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宝马,回头是岸

宝马,回头是岸

汽车K线 3300浏览 2024-10-15 IP属地: 北京

图片

第三季度,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30%,为近5年最大降幅!也是宝马全球市场中表现最差的。


降价求量奏效后,又欲保价格、保品牌,却不曾想再陷销量“苦海”。挣扎一阵,宝马最终还是向现实妥协,回到“以价换量”的老套路上。
2024年7月,宝马试图通过退出“价格战”,以“保价”的方式恢复高端豪华的品牌形象,同时稳定新车销售价格,防止背刺老用户。此消息引发业界担忧

当下经济环境,豪车降价容易,涨价难!

图片「图片来源:宝马集团官网」
10月10日,业界担忧成真——宝马集团公布数据显示,2024三季度,该集团在华销售14.77万辆(含宝马、MINI),同比下滑29.8%,降幅远超其他主要市场,是其全球降幅最大的单一市场。
这直接导致宝马集团三季度全球销量下滑13%,为54.09万辆;全年累计销量(1~9月)同比下降4.5%

9月下旬,也就是宣布退出“价格战”约两个月后,宝马重新决定,下调相关车型售价。

图片

不得不说,宝马之变化速度,这次终于赶上了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

卖不好,修不完,赚不到

曾几何时,BMW这个驾控爱好者的心头所好,即使不再那么纯粹,依然能够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

但随着中国品牌崛起,巴伐利亚的“蓝天白云”,似乎已越来越难飘进中国消费者的心里。

图片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简称“流通协会”)统计,今年8月,宝马在华销售3.7万辆同比大幅下降46%;若仅统计华晨宝马,8月销售3.49万辆,同比下降42%
这堪称“腰斩”的下滑,也为宝马回头参与价格战埋下伏笔。
此外,据流通协会统计,占集团整体销量超90%的宝马品牌,今年前8个月在华累计销售45.8万辆,同比下滑11%
同期,其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销量占比仅为51%,对比2023全年61%的比重,缩水明显

另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中国30万元及以上市场,1~8月累计零售销量同比增长6.1%。

图片「图片来源:乘联分会」
中国市场与宝马的“一增一减”,不仅意味着宝马在中国不再如曾经那样受人追捧,更凸显宝马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正被其他品牌,尤其是自主高端品牌不断蚕食。
此时,回过头再看宝马当初退出“价格战”的决定,显然其高层过于乐观地预估了宝马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以至于一时“嘴硬”,却被打得措手不及。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消费者既然已经知道宝马能如此“实惠”,那么价格回涨自然更无人问津。

毕竟,如今中国市场有太多强调运动、操控的高端中国汽车品牌,可以作为“蓝天白云”的平替,并且它们更加实惠

图片
无奈之下重返“价格战”,又真能帮助宝马挽回多少局面?但返与不返,宝马已无选择。
不过,对宝马而言,所面临的压力,并不仅来自中国市场。
今年3月29日,宝马宣布在中国召回3.9万辆汽车,包含宝马X1、X5、7系等车型。

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制造原因,集成式制动助力装置(DSCi)的电机位置传感器电信号受到干扰,可能导致DSCi无法提供辅助制动,影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功能,存在安全隐患。

图片「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时隔约半年,9月11日,召回范围扩大至宝马、MINI、劳斯莱斯三个品牌共计36.6万辆。仅中国市场,宝马就需要最终为用户免费更换41万套DSCi装置。
据宝马集团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共有150万辆旗下产品受到这一问题的影响。由此导致交付延期,将会对宝马集团今年销量表现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如此大规模全球召回,产生的成本,也将影响宝马集团2024财务表现

图片「图片来源:宝马集团官网」

9月10日,宝马集团已宣布下调2024年财务指引
首先,将交付量从此前的“小幅增长”调整至“小幅下滑”;其次,2024年息税前利润率由8%~10%调整为6%~7%;第三,资本使用回报率从15%~20%调至11%~13%
此公告一经发布,让原本在上半年,净利润就已同比下滑14.6%、缩水至56.56亿欧元的宝马集团,更被资本市场看衰。

当日,宝马集团股价大跌近12%,其美国存托凭证(ADR)下跌10.44%,报收25.57美元。

图片「图片来源:宝马汽车(BMWG)股价K线图」
今年以来,这家德国汽车巨头的股价累计跌幅已达23%。销量、业绩双双受挫,宝马在资本市场的处境也愈发艰难。

都是“设计”惹的祸?

开宝马,坐奔驰”——出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人,从儿时起,便被强行灌输这一概念。
以至于当这一代人成长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时,宝马便是衡量一款汽车操控表现的标杆。

笔者依旧记得,E90那代宝马3系,为了追求驾驶体验和操控性,最初的版本在车内空间布局上,甚至牺牲掉了水杯架。

图片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讨好年轻消费者,梅赛德斯-奔驰变得越来越运动。反倒宝马为迎合更多人的喜好,变得越来越“温柔”
这让相当一部分驾驶过“老”宝马的人,都不禁发问“宝马还是不是曾经的那个宝马?”

除了驾驶感受愈发趋同,近年来,宝马的产品设计,似乎也愈发令人难以接受。

图片

虽说产品的外观设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不应为了增加人们的讨论度,将产品设计成被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高度。
“鼻孔”(进气格栅)越变越大,每当宝马新品发布,相信不少人都在猜想这一次“鼻孔”还能大到什么程度
本意是在致敬经典,但宝马的设计就只这一点值得致敬?亦或是否应该用更多的精力去创造更多如“霍氏弯角”那样的经典设计?
哪怕是由克里斯·班戈主导宝马设计的17年间,虽伴随争议,但经他手设计出的“宝马”,却不乏经典之作,甚至依然影响着当下的宝马产品设计。

宝马似乎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

图片

10月1日,宝马集团高级副总裁Adrian van Hooydonk领导下的全新设计部门正式成立。前极星设计总监Maximilian Missoni和前MINI设计总监Oliver Heilmer之间,到底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值得期待。
不过,操控、设计上的争议,并非宝马在中国市场走向没落的根本。
从早期的清洁柴油计划,到2014年推出插电混动的宝马i8。在一众豪华品牌中,宝马对于清洁能源的态度一向积极。

只是在经历插混与纯电之间的摇摆后,宝马开始执着于“油改电”直到今天。

图片

反观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产品,从平台架构到“三电”,再到智能化,设计的底层逻辑就是基于新能源。从“骨架”上,便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距。这就导致中国消费者并不如以往那样,也乐于为宝马的纯电产品买单。
当然,宝马也在推进自己的纯电平台计划。
从集团层面,与长城汽车合资成立的光束汽车,本应是宝马集团加速其电气化进程的重要机遇。但首先落地的纯电MINI,吸引消费者的仍是品牌固有的格调和情怀,这也注定了它的受众群体偏向小众。

为大众化产品投资66亿欧元研发的Neue Klasse纯电平台,首款产品落地,也是一年半以后的事。在此之前,宝马仍要靠“油改电”硬撑。

图片

只是届时,宝马还能领先或是跟上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步伐吗?

Views of AutosKline

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已成为包括宝马在内,欧美日汽车巨头的普遍共识。
与其花大力气苦苦追赶中国电动汽车,倒不如在氢燃料、固态电池等方面发力
从宝马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有关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消息,似乎能够瞥见其下一阶段战略规划。
9月初,宝马与丰田签订有关氢燃料电池技术全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携手研发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

根据计划,宝马将在2028年正式推出首款面向市场的量产氢燃料电池车。

图片

传统化石燃料之后,清洁能源的发展,似乎要真正进入到“百家争鸣”的阶段。
但这终归都是后话,毕竟4年之后,汽车能源形式的发展是否能朝着宝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暂无定论。
眼下宝马回过头来,再靠“以价换量”,脱离中国市场销量大幅下滑的“苦海”,以期3个月之后,保住集团全球销量“小幅下滑”的目标,更为迫切与实际。
正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宝马若想在当下的市场浪潮中,重新踏上“销量稳健”之岸,或许向“价格”妥协,不失为权宜之计。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K线 1.3万粉丝    2347作品 关注 理性客观、独立思考,为中国汽车业建言献策。
推荐作者
智选车 关注
资深汽车产品经理团队,帮你找到值得买的车!
李老鼠说车 关注
骚呢兄弟!【李老鼠说车】 可能是一个全球最好玩的汽车文化栏目
酷车无忧 关注
弘扬汽车改装文化,分析改装世界的趣闻!
车文轩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6年,专注汽车行业的一群自媒体人!
高转青年 关注
爱车青年聚集地
声浪片场 关注
一个有逼格、有脑洞、有趣味的汽车视频自媒体工作室。
Myautotime 关注
2014年成立,中国汽车自媒体前30强!
竹杖芒鞋车胜马 关注
合资车型的新车上市信息 国产车型的最新资讯以及用车的一些好习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