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营收超100亿元,零跑用技术、成本与全球化上演了一场“突围”

营收超100亿元,零跑用技术、成本与全球化上演了一场“突围”

汽车通讯社 936浏览 2025-05-23 IP属地: 未知

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狂飙年代,“活下来”成了车企永恒的命题。

尤其是在价格战如火如荼的当下,全球新能源战场都已经"绞肉机"模式,车企退场、倒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零跑却用一份超100亿元营收、14.9%毛利率、亏损缩窄至1.3亿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演绎着新势力突围的另类剧本。

这份财报的背后,并不是简单的财务曲线跃迁,而是一场关乎生存命题的深度探索,它成为了零跑汽车的逆袭样本,也映射出其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生存之道。

那就是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以“技术平权+成本铁拳+全球扩张”的三重奏,在寒冬中撕开一道曙光。

技术平权:当性价比成为一场革命

零跑之所以能交出如此惊艳的一季度财报,离不开其强势的销量表现。

在2025年第一季度,零跑汽车的销量达87552辆,同比增长162.1%,不仅是2025年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速最快的新势力汽车品牌,并且还处于持续向好的态势。在2025年3月和4月,零跑汽车的销量连续位居中国新势力销量第一。

零跑的销量密码,藏在对“性价比”的重新定义中。早在2023年初,当同行沉迷于高端市场的品牌溢价时,零跑就采用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并表示要用30万元-40万元的配置体验,重新定义15万元-20万元的汽车价值标准。

随后,零跑将旗下的T03、C01、C11全部进行价格下探,并在之后推出了零跑C10、零跑C16两大低价高配的车型,推进了零跑的“性价比”革命。

这种颠覆性的定价策略,大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甚至就连昂贵的激光雷达,零跑也将其进行了下放。

以零跑C16为例,4915mm车长的中大型SUV,售价居然只需要15.58万元,并且拥有三排空间、座舱芯片采用的也是行业领先的高通SA8295P,即使是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售价也不到18万元,在行业内也是首屈一指。

再比如零跑最新推出的B10,售价仅为9.98万元起,激光雷达版本也仅需11.98万元的价格,上市仅16天,就实现了10000辆车的量产下线。

当友商还在用激光雷达、冰箱彩电大沙发作为溢价镰刀时,零跑已经实现了一场又一场技术平权,让这些高端配置从“奢侈品”变成了“标配”。

同时,在全栈自研的过程中,零跑也推出了诸多领先的技术,如融合座舱、ADAS、动力、车身四大域的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感知、算法、执行全链路自研的端到端辅助驾驶,除电芯外全部自研自造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拥有高规格硬件、零障碍交互、超智能车控的GPT大模型智舱……

也正是这种舍得堆料的方式,让零跑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爆款,现如今有许多人将其称为“半价理想”。

虽然这句话带有调侃的性质,但是这也恰恰证明了,在消费者心中,零跑已经成功占据了用户心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性价比爆款制造机”。

成本铁拳:从“流血”到“造血”的进阶

或许有人会疑问,车卖的这么便宜,还有的赚吗?

要知道,早先零跑就提出过为人民造好车、造豪车的口号,这个口号也几乎确定了零跑的用户群体和定价逻辑。

那就是产品瞄准大多数普通家庭用户,价格必须要拥有绝对的优势。

配置高、价格低,和企业赚钱乍一看是一个互斥的逻辑,如果这么做,企业的营收和毛利必然会走向“流血狂奔”的结局。

但汽车行业则不同,其仍然属于传统工业的范畴,所以也遵循工业生产的规模效应。简单来说就是,销量越高,单车成本越低。

举个例子,车企对开发零部件时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包括产线成本、开模成本、研发人员成本等等。而这些成本都是固定的支出,如果只生产一个零部件,那它就要承担所有的成本,但如果生产两个呢?是不是每个零部件就只需要承担50%的成本了?

那如果生产1万个呢?或者10万个呢?成本只会越来越低,最终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的规模效应是工业生产的铁律,而零跑又在此基础上,把成本铁拳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就是零跑采用的是全栈自研的方式,无论是三电系统,还是支架座舱,甚至是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零跑全部自研,虽然增加了研发成本,却省掉了大笔的采购费用,而随着车型越卖越多,这些研发成本最终也会被摊到越来越低,实现长期主义的降本。

然后是通用化率,市场上有部分车型,虽然出自于一个品牌,但是其零部件却不能通用,但零跑则不同,其核心零部件通用化率高达88%,也就是说大多数的零部件即使放在旗下不同的车型上,都可以轻松适配,让规模效应再度扩大,成本自然越来越低。

最终,这种看似“流血”的做法,却在零跑的成本铁拳和规模效应的影响下,转变为低价高配的高性价比产品,获得了稳步升高的销量和越来越低的成本,共同组建了零跑的“造血”密码。

从其一季度14.9%毛利率,和不断收窄的亏损也可以看出,零跑已经已经在规模和效率的钢丝上起舞,走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

全球升维:从“产品出口”到“标准输出”

除了在国内销量保障,零跑在海外市场也开启了“狂飙”之路。

根据财报,在2025年1-4月,零跑汽车出口13632辆车,是造车新势力中出口量最大的车企。

要知道,在汽车行业内,许多车企在海外卖车,只是单纯的产品出口,而零跑则不同,它并不是单纯的在海外卖车,而是从卖车转向了技术合作,达到了生态输出的效果。

这一切的开始,都要源于2023年10月26日,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正式官宣合作。

首先是Stellantis战略入股零跑汽车,其次是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名为零跑国际,并专注于出口服务。

这不仅加速了零跑的海外发展之路,也开启了自主品牌以技术换市场的全新合资时代。

在过去的汽车市场中,由于中国自主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因此采用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但是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改变,中国自主品牌的三电技术、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恰恰是许多海外品牌所缺失的。

因此,Stellantis选择了全栈自研,拥有强大技术能力的零跑汽车,也为零跑带来了庞大的海外渠道建设。

而零跑国际的业务进展也是相当飞快,在海外渠道建设上,截至3月底,零跑国际已经在海外建立了超过500家兼具销售和售后服务功能的网点,其中欧洲超450家,亚太市场近50家,环比增长超过100家海外门店。

正是庞大的渠道支持,与零跑自身强大的技术,才让零跑在海外市场拥有了领先的销量,也改变了海外消费者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认知。

由此可见,零跑的出海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以技术标准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到全球竞争当中,对海外用户进行技术生态输出。

随着渠道增加、出海速度加快、零跑必将在海外市场愈发深入人心,成为现象级的爆款。

尾声

当行业仍在为"活下去"的命题挣扎时,零跑已用这份财报书写了"如何活得更好"的参考答案。

当别人在寒冬中蜷缩,零跑正用成本利刃劈开冻土,让技术根系深扎全球市场。并且用事实证明了,能穿越寒冬的从来都不是会讲故事的企业,而是把每个零部件成本抠到极致的成本偏执狂,以及把自有技术砌出10米高竞争壁垒的科技苦行僧。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通讯社 1.8万粉丝    4415作品 关注 汽车资讯领域的彭博社,提供权威的全球汽车资讯及案例分享。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