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汽车央企正式诞生后,原本的两位怎么样了?
2025年7月27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第100家央企的身份挂牌重庆,注册资本200亿元,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
这一动作标志着历时不到4个月的“闪电重组”收官,长安汽车从兵装集团二级子公司跃升为与一汽、东风平行(非平级)的一级央企。
与长安汽车股价上涨对应的是东风汽车的股价骤降。两个月前,东风与长安的合并计划戛然而止——东风发布公告称“暂不涉及重组”,长安则马上宣布了独立升格的重磅消息,彻底终结了重组传闻。
正如两家车企在二月突然宣布重组一样,这场重组大戏的转向之快令人猝不及防,个中曲折不为外界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决策背后一定蕴含着国资委对汽车央企“分类改革”的新思路:对弱势企业整合重组,对优势企业赋权升级。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安的“单飞”就显得更加意味深长了。在这条“鲶鱼”被赋能升级后,汽车“国家队”的池塘中,一汽与东风这两大传统巨头的危机感从未如此强烈。
要多“强势”,才能“破格升级”?
从实际意义上来看,长安的这次独立虽然没有同步引发战略巨变,但也绝对不是简单更名,其背后有着国家资源的加大投入与战略自主权升级的双重加持。
其中,资源调配能力的质变是最值得关注的核心优势。
此前,长安汽车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兵装集团的军工管理体系,决策需多层审批,其而在升格后可以直接对接国资委,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政策响应进一步加速,更易获取新能源专项基金等国家级资源。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所说的“过去资源太少,现在突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并不是一句凡尔赛,而是可以看得见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这些奖励不是“预付费”,在未升格之前,长安汽车已经拿出了一份足够完善的战略规划,并在近十余年中坚定执行,直到成为自主品牌先锋。从技术角度来看,长安汽车的布局兼具央企所需的宏观思维与市场需要的前瞻性,根据计划,长安汽车未来将十年投入2000亿元,聚焦固态电池、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三大新质生产力。
而在全球市场,其推出的“海纳百川”计划也正在坚定地执行,瞄准东南亚、中东等五大市场,目标2030年海外销量占比35%。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长安新能源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1%,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新能源渗透率首破41%,在关键数据上拿出了漂亮成绩。
因此,虽然长安汽车目前也存在升级前后带来的问题和压力,但从各个角度来看,长安汽车的升级都不像是一场“预付费”的投资,根本的底气在于它本身已经做出了一定成绩,而从国资委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成绩所代表的意义或许也并不仅仅关乎长安汽车的发展本身,更与鞭策池塘中的其余“原住民”息息相关。
鲶鱼入场,一汽东风还在准备
面对长安的强势升格,一汽与东风的压力不言而喻。尤其是后者,作为原本有望以主导身份重组与长安汽车“联合战舰”的核心人物,长安汽车的升级明显指向了一个心照不宣的信号:东风汽车暂时未能展现出掌舵两大集团合并巨轮的能力。
销量颓势与新能源转型的滞后或许是其中的关键原因。数据显示,东风汽车2025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11.6万辆,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60%,但新能源销量增速仅为6.8%。
一汽方面表现稍好,今年上半年销量达到126万辆,同比增长4.3%,但合资品牌贡献了71.4%的销量成绩,其中一汽-大众占据74.3万辆,一汽丰田占据37.8万辆,两家合资品牌仍为支柱。
而从不久前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25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来看,比销量问题更加棘手的是盈利问题。根据公告,2025上半年东风股份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3亿元至0.7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滑90%至95%,几乎已经来到了亏损边缘。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汽与东风当前的自主品牌矩阵规划均存在一定问题,一汽方面过于依赖红旗,而东风则是“多生孩子难打架”的代表,目前旗下自主品牌的“四大金刚”岚图、猛士、奕派、纳米存在定位重叠、技术路线不清晰的问题,再加之东风风神等传统品牌,东风自主板块的性格标签、产品特征都会变得更加模糊。
此外,东风当下的营销思维似乎仍未与真正的市场趋势接轨。不久前,一场来自东风风神与网红扬子的联动营销活动由于“剧本感太重”而反向出圈,无论是从扬子这位负面新闻的合作对象的选择,还是整个营销事件的策划来看,东风内部的营销思维都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与当下新势力车企的成熟、高市场度方案相比,无疑暴露了内部的转型思维的真正处境。
在这样的前提下,改革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合并流产后的几个月内,东风也在着手梳理自己的架构脉络。
6月26日,东风汽车官宣成立“奕派科技”,整合纳米、奕派、风神三大品牌资源,避免品牌内耗,这无疑是向好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但后续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真正实现资源的重组再利用,并使每一个品牌都能从中受益。
另外,令长安受益匪浅的“技术开放”路径也已经成为了一汽、东风两大央企改革中的主要思路,东风通过奕派科技与华为深化智能座舱合作,一汽则在近期被曝出与零跑的深化合作细节,但二者行动的反应力及市场反馈,都需要进一步观察。
写在最后:
进入2025年以来,无论是大到长安升格为独立央企的行业布局,还是小到对车把手样式的定义新规,都折射出了当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正从“无序内卷”转向“规范博弈”。在当下真正意义上“三大央企”格局中,长安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主动,但一汽、东风的改革势能也将随着竞争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如果长安这条“鲶鱼”的加入能令央企这片池塘转为活水,那么最终,谁能率先将央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话语权,谁又能打破“保守基因”,构建用户导向的创新生态,才是三大央企真正的“胜负手”所在。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汽与东风更“慌”一些,而这份焦虑,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从大到强蜕变的开始。
36.00万元起!全场景智能豪华越野SUV全新坦克500智享版开启预售!
炎炎夏日,上汽大众途岳家族热度不减,7月销量再传捷报,单月劲销12,291辆,持续领跑紧凑型SUV市场。
日本评价中国发动机:想赶上日本,还有点儿难度!
近期易车榜公布了7月各款车型的销量数据,从榜单中的车型表现来看,共有三款车型实现了月销过3万,同时其他车型均实现月销超2万,除了销量的增长之外,我们也能注意到在当前电气化浪潮下
东风帮日产逆袭,7月销量超越所有新势力
不用纠结取舍!全新岚图知音配齐华为全家桶 22万元起预售开启
传承与时间方能沉淀品质 在内卷时代下我如何看待江西五十铃
皮卡7月销量丨比亚迪同比翻倍,长城持续回暖,江淮得加把劲
继N7之后再掀热潮!东风日产插混新秀N6公告图曝光 价格锚定12-15万
“3倍”轮轴比竟已滑向“拖拉机水平”?一汽丰田高管“数学打脸”雷总
7月国内车企销量TOP 10,自主品牌围剿合资,吉利继续突飞猛进
凯迪拉克为CT5/XT5等车型推送OTA升级,优化33寸9K屏交互逻辑:新增自定义工具栏、快捷控制菜单和负一屏卡片。推出“蓝莓之夜”等沉浸主题,联动氛围灯、音响和空调,提升情感化体验,强化燃油车的智能竞争力。
日前,日产中国公布的数据如一剂强心针,7月中国区销量57,359辆,同比激增21.8%,其中日产品牌单月销量51,005辆,同比增长27.5%。这一增长背后,是上市仅三个月的纯电轿车N7以6,455辆的月销成绩,扛起销量大旗。而随着插混车型N6官图发布、四季度上市计划落定,日产正......
从乡村讲台到深耕全球智造版图,龚大兴的实业创新之路
【2025年8月13日,武汉】8月13日,岚图汽车CEO卢放通过个人微博发布全新岚图知音预售信息,宣布全新岚图知音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22万元起,同步推出包括2000元订金抵扣5000元尾款,价值万元预售升级礼等预售权益。新车将于8月底正式上市。
8月14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92.9亿元,扣除外汇汇兑税后归母净收益等非核心损益后,实现核心归母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
8月上旬,当上证指数连续攻击3674点、3731点等重要指数关口时,曾经在春节后一度领涨的机器人板块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近期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召开,乘此东风,机器人公募会卷土重来吗?
日前,方程豹豹5夺得了2025年上半年20-30万插混销量冠军,这款头顶激光雷达、身披豹力美学,在别人眼中并不是那么“硬派”的智能SUV,却以23.98万起的定价将高阶智驾与强悍越野融合,彻底重构了消费者对越野车的价值认知
一汽奥迪开启全新“融合直售”模式,深度整合经销商体系与直营模式优势,以全国统一定价、线上与线下直连等创新举措,为豪华品牌树立销售模式创新标杆。
从代工制造到自主研发智造,从“你们中国人做不了”到世界舞台的逆袭,这条路,姜太云走了18年。