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钱亚光
设计 / 师 超
公共充电设施不足、运行状况不良是美国电动汽车车主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美国电动汽车推广的一个主要障碍。据 J.D. Power 的数据,2024 年第三季度约有五分之一的充电尝试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充电桩离线或损坏。
2月4日,8家全球汽车制造商齐聚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阿佩克斯的首个 IONNA 充电站和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新总部及客户体验实验室,共同举行剪彩仪式,标志着其在美国本土打造一流的充电网络,由设计、工程到建设全部完成,从公开测试阶段过渡到全国充电网络部署阶段。
IONNA 是一家新兴的合资企业,2023 年 7 月首次宣布成立。它相当于北美汽车制造商充电网络联盟,创始成员包括宝马、通用汽车、起亚、本田、现代、奔驰、Stellantis和丰田。它与欧洲的IONITY类似,那是由七家汽车制造商支持的欧洲充电网络。
汽车制造商们表示,计划利用联邦和州政府在公共充电方面的投资,结合自身公共和私人资金,迅速开发并实施一个覆盖北美的“高功率”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个即将建成的站点都将配备多个直流快速充电桩,支持CCS(联合充电系统)和NACS(北美充电标准)充电头,可供所有电动汽车司机使用。
目前,特斯拉占据了美国约三分之二的快速充电站。而这8家汽车制造商组成的充电联盟,预计将减少电动汽车对特斯拉充电网络的依赖。
自2024年底以来,Ionna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测试,在80种不同的车型上进行了4400次充电,并提供了近 6.3 万度电。IONNA 已经对其硬件、软件和客户体验进行了优化,准备迈入全国扩张的新阶段。
目前已有 6 个地点的 58 个充电站投入使用。IONNA计划今年再开设超过 100 个站点,目标是到2025年底在全美安装超过1000个充电桩,并制定了到2030年部署超过3万个充电桩的长期目标。
这八家汽车制造商在美国销售的电动车型已超过 30 款。他们计划到 2030 年至少再增加 60 款。该网络使汽车制造商在公共充电领域拥有显著更大的影响力。
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对公共充电设施进行了投资:通用汽车已与 EVgo、Pilot Flying J 和 Chargepoint 合作安装更多充电站,而奔驰正在与 Chargepoint 合作打造高功率充电枢纽。汽车制造商们表示,这些举措和汽车制造商与 IONNA 的合作相辅相成,朝着更多、更好的充电设施这一最终目标迈进。
奔驰充电解决方案首席运营官、曾助力欧洲IONITY充电网络开发的IONNA董事会成员尼科·德特默(Nico Dettmer)表示:“北美地区需要更多的充电站——就这么简单。我们正在努力解决充电问题。这是我们对客户的承诺。”
每家汽车制造商都向 IONNA 投入了数额相等但未公开的资金。许多人表示这笔投资数额巨大。
起亚汽车产品管理执行董事、IONNA董事会成员奥思·赫德里克(Orth Hedrick)表示:“我们彼此是激烈的竞争对手,但我们都因一个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走到一起,而且都在为我们的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体验这一点上保持一致。”
“在这个房间里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每个人进门时都放下自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贡献。”Stellantis公司规划、合作与项目交付高级副总裁兼 IONNA 董事会成员查德·多伊尔(Chad Doyle)说道。
汽车制造商们正联合起来保护并促进其电动汽车的销售。如果没有可靠且分布广泛的充电网络,电动汽车的购买者将无法进行长途旅行或在路上充电。
“我们正在解决充电问题。这是我们对客户的承诺,”奔驰的尼科·德特默(Nico Dettmer)说道。
在 IONNA成立之前,本田就知道必须提出一个公共充电解决方案。这家汽车制造商曾探索与零售店和其他机构的合作,但本田可持续发展和业务发展副总裁、IONNA董事会成员杰伊·约瑟夫(Jay Joseph)表示:“我们进展不大,事情进展得不够快。”
本田目前有两款电动汽车在售,但该公司对即将推出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网络规模和状态感到担忧。宝马、奔驰和Stellantis已经在研发 IONNA 概念车。本田加入了它们的行列,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
约瑟夫说:“从一开始,我们在愿景和价值观方面就与其他汽车制造商保持一致。我们带着非常一致的愿景投身其中。”
他们成立了几个小组委员会,分别负责领导首席执行官的搜寻工作、梳理法律事务以及接纳其他合作伙伴。
截至 2023 年 7 月,8家汽车制造商中有7家已加入这家尚未命名的合资企业。到 今年2 月,该公司已确定名称,并任命了首席执行官:塞思·卡特勒(Seth Cutler),他曾是充电服务管理公司 EV Connect 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IONNA 是一家独立公司,但它利用其合作的汽车制造商来提升客户体验并测试软件。卡特勒说:“这就是IONNA 的超能力——能够与我们的8个合作伙伴通力合作,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东西。”
IONNA 在努力解决充电过程中的一些最大痛点,让电动汽车车主在充电过程中享受更好的服务。
每位顾客都有独特的旅程。一位顾客的起点可能是另一位顾客的终点。一位顾客可能需要完全线上的体验,而另一位顾客可能需要混合体验。顾客在体验中的位置各不相同。
许多公共充电站缺少加油站常见的基本设施。据 2024 年 AutoPacific 调查显示,电动汽车车主和对电动汽车感兴趣的消费者,希望充电站点有清晰易读的充电速度和价格标识,照明良好,并提供有遮蔽的充电位置。他们还希望提供 Wi-Fi 接入以及基本的车辆护理服务,比如挡风玻璃清洁剂、轮胎充气泵和吸尘器。
IONNA 将北卡罗来纳州阿佩克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加油站改造成了充电站,这个充电站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为当地和旅行客户提供10个有顶棚的停车位,不受各种天气因素影响,CCS和NACS充电头都可以使用,充电功率高达400千瓦,充电电压高达800+伏。
在遮阳篷覆盖的充电桩旁边,摆放着一摞狗粪便袋和一个刮水器桶。电动汽车车主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休息室,其内设有卫生间(包括婴儿换尿布台)、自动售货机、咖啡馆、无线网络和两个小型会议室。IONNA不提供玻璃水和轮胎充气泵。
从 2025 年第一季度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州加纳市的门店,IONNA 将引入由人工智能和传感器融合技术驱动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实现自动化的“即拿即走”服务。通过与亚马逊合作,并利用其行业领先的“无感支付”技术,这些前沿的零售空间将允许司机全天候 24 小时随时获取饮料和必需品,无需排队结账。
IONNA 将在 2025 年树立起互联互通和易用性的新标杆。即插即充技术现已推出,随着一年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加入其中。通过车辆集成,IONNA 还将实现诸如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预订/路线优化、车内支付以及其他功能——美国功能最丰富的充电网络即将问世。
雷克萨斯销售及经销商发展副总裁肖恩·多梅拉奇(Shawn Domeracki)表示:“热情好客确实能让一个品牌脱颖而出。我认为,从 IONNA 这里您可以看到,他们确实努力确保客户体验达到与其他充电公司相比更高的水平。”
现代汽车产品规划与移动出行战略高级副总裁、IONNA 董事会成员奥拉比西·博伊尔(Olabisi Boyle)表示:“良好的客户体验是 IONNA 的首要目标。对于 IONNA 的每一个决策,领导者都会问自己,‘这会满足我们期望的客户体验吗?’” 博伊尔说:“当你根据这个标准来衡量时,决策实际上会容易得多。这促使这些相互竞争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展开了出色的合作。”
业内人士表示:“IONNA将进一步加速北美电动汽车市场的充电基础设施竞争。特别是对现代汽车和起亚等参与企业扩大电动汽车销售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消除购买电动车主们的充电不安。”
一直以来,奇瑞汽车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在全球汽车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更连续22年蝉联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
在汽车这个重资产行业,投资与研发需要大量资金,这使得车企普遍背负较高债务。通过分析 2023 年数据,能更清晰地了解国内外主流车企的负债状况。
雷克萨斯:撞墙了,知道拐了;日子难了,知道国产了
了解的网友应该都知道,近段时间咱们国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一经亮相便引发了业内外的巨大关注,不仅短时间内就登顶了APP下载榜榜首,超越了美国同类产品ChatGPT,还凭借着“物美价廉”的特性引发了海内外开发者社区的轰动,特别是极低的训练成本直接震撼了美国硅谷,导致美......
车圈又卷起来了!奇瑞与吉利两大品牌强势出击
打响开年第一枪!
今年的“Dear Car”评选,入围车型在编辑部内部依然讨论激烈,毕竟去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学霸”很多,大家的意见很难统一也是正常。
听劝,现在绝对不是最佳购车时机
雷克萨斯国产,希望依旧渺茫
是时候科普一下汽车行业常识了!客观谈负债要谈企业规模和营收
2025年的汽车圈简直不要太热闹,开工第一天刚写完的车企“开门即开卷”的优惠政策,本以为这已经是开年最炸裂的事件,结果我还是年轻了,这顶多算是“车圈大事件”第一弹!因为更炸裂的新闻还在后头,咱们今天就来唠唠。
比亚迪2024销售成绩出炉,成功夺得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三冠王”!
跑好新年“第一棒” 上汽大众1月热销近10万辆
全球头部车企负债究竟有多少?透视汽车行业高负债背后的真相
汽车行业负债真相:规模越大,负债越高?
车企的高负债现象需理性看待。在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属性下,适度的负债是支持技术研发、产能扩张的必要手段。关键在于负债是否与营收和资产规模相匹配,以及是否有健康的现金流支撑。脱离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单纯以负债规模评判车企风险,显然有失偏颇。
价格战“加码”,盘点2月购车优惠政策
开年,丰田决定在上海金山区成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的公司的消息轰动了汽车圈。
仍然是燃油车赛道,上汽大众开启了第二增长曲线。
比亚迪 2024 年全球销量三冠王,彰显新能源汽车领军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