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比亚迪是新加坡2024年最畅销的汽车品牌,注册销量为6191辆,击败了丰田、宝马和特斯拉,这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首次荣登榜首,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覆盖全球六大洲。2025年开年以来,比亚迪继续领跑乘用车市场,蝉联新加坡1月、2月品牌销冠。
数据显示,比亚迪的销量占2024年新加坡所有新车注册量的14.4%。比亚迪2023年在新加坡的注册量为1416辆,排名第四,是中国品牌首次进入前10名。与2023年相比,比亚迪在2024年的注册量增加了4775辆,增幅达337%。
在注册销量中,除比亚迪品牌外,也有其旗下豪华品牌腾势的车型。据悉,腾势于2024年10月进入新加坡市场,目前已有右舵版腾势D9前驱和四驱两款车型。
新加坡电动汽车在2024年的注册量为14448辆,占汽车注册量的33.6%。这一数字高于2023年注册的5467辆电动汽车,占注册总数的18%。在2024年注册的电动汽车中,大部分(70.7%)来自比亚迪、特斯拉或宝马。剩下的来自近30个品牌,其中一些品牌如捷豹、莲花和日产只注册了少数几辆。比亚迪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董事总经理James Ng先生表示,比亚迪是第一个在新加坡销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电动汽车品牌,新加坡推动电动汽车转型的努力以及比亚迪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比亚迪有信心,我们的技术和客户的高感知价值,以及我们有吸引力的价格和我们的汽车提供的驾驶体验,将使我们保持领先地位。”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已覆盖全球六大洲,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2024年,我国出口汽车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在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出口43.3万辆,同比增长71.8%,增速位列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未来,比亚迪将持续通过前瞻战略和技术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变革向前。
36.00万元起!全场景智能豪华越野SUV全新坦克500智享版开启预售!
炎炎夏日,上汽大众途岳家族热度不减,7月销量再传捷报,单月劲销12,291辆,持续领跑紧凑型SUV市场。
日本评价中国发动机:想赶上日本,还有点儿难度!
近期易车榜公布了7月各款车型的销量数据,从榜单中的车型表现来看,共有三款车型实现了月销过3万,同时其他车型均实现月销超2万,除了销量的增长之外,我们也能注意到在当前电气化浪潮下
东风帮日产逆袭,7月销量超越所有新势力
不用纠结取舍!全新岚图知音配齐华为全家桶 22万元起预售开启
传承与时间方能沉淀品质 在内卷时代下我如何看待江西五十铃
皮卡7月销量丨比亚迪同比翻倍,长城持续回暖,江淮得加把劲
继N7之后再掀热潮!东风日产插混新秀N6公告图曝光 价格锚定12-15万
“3倍”轮轴比竟已滑向“拖拉机水平”?一汽丰田高管“数学打脸”雷总
7月国内车企销量TOP 10,自主品牌围剿合资,吉利继续突飞猛进
凯迪拉克为CT5/XT5等车型推送OTA升级,优化33寸9K屏交互逻辑:新增自定义工具栏、快捷控制菜单和负一屏卡片。推出“蓝莓之夜”等沉浸主题,联动氛围灯、音响和空调,提升情感化体验,强化燃油车的智能竞争力。
日前,日产中国公布的数据如一剂强心针,7月中国区销量57,359辆,同比激增21.8%,其中日产品牌单月销量51,005辆,同比增长27.5%。这一增长背后,是上市仅三个月的纯电轿车N7以6,455辆的月销成绩,扛起销量大旗。而随着插混车型N6官图发布、四季度上市计划落定,日产正......
从乡村讲台到深耕全球智造版图,龚大兴的实业创新之路
【2025年8月13日,武汉】8月13日,岚图汽车CEO卢放通过个人微博发布全新岚图知音预售信息,宣布全新岚图知音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22万元起,同步推出包括2000元订金抵扣5000元尾款,价值万元预售升级礼等预售权益。新车将于8月底正式上市。
8月14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92.9亿元,扣除外汇汇兑税后归母净收益等非核心损益后,实现核心归母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
8月上旬,当上证指数连续攻击3674点、3731点等重要指数关口时,曾经在春节后一度领涨的机器人板块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近期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召开,乘此东风,机器人公募会卷土重来吗?
日前,方程豹豹5夺得了2025年上半年20-30万插混销量冠军,这款头顶激光雷达、身披豹力美学,在别人眼中并不是那么“硬派”的智能SUV,却以23.98万起的定价将高阶智驾与强悍越野融合,彻底重构了消费者对越野车的价值认知
一汽奥迪开启全新“融合直售”模式,深度整合经销商体系与直营模式优势,以全国统一定价、线上与线下直连等创新举措,为豪华品牌树立销售模式创新标杆。
从代工制造到自主研发智造,从“你们中国人做不了”到世界舞台的逆袭,这条路,姜太云走了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