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百咖评」下滑、欠薪、裁员……新能源汽车企业寒冬已至?

「百咖评」下滑、欠薪、裁员……新能源汽车企业寒冬已至?

大咖言车2019 1963浏览 2019-08-20 IP属地: 未知

在补贴逐渐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30个月内首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9%和4.7%。中汽协:新能源车销量30个月内首降

行业整体数据下滑的背后,是新能源企业面临的尴尬。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比亚迪罕见下滑一成,不少造车新势力欠薪、停工、裁员。

新能源汽车企业寒冬已至?

造车新势力的下半场拼的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在第10期的《百咖评》中,百度汽车邀请了6名行业资深媒体为我们一一解答。


「百咖评」下滑、欠薪、裁员……新能源汽车企业寒冬已至?


苏雨农:新能源汽车市场短期困难后劲十足

「百咖评」下滑、欠薪、裁员……新能源汽车企业寒冬已至?

国内新能源汽车7月销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下跌了3%,这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发展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能意味着新能源车市场也进入了寒冬。目前下滑的现状,是中国车市整体下行的大气候,以及新能源车政策调整的小气候综合造成的结果。对于新能源补贴标准的调整,大家比较共识的是,对虚火上升的新能源市场有一定的降温和调整的作用,有利于市场规范化。

新能源汽车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除了政策的加持,新能源汽车产品本身是很有价值的,只是潜力还没有被消费者完全意识到。当然,现在新能源车可选择的种类还不算多,比如过分集中在特定的价格区间,有很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并没有拿出让人信服、让市场接受的产品。所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市场细分也越来越多元化,经过一个特定节点之后,我相信这个市场一定会爆发,一定会真正走向市场导向。

造车新势力目前面临的困难,不是因为它是新能源车,而是因为在整体市场下行,产能过剩的背景之下,作为一个新品牌、新企业进入市场,和传统车企比,生存更加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可能都无法实现产品上市的步骤。

现在造车新势力所面对的困难,我觉得包括这么几点:

第一,是企业的体系能力。从零开始造一款车,从研发、设计、制造到销售、渠道、市场等诸多环节,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在传统企业看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造车新势力做不好的话,可能会失去入场的资格。同样的零部件,你的采购量,你的合作基础,无法和传统企业竞争。可以说每一步都充满艰难。

第二,是融资能力,特别是现在这个阶段,融资就是生存的根本。这是任何一家企业发展的前提。

第三,过硬的产品实力。造车新势力不但需要快速推出符合基本造车水准的产品,还需要具备鲜明特色,比如智能化的用户体验、服务体系等等。也就是说,作为造车新势力,要想在这个市场上立足,付出的努力要比传统的企业多得多,难度其实也更大。

第四,品牌认知度的打造。以蔚来为代表的很多新生造车势力对市场快速的反应,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以及对时机的把握、企业管理的能力等等都是值得传统制造企业学习的,这个也是我特别佩服和支持造车新势力的原因。但是,也不否认他们面临着艰巨的困难,我觉得现在还没有在市场上推出主力产品的新势力,都是PPT造车阶段,没有实现量产,这样的企业,我都不太看好。但我也相信,新势力中的少数企业,会最终立足于市场。但是需要特定的发展路径,比如与传统车企、互联网巨头以某种形式深度绑定。


孙铭训:新能源车市场开始分化 消费需求已前置

「百咖评」下滑、欠薪、裁员……新能源汽车企业寒冬已至?


最近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下半年将进入硬着陆,参考依据就是7月份的销量下滑和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我个人并不认同,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一个即将摆脱政策优惠的新阶段。

众所周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长达30个月的销量增长,但这并不是说新能源汽车的寒冬已至。

第一,个别月份出现销量下滑,很正常,不具备参考价值,我认为整个行业仍处在向上攀升的阶段;

第二,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进行消费升级,这一过程中,低端市场产品供应下降,中高端产品开始得到社会认可;

第三,一些新的智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扩张,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发生分化。

上半年,我跟北汽蓝谷(600733.SH;北汽新能源母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连庆丰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他认为如果新能源汽车只是因为把动力总成的转变,那么它的市值肯定赶不上传统的汽车公司。但为什么特斯拉的市值能够超过福特、超过通用?

连庆丰用4个万亿级市场来解释新能源车企的市值高的原因:整车制造、能源管理、智能网联和智慧出行。

从上述四个方面,回归到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应该从那个方面发力,当然是从智能化、中高端市场发力。

爱驰汽车创始人、总裁付强在接受《出行财经》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最大的风口是汽车的智能化,只是电动车能让智能化能够更好的实现。

付强对智能汽车的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有一定程度的辅助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第二,一定是在线的。第三,在线包括对电子构架的要求,然后是可交互的。第四,日后逐渐按级别分,是不是实现了预控制。

在付强看来,现在的年轻消费者都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习惯了“不下线”,习惯了在线所带来的消费体验和商业模式。所以他们与其前辈的最大不同是,他们希望希望服务是便捷的,服务是主动找他的,而后者则习惯了找服务。

所以,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前置于市场,新能源车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些需求,所以这个市场是巨大的,才刚刚开始的。


林燃:谁的交易成本更低谁就能活下来


「百咖评」下滑、欠薪、裁员……新能源汽车企业寒冬已至?


造车新势力的下半场,挑战我认为有两个:一是黑天鹅事件,二是交易成本的问题。

一方面是造车链条不确定性因素的累加,一方面是宏观大环境的各类不确定事件,再加上又是新生事物,自然出现频率要远高于传统造车势力。

有的黑天鹅事件是宏观环境造成的。

像蔚来准备赴美IPO,中美贸易战开打就是黑天鹅事件,要说不影响蔚来的股价,那绝对是假的。而黑天鹅事件,有些时候是流感,可以让你的身体免疫系统更加强大,有些时候是癌症,可以让之前一切的努力瞬间归零。

本质上,黑天鹅事件属于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只要造车新势力无法排除造车链条每一个环节上的“雷”,就很难避免黑天鹅事件。

而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标志性理论。一项交易的达成,准备需要成本,成交需要成本,售后还需要成本。而交易成本过高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集体的难题。

造成交易成本过高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因为渠道的匮乏,导致交易是对点的,对个体的,这让很多车企的公关部市场部的担当人很头疼。另一方面因为被各种“颠覆”的口号迷了眼,竟然心安理得的认为自己中国汽车产业的“颠覆者”,对于传统渠道的天然不重视,大力鼓吹直销模式。

特斯拉它之所以敢于做直销,是因为它在资本市场上融到钱了他亏得起。

事实上,传统经销商模式才是对“面”的交易,它解决了主机厂的交易成本课题。有了好的产品,好的营销,经销商要做的就是集客和消费者教育。

有人说,直销模式也可以做好消费者教育,直销是可以,但也就仅限于所在的商圈,商圈是稀缺资源,未来租金只会越来越贵,当然这不是它的天然弊端。

直销模式的天然弊端依然是成本:一是,主机厂造车加销售,这个饼只会越摊越大,大范围直销网络的建立一点不比造车便宜。二是,它天然当不了主机厂的风险蓄水池,无法帮助主机厂转移库存压力。

所以,造车新势力谁能活下来的一个指标就是:

——在市场化下,谁的交易成本更低谁就能活下来。


高薇:造车新势力下半场危与机并存

「百咖评」下滑、欠薪、裁员……新能源汽车企业寒冬已至?

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应声下跌,对车企而言可谓“危”与“机”并存。

“危”表现在随着市场增速放缓,车企新能源车型销量开始受到影响。这个时刻,车企都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咬牙承受失去补贴依然保持原有优惠的价格,还是上调车价?

“机”对于车企来说,也并非没有。对于一些续航里程可观,安全性高、品质好的产品而言,更容易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所以造车新势力下半场比拼的还是技术和产品。这是汽车行业的根本。根不做好,画再多的叶子也没有用。


熊斯思:政策调控之手利于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

「百咖评」下滑、欠薪、裁员……新能源汽车企业寒冬已至?

根据中汽协和乘联会的数据,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量同时出现了环比和同比下滑,而且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下滑量较大,其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国家补贴逐步退坡、地方补贴取消的因素。其实一直以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都是由政策主导、地方政府推动的,总体而言市场化步伐偏慢,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新能源车企的寒冬已至。随着政策对这块市场影响因素的降低,反而会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强新能源车企自我在产品、品牌、服务能力的提升。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造车新势力此前拥有的体系架构优势和市场传播优势会逐渐被减弱,随之而来,它们更需要在产品质量、售后满意度以及用户粘性等方面倾注更多心血。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大咖言车2019 492粉丝    16作品 关注 百度汽车频道《大咖言车》栏目官方账号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