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有网友在互动平台询问宁德时代:
3月28日于安徽池州段高速公路发生的小米SU7碰撞起火交通事故用的是不是贵公司的电池。
对此,宁德时代回应称:不是我们的电池。
随后有网友提问小米汽车目前都没有接触到事故车,贵公司通过何种途径知道事故车情况的,如果确认不是贵公司电池的直接证据有哪些?截止目前,宁德时代方面并未给出回复。但是销售车辆的识别号或者其他编号是可以用于查询车辆信息的,只要确定事故车的识别号,作为生产制造企业和相应的供应商企业即可确认使用的动力电池乃至于核心三电总成的品牌与型号。
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动力电池有两家供应商,分别为:
弗迪电池(比亚迪旗下公司)·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自5月25日0时锁定的订单对应标准版车型,实际为随机装配弗迪电池或宁德时代电芯,作为消费者无法自行选择电池品牌。
除小米SU7标准版以外,其余版本均采用宁德时代供应的动力电池;小米SU7 Pro版本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小米SU7 Max版采用的是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三元锂电池)。
技术特点:
小米SU7标准版的磷酸铁锂电池包具备14层物理防护结构,底部设计有8层高强度防护结构,侧面设计有3层隔热层,顶部设计有3层绝缘层;并且使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版本,其采用了网友们较为关注的“倒置电芯”特色技术——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提高电池包空间利用率,以提升电池的空间能量密度;更重要的是在电池出现热失控的极端情况下,为电池包泄压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方向。
具体到使用弗迪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版本是否有相应的设计,目前并未有确定的资料参考。
曾经业内普遍认为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优于三元锂电池,并且在一个阶段里大肆炒作;客观上的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极限更高,可是并非毫无风险,极端热失控依然会起火燃烧(并非特指自燃)。优秀的三元锂电池同样能做到足够高的安全冗余,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哪一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更高。但是具体到该交通事故依然不能下结论,截至目前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对导致车辆起火的原因进行声明;所以目前既不能说是电池起火,也不能说是车辆其他部位起火,建议等待权威鉴定报告出具之后再进行深度分析。
到目前为止,弗迪电池方面尚未做出回应。
极狐阿尔法S6焕新上市,价格区间在19.58万元到22.58万元,成功在20万内市场树立了智驾天花板、安全硬通货的标杆形象。
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你要的“最沉浸式试驾”来了【下】
极狐三激光智驾+华为ADS3.3 20 万级重塑高阶安全标杆
智能驾驶交通事故陆陆续续发生,车企和机构应当做出哪些改变?
3月销售季收官,比亚迪再次交上完美答卷。 数据显示,比亚迪3月销量达377420辆,同比增长24.8%。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量超百万,达1000804辆,同比增长59.8%,在中国市场保持断层式领先,同时也为全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比亚迪以创新技术矩阵和精准产品布局持续巩固行业领跑地位。最新数据显示,该集团3月终端交付量突破37.7万辆大关,较上年同期增幅达24.8%,其中第一季度累计交付量首次突破百万辆重要关口,同比激增近六成,展现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强劲发展动能。
3月28日,中汽测评举办2025汽车测评创新大会,在会上根据2024年测评的全部车型结果颁发了2024年度车型大奖,涵盖安全之星、智能之星、绿色之星、用户体验之星。
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井喷式发展,红旗品牌将如何应对?
4月2日,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MAZDA EZ-6全球化车型MAZDA 6e缓缓驶下生产线,标志着这款全球化战略车型正式进入量产阶段。与此同时,长安马自达“双百翻番”战略计划正式发布,南京工厂作为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正式启动。继此前在欧洲布鲁塞尔车展全球首秀、宣布登陆欧洲和泰国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3月份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数据成为了吃瓜群众的关注焦点。各品牌表现各异,既有领先者的稳健前行,也有追赶者的奋力直追。
这谁受得了啊?比亚迪又又又掀桌子了!3月的最后一天,比亚迪方程豹钛3正式预售,预售价只要13.98万元起,这个价格出乎大家的预料!
用文字表达我们的理性与悲伤。
全民四驱时代到来,第二代Hi-4,要与高端车平权!
逆势而扬,一汽丰田3月销售新车7万台,同比增长22.3%
探店迈腾众享款280TSI豪华型,大众这次拼的有点“狠”啊!
典型失败营销案例出现:创维汽车发布“交通事故0死亡”海报
4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了3月及一季度销量数据。3月,一汽丰田销售新车71,025台,同比增长22.3%;整个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售新车172,461台,同比增长9.6%。这是继连续两年成为正增长主流合资车企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创造的新增长记录,续写了“合资亮色”。
持续保持出口第一 奇瑞销量值得一看
B级轿跑首次进入10万级!MG全国限时“一口价”开启品质出行新体验
焕新新Model Y依旧好卖,但特斯拉的标杆“光环”正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