儿难度!
近期易车榜公布了7月各款车型的销量数据,从榜单中的车型表现来看,共有三款车型实现了月销过3万,同时其他车型均实现月销超2万,除了销量的增长之外,我们也能注意到在当前电气化浪潮下
东风帮日产逆袭,7月销量超越所有新势力
不用纠结取舍!全新岚图知音配齐华为全家桶 22万元起预售开启
继N7之后再掀热潮!东风日产插混新秀N6公告图曝光 价格锚定12-15万
皮卡7月销量丨比亚迪同比翻倍,长城持续回暖,江淮得加把劲
齐头并进!比亚迪王朝丨海洋1-7月累计销售228.7万辆 稳居销量榜首
“3倍”轮轴比竟已滑向“拖拉机水平”?一汽丰田高管“数学打脸”雷总
日前,日产中国公布的数据如一剂强心针,7月中国区销量57,359辆,同比激增21.8%,其中日产品牌单月销量51,005辆,同比增长27.5%。这一增长背后,是上市仅三个月的纯电轿车N7以6,455辆的月销成绩,扛起销量大旗。而随着插混车型N6官图发布、四季度上市计划落定,日产正......
凯迪拉克为CT5/XT5等车型推送OTA升级,优化33寸9K屏交互逻辑:新增自定义工具栏、快捷控制菜单和负一屏卡片。推出“蓝莓之夜”等沉浸主题,联动氛围灯、音响和空调,提升情感化体验,强化燃油车的智能竞争力。
从乡村讲台到深耕全球智造版图,龚大兴的实业创新之路
8月14日,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重磅开业!
【2025年8月13日,武汉】8月13日,岚图汽车CEO卢放通过个人微博发布全新岚图知音预售信息,宣布全新岚图知音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22万元起,同步推出包括2000元订金抵扣5000元尾款,价值万元预售升级礼等预售权益。新车将于8月底正式上市。
比亚迪赛车场盛大开业 打造“全民赛道 全场好玩”新体验
8月14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92.9亿元,扣除外汇汇兑税后归母净收益等非核心损益后,实现核心归母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
全民赛道 全场好玩!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正式开业!
全新岚图知音开启预售,统统配齐22万元起,安全、智能、空间、舒适,一个都不能少。
8月上旬,当上证指数连续攻击3674点、3731点等重要指数关口时,曾经在春节后一度领涨的机器人板块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近期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召开,乘此东风,机器人公募会卷土重来吗?
一汽奥迪开启全新“融合直售”模式,深度整合经销商体系与直营模式优势,以全国统一定价、线上与线下直连等创新举措,为豪华品牌树立销售模式创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