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极越,慢了三次

极越,慢了三次

BusinessCars 4浏览 2024-04-15 IP属地: 泰国

3月25日,极越CEO夏一平在反思极越销量低迷的原因时,将矛头直指营销。

“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新的品类产品,当一个用户进入极越门店,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要买车,而是这是什么品牌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解决问题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作为CEO的夏一平经常跑去一线对销售团队进行培训,还亲自参与卖车之外,他还把手里的手术刀,伸向了营销端。

近日,有消息称,极越营销端UD-用户发展部门负责人杨振及多名总监都已离职。目前,营销端UD-用户发展部门由夏一平亲自负责。销售端UO-用户运营部门负责人,由Andy.Gao负责管理。

夏一平的刀速,加快了。

图片

其实,从前几天夏一平进行反思之后,极越就声明要在品牌和营销环节进行补课。由此可见,夏一平并没有将销量不好的重点,放在产品本身。在他看来,极越01是有这个实力可以和市场竞品争一争高低的,卖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前期的目标用户找得不够精准”。

虽然,夏一平谈及极越的市场竞争时,用了很谦虚的一句话,“远没有到杀掉谁的程度”,但是他对产品实力的自信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说我们想跟谁对标,要跟谁打一仗,从始至终,我们就想着跟特斯拉打一仗。”

当然,对标特斯拉不是错。但问题在于,极越的问题真的只是用户找得不够精准,营销功课做得不够充足吗?

新瓶装旧酒,难承李彦宏之愿

极越有百度、吉利两大靠山。

百度作为国内最早投入研发自动驾驶的科技公司,吉利作为深耕造车超过30年的存在,理论上来说,极越的技术和制造生产,都不是问题。从实力背书来说,极越确实有机会和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产品,进行同场竞技的。

但是,极越01作为极越品牌的首款车型,上市之后的销量甚至都没有出现向上攀爬的趋势,一番声势浩大之下,打了一发哑炮,销量差到用“低迷”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数据显示,去年极越01销量仅为774辆。今年1至3月销量分别为218辆、147辆、511辆。

上市半年多以来,林林总总加起来,极越01的销量不足2000辆,还不如竞争对手单月款车型的单月销量多。这个销量数据,实在难以谈及竞争力,更别提“杀掉谁”了,因为谁都不害怕。

图片

销量上不去,就要找问题。

在夏一平的反思中,他把问题归结为两点。

一个是营销。“营销手段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与雷军之前对各大车企的‘致敬’连环炮相比,极越01的营销策略显然逊色不少”。

另一个是品牌。他认为,极越01前期经过品牌更名和股权变动后,品牌影响力尚未达到竞争对手的水平,在市场推广和用户认知方面挑战很大。

当然,他指出的这两点,的确是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夏一平从幕后走到台前,他认为品牌认知建立初期,应该把多把用户带上车。

今年1月起,极越营销和销售团队进行大换血,并且由夏一平亲自带队,开启变革。此外,极越还加大直播投入,夏一平和李斌一样参与到直播中来,加强产品与市场的联系。不过,夏一平并不如其他人一样自带流量,所以直播效果不尽人意,只能把百度当家人李彦宏搞来助阵。

夏一平纠偏的方向,从市场角度来说,并没有错。通过这一举动,更容易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以及战略落地时是否到位。

不过,核心问题在于“战略是否正确”。从品牌推出到极越01落地上市,每一步都好像要比市场的速度慢一些。

最初极越还叫“集度汽车”的时候,就曾多次问到,在 2021 年这个时间点入局,是不是有些晚了?夏一平的策略是,高效地推进产品开发节奏,以真实的产品力说话站稳脚跟。

在2022年集度的速度,的确变得很快。从搭建研发团队、设计产品刀迈向整车制造,一年内完成了很多事,还推出了“集度ROBO-01”轿跑SUV,这款车采用了百度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技术能力,科技实力不容小觑。

图片

当时还有观点认为,集度可能会比小米汽车,先成为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威胁。而且,集度汽车前卫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智能配置,也的确吸引了大量关注。

只不过,后来的故事众所皆知。

李彦宏想要的太多,也拖慢了集度的量产节奏。李彦宏希望,借助集度把百度的高阶自动驾驶实力充分展现。以至于,集度车型价格过高,真实的产品实力还未让市场“见识到”,集度变成了极越,并作为吉利控股旗下的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推出。

当时,有评论说,“BAT纷纷造车,阿里和腾讯在摘果子,百度却想要整片森林”。百度的“造车”做法是长远布局,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但是,都知道生态布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集度拖不起,百度耗不起。当时,市场发出疑问,百度造车,还能被看好吗?其实,最尴尬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没有答案。

这是第一次慢了。

第二次慢了,是改名极越之后,很快就将首款车型极越01上市销售。但是上市的价格,让市场不买单。极越01售价为24.99万元~33.99万元,如此定价的背后,就是因为夏一平认为极越背后的背书,值得这个价。

图片

除了百度支持的智能驾驶之外,极越01基于SEA浩瀚架构平台打造,与吉利集团内的中高端车型路特斯ELETRE、极星4、极氪001等车型同源。但极越01上市之后的第一个月,15000张的订单转化寥寥,市场反馈远低于预期。

新瓶装旧酒,难承李彦宏之愿。

但不管能不能承,摆在夏一平案头的任务,是要把极越01卖出去。所以,上市一个月,极越01就开始对全系列产品的价格体系和购车权益做出调整,全系下调3万元。

虽然,夏一平给了降价一个戴上了一个“高帽”,说是希望通过调整价格促进“科技平权”。但是,谁都知道,就是销量不行,才做出如此激进的价格调整。这也能够折射出一个问题,极越的管理层,对市场的理解存在偏差,且偏差不小。

虽然从侧面说明,极越的管理层有着灵活的纠错机制,但这个优点,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帮助极越01实现销量提升。甚至于,价格下调之后,极越01的销量也没有如预期中的出现向上爬坡的局面。

夏一平又要重新找问题。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他把反思放在了品牌和营销上。

这是第三次慢了。

卖错了东西?

 这一次,夏一平的反思方向对了吗?

不久前的极越AI DAY 2024技术大会上,夏一平对极越01的销量进行了反思。他说,“我们以为把车造出来是一个从 1 到 10 的过程,最后发现还是 0 到 1 的过程。”

夏一平所认为的1,是并不成功的集度汽车。无论从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在市场的表现,集度很难被称为“1”,新瓶装旧酒的极越01更难以称为“1到10”的第一步。

还是战略出现了偏差。

出现偏差,就要纠偏。夏一平纠错的重点,是品牌还在建立认知的过程中,应该“多把用户带上车”,并且把极越的产品优势“场景和体验”打出去,而不是只去卖配置。基于这些出发点,夏一平主抓销售。

主抓销售之后,夏一平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到店的用户,第一个问题不是问车,而是“这是个什么品牌”,他才意识到极越的品牌认知度低,但之前内部并未意识到这一事实。

对于一个新品牌在市场的认知度,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夏一平说之前内部并未意识到极越的品牌认知度低,这就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了。

图片

再加上,此前价格出现偏差,现在对品牌认知不清,问题还是出在掌舵人夏一平身上。

不客气地说,种种战略偏差,也能说明夏一平对于极越的掌舵水平,也处于一个从0到1的过程,他也在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也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在 2023 年 4 月到 2023 年 9 月,我们有长达近半年时间没有对外宣传。用户对极越有认知也才七个月,极越 01 上市也才四个月。”所以,夏一平给销售端定下了一个任务,“用户可以不买车,但用户离开的时候要对品牌有认知”。

虽然,夏一平说内部销量正在好转,不过从目前的市场和销量反馈来说,夏一平的改革,仍旧是任道而重远。

除此之外,夏一平对于市场端的纠偏,还有销售方式的调整。“过去很多门店是以简单粗暴的优惠政策吸引用户,卖东西卖错了”,夏一平说,“极越 01 要卖体验而不是卖硬件。”

从集度到极越,对外的宣传都是强调智能化能力,并以此作为核心卖点。客观来说,极越的智能化并不保守,在百度AI的加持喜爱,迭代速度也很快。

图片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症结在于,夏一平是否高估了市场对于智能化买单的意愿,以及极越的智能化如何从一众竞品中脱颖而出,这才是夏一平需要彻底解决的事情。

可以说,极越的智能化关于着百度的自动驾驶的声誉。极越几乎是百度自动驾驶以及车机智能系统等AI产品的商业化象征,如果极越玩砸了,百度显然会十分被动。

目前,夏一平的纠偏节奏还在第一步,让用户认识极越,加大直播力度宣传智能化卖点以吸引科技人群。当然,这一步,并没有错。只是,极越需要改变的是“蹭热度”的营销方式。

一直以来,极越的营销总是用有竞争关系的品牌和产品对标式营销,但总处于蹭热度却难有热度的尴尬局面,而且对标式营销,并未能凸显极越的优势,反而凸显出品牌认知度低的弱势,在《守着百度这座金山,极越能玩出圈吗?》一文中具体阐述过,在此不再赘述。

夏一平不断强调,三电技术走到尽头,要赢得市场只能看智驾,“2024年谁还没落地‘智驾全国都能开’,谁就会掉队。”夏一平给极越制定了任务,要将手中的智能化王牌打出去。所以,极越把重仓压在智能化能力上。

在AI DAY 2024技术大会,极越发布了OTA V1.4.0新版软件,这是极越01在90天内连续第3次,也是上市后的第5次推出OTA。此次升级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互联、三电等诸多领域,共计升级200多项功能,解决5300多条用户反馈的问题。

图片

在智能化上的动作密集,极越迫切希望能够“脱颖而出”,但尴尬的是,卖体验的极越,无法像其他品牌一样,将800V、激光雷达作为核心卖点。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智能化这张牌,极越必须用更为直接的方式打出来,光靠“体验”,辐射范围太小。

但是,业内也在担心,目前极越将品牌和智能化划上等号,并不算明智。不过,夏一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的确,在所有人的认知里,智能化是下个阶段竞争的核心。但问题是,智能化能否成为品牌生存的核心?小鹏汽车已经验证过这一问题。而且,相比于华为、小鹏等品牌,极越的自动驾驶很难拉开优势差距。“消费者仅仅因为技术路线,就为极越买单,显然存在难度。”

不过,业内更为担忧的是,夏一平这个从0到1的掌舵人,是否有足够的战略眼光,来制定极越长远的发展路径。毕竟,让品牌活下去,并不只是单纯只靠一款车的成功。

运作新造车品牌,夏一平缺乏足够的经验。而且,百度帮不上忙,尚不能为旗下品牌实现资源配比平衡的吉利,也无暇兼顾。所以,极越背后的百度和吉利,并不是1+1大于2。

这就注定了,这条翻身的路,很难走。

好在,这不是终点。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BusinessCars 7480粉丝    3063作品 关注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