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份高中物理期末试卷里出现了极越汽车!这是来自一家极越汽车供应商群的消息,在试题中出现了与极越07相关的题目。
内容包括:
2024年9月10日百度与吉利联合打造的极越07上市,搭载百度ASD阿波罗高阶智驾,凭借“纯视觉+精准大模型”实现智能调速、红绿灯启停等操作,其SIMO2.0语音助手识别快,可以操控整车99%的功能;还支持车外语音控制自动泊车和开关门,且驾驶员通过机械按键或语音控制车窗升降。驾驶体验便捷。
等。
不论是什么试题,作为一份试卷中的题目,有必要如此清晰地介绍上一款车的上市时间和搭载的相关技术吗?笔者认为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不论是什么物理题目都与上述相关文字毫无关联,该题目的大部分描述可以说都是在推广品牌和具体车型。所以这个试题的出现根本与学术毫无关联,看起来是典型的商业广告。
在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或者教学辅助资料的链接和二维码信息。
这是有相关规定的。
不论是教科书还是试卷都不应该出现类似的题目或内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规定。原因也很好理解,首先是要维护教材的学术性和纯粹性,教材是传播知识的载体,要体现的必须是专业性和权威性!一旦夹杂商业行为则必然会被资本裹挟,教材则再难具备权威性和专业性。
其次中小学生的三观尚未定型,非常容易被这些打着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商业信息误导!客观上只要是出现在教材上的商业信息,加上教师的同步讲解,那么就算所讲的内容全部都是假的也必定会让大量的学生采信。所以教材夹带商业信息的危害往小里说是影响学生的判断,往大了说则是危害学生的三观。
再次是最重要的因素:
攀比心理给学生和家长同步带来经济压力,可能危害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往往不会质疑教材的权威性,尤其是国内的学生;于是教材中的商业信息也会被视为权威。如果汽车广告进入教材里,结果必定会有许多学生希望家长更换教材中认可的“权威汽车。”
家长是换还是不换呢?
不换则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认知,换则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并且现在依然有大量的学生家庭中是没有汽车的,让汽车的商业广告成为学生话题圈中的一大话题,这对于那些家庭里没有汽车的孩子们而言会不会带来一些尴尬甚至伤害呢?想来是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不论是汽车还是其他商品的商业广告都不应该出现在教材或与教辅资料相关的材料里;并且是连品牌名称都不应该出现的。任何品牌都有竞争对手,于是任何品牌出现在权威性的教学材料里都是一种广告!不论是出于何种考量使用其品牌名称,严格来说都是商业行为侵蚀了教育。
而且一些车企打着“助学”的幌子进入校园的行为,本质上也是一种商业行为对教育的侵蚀;中小学应当严禁所有品牌进入校园。大学虽然没有相关规定,但是一座有自持的高等学府更不应该让此类商业信息去撩拨最为敏感的年龄段的大学生。
教育和商业应当泾渭分明,应当有清楚的、不能跨越的界限。
商业广告尤其是大宗商品的商业广告不能下作到“从孩子下手。”
中国新能源品牌闪耀LEAP展极石汽车正式亮相沙特 首日订单超200张
吉利销量超过比亚迪,中国车市要变天了吗?
深蓝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发布暨春季新品发布会在重庆开启
头部品牌负债达数万亿,车企“高负债”被误读
【韩系动向1493】现代Casper 电动跨界版上市,售价约合16万元!
2月10日消息,一如去年开年,今年开年后的车市依旧是火药味十足,价格战再起波澜,比如北京现代就推出了一口价的方式,进行降价。
共启全民智驾元年,打造中国智驾新名片!
2025年车圈迎来第一件大事!即长安与东风或整合重组,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同时发出公告,间接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组,重组可能导致两家公司控股股东会变,但实际控制人不变,前者背后是中国兵器集团,后者则是东风汽车集团,都是和国资央企谋划大事,也很有可能见证历史!若是重组后将会带来怎样影响......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销量下滑,品牌换帅,长城欧拉接下来会怎样?
近日,长城汽车一则人事变动看似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哈弗品牌总经理赵永坡宣布兼任欧拉品牌总经理,全面负责两大品牌的管理工作。为何哈弗品牌经理要兼任欧拉欧拉产品线,这是一场整合,还是临危救火?
因安全隐患 梅赛德斯-奔驰、北京奔驰召回部分进口S、国产E级共28043辆
网传东风和长安合并?是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
三种智驾方案,两种电机,不用华为ADS 3.0,深蓝S09会卖到35万?
最近长城汽车宣布,其自研的Coffee Agent和DeepSeek已经实现技术深度融合,在汽车圈那可是引起不小的轰动。今天我就跟大伙好好聊一聊,它背后的大文章!
春节假期短暂而美好,转眼间又到了复工时刻。面对节后通勤路上的拥堵、寒冷天气带来的挑战,以及从假期状态切换到高效工作的过渡期,你是否已经准备好?
奇瑞已与DeepSeek深度融合。
随着春节余温渐散,新一年的奋斗征程已悄然开启,作为连接千城百业的快递行业更是全面开工,全国快递业务维持高位运行,日均业务量超5.5亿件,展现出了超高的市场活力。
继限时一口价以广汽丰田打响合资保卫战的第一枪后,在2025年2月8日,自主品牌似乎发起应战,这场看似“你降我卷”的竞争,究竟是单纯的价格厮杀,还是合资与自主的暗自的战略博弈呢?
四大国有车企迎人事调整 年轻化战略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