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度最高的越野汽车品牌毫无疑问是JEEP,广汽菲克有限公司是该品牌曾经在华合资公司。继菲亚特退出中国市场之后,JEEP品牌最终也选择退出;现在销售的JEEP汽车全部都是依靠进口方式销售。
后广汽菲克合资工厂进入破产清算流程,可是到第五次拍卖的时候再次遇冷;1月末的广汽菲克资产拍卖因无人报名,至此以流拍告终。
为何曾经知名度非常高的广汽菲克合资工厂再次拍卖还会流拍呢?
一些汽车爱好者搞不清楚其中的道理。那就不妨再想一想另一个问题:有些汽车爱好者认为汽车行业应当加大竞争力度,哪怕淘汰一部分车企也没有关系;因为总会有“大厂合并小厂”的戏码上演。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
广汽菲克的结果毫不令人意外。
现在就来讲原因:
2024年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广汽乘用车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为77.2%。环比第三季度提高1.1%。
数据说明至少有22.8%的产能是没有被有效利用的。或者称之为产能存在过剩的情况。所以有些汽车制造厂破产也就破产了,关闭也就关闭了;现在产能能开到100%的车企有多少, 又是哪一家,笔者只能说没有相应数据,所以无法给出正确答案。但相信依然有必要收购工厂去扩充产能的车企应当是极少的,或许会有。那么未来的竞争至少要淘汰掉一部分的产能,其对应的就是一部分车企。
这些车企的淘汰对应淘汰了一部分员工。
在行业分布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数据还有一些值得参考。
比如第四季度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3.9%,食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0.7%,纺织业产能利用率为78.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61.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工业为78.1%。
等等。
行业竞争力度是可见一斑的。
汽车产业是一个缩影,在现阶段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留下来的选项应当是不多的;广汽菲克工厂很难找到白衣骑士。
36.00万元起!全场景智能豪华越野SUV全新坦克500智享版开启预售!
炎炎夏日,上汽大众途岳家族热度不减,7月销量再传捷报,单月劲销12,291辆,持续领跑紧凑型SUV市场。
日本评价中国发动机:想赶上日本,还有点儿难度!
近期易车榜公布了7月各款车型的销量数据,从榜单中的车型表现来看,共有三款车型实现了月销过3万,同时其他车型均实现月销超2万,除了销量的增长之外,我们也能注意到在当前电气化浪潮下
东风帮日产逆袭,7月销量超越所有新势力
不用纠结取舍!全新岚图知音配齐华为全家桶 22万元起预售开启
传承与时间方能沉淀品质 在内卷时代下我如何看待江西五十铃
皮卡7月销量丨比亚迪同比翻倍,长城持续回暖,江淮得加把劲
继N7之后再掀热潮!东风日产插混新秀N6公告图曝光 价格锚定12-15万
“3倍”轮轴比竟已滑向“拖拉机水平”?一汽丰田高管“数学打脸”雷总
7月国内车企销量TOP 10,自主品牌围剿合资,吉利继续突飞猛进
凯迪拉克为CT5/XT5等车型推送OTA升级,优化33寸9K屏交互逻辑:新增自定义工具栏、快捷控制菜单和负一屏卡片。推出“蓝莓之夜”等沉浸主题,联动氛围灯、音响和空调,提升情感化体验,强化燃油车的智能竞争力。
日前,日产中国公布的数据如一剂强心针,7月中国区销量57,359辆,同比激增21.8%,其中日产品牌单月销量51,005辆,同比增长27.5%。这一增长背后,是上市仅三个月的纯电轿车N7以6,455辆的月销成绩,扛起销量大旗。而随着插混车型N6官图发布、四季度上市计划落定,日产正......
从乡村讲台到深耕全球智造版图,龚大兴的实业创新之路
【2025年8月13日,武汉】8月13日,岚图汽车CEO卢放通过个人微博发布全新岚图知音预售信息,宣布全新岚图知音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22万元起,同步推出包括2000元订金抵扣5000元尾款,价值万元预售升级礼等预售权益。新车将于8月底正式上市。
8月14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92.9亿元,扣除外汇汇兑税后归母净收益等非核心损益后,实现核心归母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
8月上旬,当上证指数连续攻击3674点、3731点等重要指数关口时,曾经在春节后一度领涨的机器人板块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近期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召开,乘此东风,机器人公募会卷土重来吗?
日前,方程豹豹5夺得了2025年上半年20-30万插混销量冠军,这款头顶激光雷达、身披豹力美学,在别人眼中并不是那么“硬派”的智能SUV,却以23.98万起的定价将高阶智驾与强悍越野融合,彻底重构了消费者对越野车的价值认知
一汽奥迪开启全新“融合直售”模式,深度整合经销商体系与直营模式优势,以全国统一定价、线上与线下直连等创新举措,为豪华品牌树立销售模式创新标杆。
从代工制造到自主研发智造,从“你们中国人做不了”到世界舞台的逆袭,这条路,姜太云走了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