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汽车人才研究会主任刘义:汽车行业对智能网联人才吸引力严重不足

汽车人才研究会主任刘义:汽车行业对智能网联人才吸引力严重不足

大咖言车2019 5901浏览 2019-07-12 IP属地: 未知

在中国,据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人,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失衡。而在汽车领域,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原本就供需严重失衡的现象更加严峻,难招人、难留人是目前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经常面临的窘境。

未来5年,究竟哪些岗位需求量比较大?我国与国外智能汽车网联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的差距是什么?在2019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召开前夕,百度APP汽车频道《大咖言车》栏目独家专访汽车人才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刘义。


汽车人才研究会主任刘义:汽车行业对智能网联人才吸引力严重不足


大咖言车:能否大概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智能网联人才发展的大致情况?哪些岗位人才最紧缺?哪些岗位未来5年内的需求量比较大?

刘义:从2016年底开始至2017年6月底,我们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在整个汽车行业开展了一次针对所有智能网联人才群体的调研。针对业内具有代表性的91家企业,我们从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首次调研。这些被调研的企业涵盖了传统车企、新能源及新兴车企、零部件企业、互联网/通信/高精度地图等企业。

调研结果发现,我们整个汽车行业的智能网联人才不足2万人。从数量上来看,人才的总量还是严重不足,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尤其是研发类的人才。

从人才结构上来看,复合跨界类的研发人才非常匮乏;从人才质量上来看,目前该领域的核心工程师(制定技术标准、做创新技术研究)数量偏少,基础执行工程师人数较多。

整体上还是传统的金字塔的人才结构形态。目前看来,产品研发、试验测试、数据分析这三大岗位紧缺度较高。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分析来看,对于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而言,车联网、软件开发、智能驾驶系统、系统集成与控制、算法与人工智能、试验测试等等这些岗位在未来的5年内需求仍然很大。


大咖言车:国外在智能网联人才方面是如何培养的?

刘义:目前,中国的智能网联人才培养和国外相比,首先,我们中国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起步的时间比国外晚,我们和国外在智能网联人才方面的差距主要是在智能化这个层面,尤其是针对汽车场景下的人工智能的研究。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美国的综合实力还是最强的,人才的整体数量和储备都比中国大。

在美国,这方面的人才都分散在各个相关的专业,诸如计算机专业、电子工程专业等。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他们提供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自然语言与数据、机器人学等课程。另外,在美国的知名高校里,诸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大学里有专门的机器人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他们和业内的企业深度合作,共同进行项目研发,在项目中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大咖言车:这两年,随着国家提出“新工科”这个概念,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很火,但是也有人说,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和实际需求相比存在严重缺口,我们的智能网联人才储备还处于起步,面临重重压力,你怎么看?

刘义:这个问题也应该一分为二来看。的确,我们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和实际需求相比存在严重缺口,我们当前的人才储备不足,主要体现在智能化领域,我们汽车行业的人工智能人才整体比较年轻、项目经验欠丰富,而且高端研发人才数量有限。但是在网联化领域,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在5G领域我们还是有局部领先的优势。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中国政府强大的行业政策支持、丰富的交通场景和海量的数据源,只要静下心来不断积累沉淀,完全可以和国外在同一个水平上竞争。


大咖言车: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如何解决这些人才瓶颈?院校培养到在职培养到社会培养,学校该怎么做?企业该怎么做?国家要给予哪些支持和鼓励?

刘义:其实,我个人觉得,解决这些人才的瓶颈主要还是需要整个行业一起来搭建智能网联人才的发展生态。高校、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一起搭建技术交流的平台,对于行业内的关键共性技术,可以集中行业优质人才资源集中开展技术公关,用“人才共享”的模式来解决目前人才短缺的问题。高校还是需要认真做好人才培养的前端工作,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了解人才到企业后,在职培训中亟需提升的关键能力、职业素养以及需拓展的跨行业知识。从国家层面,目前已经颁布了不少促进该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需要精准地服务重点企业开展“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国家级重点项目与引才相互联动的机制,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


大咖言车:问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智能网联人才的薪酬待遇如何?哪些城市给智能网联人才提纲更好的福利?

刘义:目前,我国智能网联人才的薪酬大部分在汽车行业企业中处于75-90分位,属于收入较高的群体。鉴于该领域很多人才属于行业稀缺人才,市场薪酬较高,和汽车行业的平均薪酬相比,汽车行业对该类人才的吸引力不大。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国内的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给这些人才可以提供更好的福利。


大咖言车:因为专业人才的紧缺,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尤其是传统车企、零部件企业的流出率比较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传统汽车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刘义:的确,这类人才在市场上属于非常抢手的人才,行业企业都想招募到优质的高端人才,尤其是部分研发类岗位,诸如人工智能、ADAS、多传感器融合等岗位,往往是“一才难求”。因此,这类群体的人才流动相对来说比较频繁。针对这个群体,不管传统车企还是零部件企业,需要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之外,更需要营造更好的人才发展“微环境”,给予研发人才更多的自由度,在组建团队、项目决策上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授权,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更好地激励他们专注技术研发,心无旁骛地服务企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大咖言车:我们发现,7月16日要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智能网联研发人才发展研究》报告中,过去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说法,调整为“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为什么会这么调整?

刘义:我们在2017年针对整个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人才做了一次摸底,主要是从整个行业人才的角度来分析,包含了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人才。在2017年的专家研讨会上,会上有专家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人才还是从汽车人才的角度来分析,智能网联人才在其他行业也有,因此我们后来调整为“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这样更加强调在汽车行业中交通场景下的智能网联人才,更加符合行业的特色,凸显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


大咖言车:我们学会在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培养上,有哪些规划?

刘义:我们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在智能网联人才培养方面,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我们从2017年开始就集中行业专家资源适时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高级研修班”,还会同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一起合作,推出了《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工程师》的部分核心岗位的培训课程,助力上汽集团等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工程师的培养。同时,我们结合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细分群体,深入开展行业调研,结合国内外的调研数据和最新的企业人才发展信息,为行业企业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和更具参考价值的人才管理实践案例。接下来几年,我们会持续深入对这个群体进行研究,结合调研和培训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服务,助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关推荐
大咖言车2019 492粉丝    16作品 关注 百度汽车频道《大咖言车》栏目官方账号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